首頁 專欄 部落客專欄

母親節到底是在慶祝誰?需求能被看見與重視,是一件幸福的事~

母親節大餐觀察文談的不是誰的錯,但也不能假裝沒發生,我們談的,不是「你為什麼不開心」,而是「媽媽的角色,為什麼總被期待全包卻不被照顧?」如果我們連提出來討論的空間都沒有,那只會讓那些默默付出的母親,在笑容背後更覺孤單與委屈⋯
母親節到底是在慶祝誰?需求能被看見與重視,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一直有個觀察,在母親節這天,餐廳裡的畫面總是這樣;

坐在位子上悠閒享用大餐的是男性們

站起來安撫孩子、餵飯、擦嘴巴、處理情緒風暴的,是媽媽們

而名為「母親節大餐」的這頓飯,媽媽往往是吃得最快、最冷、也最分心的那一個~~~

她們一邊張羅長輩、一邊張羅小孩,明明是該被感謝的一天,卻像是責任更重的版本日常;雖然名義上是「感謝媽媽」的節日,但現場常常像是媽媽的工作縮影:處理各方人際、顧小孩、兼顧長輩,根本沒辦法「安心地做個被請客的人」🙄

有時候我會想,我們是不是該送媽媽一張「安靜吃飯、不被打擾」的餐券,或是乾脆放媽媽一個人出門就好,讓她真正好好坐下來,慢慢的、好好的吃完一頓飯?

OK!上面這段是我發在粉絲專頁的一篇觀察文,發文當天就收到不少關注讓許多媽媽在貼文底下留下感想,引起了好多共鳴,當然也出現不少不同意見,例如;

「老公婆家是自己選的,還要抱怨什麼?」

「人家有心幫你慶祝你還嫌東嫌西。」

「這樣以後乾脆都不要過母親節了。」

我很感謝大家願意留言,也相信不同觀點能讓我們彼此對話,但我也想說,這篇文章從來不是在抱怨或挑剔,而是在真實地反映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

很多媽媽不是不感謝家人準備了大餐,只是這場「母親節大餐」,她可能連一口熱湯都沒喝完,因為她一邊顧孩子、一邊張羅長輩、一邊擦桌子、再一邊微笑說好吃🤷‍♀️

「這不是誰的錯,但也不能假裝沒發生」我們談的,不是「你為什麼不開心」,而是「媽媽的角色,為什麼總被期待全包卻不被照顧?」如果我們連提出來討論的空間都沒有,那只會讓那些默默付出的母親,在笑容背後更覺孤單與委屈⋯

我們可以想想所謂的「有心」,會不會有時也只是省略思考的習慣動作?是不是有可以調整修改的地方?

✅我們是不是可以不是只在節日送禮,而是平日也能幫媽媽分擔?

✅不是只一起聚餐,而是換一個安排,讓她真的放鬆?

✅不是用「我有帶你出門耶」就打發,而是想想:「她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老實說媽媽有時候要的只是~能好好吃一餐飯、坐下來不被打斷地寫個筆記、不在有壓力下好好休個息,或是能有一個適合她好好當媽媽的環境⋯⋯

當然也有人會說「那爸爸呢?難道爸爸不辛苦?!」,如果要從母親節繼續延伸到爸爸節的歌功頌德當然也行,但請想想在積極想扳倒對方想法時,爸爸的困難是否也解決了?

「當父母從來都不容易,不是計較誰辛苦,而該思考如何在泥沼裡還能彼此扶持向前行」

這也是我這八年來的心得;王先生不在家,流產手術的第四天遇到過年,我既要當媽媽也要當爸爸,要當女兒也要當媳婦還要當兒子,沒有好好坐月子休息,當下大家只想到過年應該開心求好兆頭,天倫樂大家吃飯慶團圓,沒人知道流著血一打二忙進忙出、舟車勞頓的自己其實很累,但也因為我硬撐換來的是第二次手術,也從那次之後我明白「 不出聲苦的永遠是那個願意擔的」(講得好像我從此黑化了一樣😂)⋯⋯

總之,感謝大家熱烈留言,還在版上交流起來,這樣的互動真的很棒👍

好啦,也要誇一下我家老爺,自從他回台灣工作後,在家時間又是大掃除、又是每天北中來回分擔育兒,甚至開始注意到家裡那些設備不足👍像這次幫孩子們選檯燈,整個發揮工程師的實驗心得去比較,媽媽我也從中受惠不少♥️

至少他有聽進去也看見了我們的需求,讓一盞燈能在夜裡靜靜地照著我,陪我完成沒做完的公事,讓孩子們時時都能有爸爸陪伴,突然覺得多了一點溫柔與自在⋯

謝謝你們的討論,我會繼續寫下去,為了那些沒說出口的母親心聲,也為了讓我們都可以被好好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