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次免費」的 B 型與 C 型肝炎篩檢讓220萬名青壯年受惠,對忙得忘記照顧自己的爸媽來說,這是一項非常棒的健康提醒,肝炎初期沒有症狀,到了感覺不舒服時,往往已經是長年的積累,因此只要利用健檢時的抽血,就能提早知道自己的肝臟是否健康,不僅為自己、也為家人多加上一道安全保障。
凡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至79歲的民眾,可享有終身一次免費篩檢,民眾只需要至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特約醫事服務機構抽血一次,即可同時完成B、C型肝炎檢測,也可以順便配合進行各年齡層定期之成人健康檢查服務,便利又安心。
截至114年,全國已有超過750萬名45歲至79歲民眾完成B、C肝炎檢查,且已達6成篩檢率。
肝炎在台灣很常見,很多人並不陌生,但肝炎很麻煩的地方在於,它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屬於慢慢破壞肝臟的疾病,等到發現時常常已經病入膏肓了,所以國健署呼籲民眾看待肝炎要「早知道、早管理、早健康」,親自為自己與親友的健康把關。
簡單來說,不管任何原因引起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的破壞,就叫做肝炎。
當我們人體有外來物質或是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會發出免疫物質來對抗病毒,這時候人體就會產生發炎反應,發生在肝臟的炎症就叫做肝炎,包括病毒感染、藥物、酒精或是先天性異常都有可能引起肝炎,分為病毒性肝炎以及非病毒性肝炎。
1.A型與E型肝炎>病從口入型,透過糞口途徑傳染
多與不潔飲食環境有關,潛伏期約15~50天,發病症狀有發燒、肌肉痠痛、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不適等,很多人開始誤以為自己感冒了,等到發病幾天之後會出現茶色尿以及眼白變黃的黃疸現象,就是罹患A型肝炎,雖然沒有特效藥,但良好的支持性療法可以治癒,且通常不會有後遺症造成慢性肝病。
預防: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食物要煮熟才能吃,尤其是海鮮食物,很多海鮮都容易有A型肝炎病毒,然後飲用水也一定要煮沸才能喝。
疫苗:A型肝炎有疫苗可以打。
2.B型肝炎(HBV)>透過血液、體液傳染
台灣最常見的肝炎類型,大概有三百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透過血液、體液傳染,也可能在媽媽懷孕時傳給寶寶(垂直感染),很多人誤解B型肝炎會透過飲食傳染,其實並不會,某些帶原者若沒有固定追蹤,可能會慢慢走向肝硬化或肝癌。
預防:避免血液、體液的傳染,比如打針、輸血、刺青、穿耳洞等要避免共用針頭,器械要一次性使用最佳,如果無法避免,則要確認消毒,接吻不會造成傳染、性行為則會有風險。
疫苗:B型肝炎有疫苗可施打,近年來已逐漸得到控制。
在台灣C型肝炎的患者大概約有30萬人,透過血液傳染,例如共用針具、刺青器具不乾淨等,初期完全沒感覺,疾病嚴重時會突發猛爆性肝炎,等到肝硬化或是肝癌末期時,很多人才發現自己原來得了C型肝炎。
預防:和B型肝炎一樣要盡量避免針頭共用,性行為方面雖然因為C型肝炎病毒在體液裡濃度較低不容易感染,但還是有風險,注意安全性行為。
疫苗:C性肝炎目前仍無疫苗可以打。
D型肝炎無法單獨作怪,是一種缺陷性病毒,需要有「共犯」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配合才具有感染力,也就是說B型可以單獨存在,但D型則一定要先有B型肝炎才會得到,透過血液傳染。
預防:最好的預防方式是不要得到B型肝炎,也就是不要共用針頭、共用刮鬍刀等。
疫苗:D型肝炎沒有疫苗可打。
在台灣,將近九成的肝癌都與B型或C型肝炎有關,這也是為什麼專家們不斷提醒:越早知道自己是否帶有病毒,就越能避開讓疾病惡化的風險。
►非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代謝性肝炎等
酒精性肝炎好發族群為飲酒過量者;藥物性肝炎與口服藥有關,不好察覺;代謝性肝炎就是俗稱的脂肪肝,是肝臟堆積過多脂肪,慢性發炎的反應,以上都是日積月累造成肝臟負擔的炎症,也是未來肝硬化、肝癌的前兆,須從生活習慣和飲食去調整和改善,才能養好健康的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進行篩檢,才能知道自己的肝到底健不健康。
所有肝炎裡面最立即會造成生命威脅的就是「猛爆性肝炎」,不管是病毒性還是非病毒性都有可能會有猛爆性肝炎,短時間內肝細胞全部壞死,肝功能消失,肝不能正常工作了,生命就受到極大的威脅,死亡率高達80%。
有些爸媽會疑惑:「我又不抽菸、不喝酒,為什麼還要做肝炎檢查?」其實肝炎常常不是因為生活作息不好,而是與無形的接觸有關,比如A型肝炎透過糞口傳染,生活有沒有什麼不潔之處,又或是B型肝炎透過血液傳染,有沒有不慎與他人共用針頭或不健康的性行為等。
因為這些感染方式太日常、太不起眼,所以很多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可能暴露在風險中,加上肝臟非常沉默、不太會痛,一旦有症狀通常是多年累積的結果。
也因此,這次的「一生一次免費篩檢」才顯得這麼重要:它不是要嚇你,而是希望你能放心。
B 型肝炎(HBV)主要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孕婦若帶原,有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將病毒傳給新生兒,這就是「垂直傳染」,若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寶寶感染的風險約 10%~90%,依媽媽病毒量高低而有所差異,感染的寶寶中,大約 90% 可能成為慢性帶原者,長期可能增加肝硬化或肝癌風險。
出生即接種 B 型肝炎疫苗:台灣從 1984 年起,所有新生兒皆可在出生 24 小時內接種第一劑疫苗。
同時施打免疫球蛋白(HBIG):針對媽媽帶原寶寶,出生時注射 HBIG,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
按時完成疫苗全程:共三劑疫苗,能建立寶寶持久免疫力。
帶有 B 型肝炎的媽媽不必過度擔心,只要配合醫師指示、按時打疫苗與HBIG,寶寶絕大多數可以安全健康成長,而不會成為帶原者。
許多媽媽在確診B型或是C型肝炎後,除了擔心垂直傳染外,還常會擔心:「我還可以餵母奶嗎?會不會傳染給寶寶?」其實,只要乳頭健康、沒有出血的情況下,媽媽是可以安心哺乳的喔!
B 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而不是母乳,根據臨床研究與衛福部建議,只要寶寶在出生後按時施打B型肝炎疫苗與免疫球蛋白(HBIG),即可有效防護,減少感染風險。
建議媽媽哺乳前,乳頭應保持完整、無破皮、無流血。
若乳頭有輕微皸裂,可先用藥膏護理或暫時以擠奶瓶餵奶,待乳頭復原後再恢復直接哺乳。
哺乳期間仍應注意乳房清潔,減少細菌感染風險。
C型肝炎媽媽
C 型肝炎主要也是透過血液傳染,而不是母乳,因此若乳頭完整、無流血或傷口,大多數媽媽仍可餵母奶。
若乳頭出現裂傷或流血,建議暫時先用擠奶器將乳汁儲存,等乳頭復原後再直接哺乳。
C 型肝炎目前已有高成功率治療藥物,但哺乳期若正在用藥,建議與醫師確認藥物對寶寶是否安全。
一般哺乳注意事項
- 哺乳前後勤洗手,保持乳房清潔。
- 避免與寶寶血液直接接觸,例如乳頭有傷口或流血時。
- 定期帶寶寶回診,確保疫苗施打完整並追蹤抗體效果。
- 若媽媽心情焦慮,可搭配擠奶保存母乳,給寶寶喝自己的乳汁,也能減輕心理壓力。
總結來說,肝炎媽媽並非自動不能哺乳,只要注意乳頭健康、配合疫苗與醫師追蹤,寶寶就能安全喝到母乳,同時享受母乳帶來的營養與免疫保護。這也讓媽媽在面對肝炎的同時,仍能安心給孩子最貼心的照顧。
肝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只要願意掌握幾個原則,多數問題都能預防或治療。
接種疫苗:B 型肝炎疫苗非常有效,台灣從 1984 年起就開始全面施打。
不共用個人用品:牙刷、刮鬍刀、指甲剪都要專人專用。
選擇有衛生標準的美容或刺青場所。
維持良好的飲食衛生,避免 A 型與 E 型肝炎。
B 型肝炎 有可長期壓制病毒量的藥物,可大幅降低肝硬化與肝癌風險。
C 型肝炎 現在有口服新藥,治癒率超過 95%,也不需要打針。
定期追蹤更能提前發現問題,即便是早期肝癌,也能透過手術或局部治療提升存活率。
但這一切,都需要先知道自己的肝臟狀態,這就是篩檢的意義。
對忙碌的爸媽來說,照顧自己往往是最後一件事,但健康其實不是只有自己的事,也是陪伴孩子長大、守護家庭安穩的不二基礎。
如果你是 1986 年以前出生,現在正好是最適合的一刻,只要在做成人健檢時順便抽一次血,你就能安心很多年。
這是一份送給自己的禮物,也是給孩子最踏實的愛。
整理撰文/王佳琦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