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未分類 雜誌訂閱

小兒問診室

小兒問診室
小兒問診室

Q1:醫師您好,寶寶現在3個月,偶爾親友在外聚餐我會帶他前往。可是同事說寶寶6個月以後再帶去公共場合比較好,是真的嗎?寶寶多大才能出入公共場所?

Ans
嬰兒剛出生時,身體只有來自母體的免疫球蛋白IgG,在出生後第3個月IgG濃度降至最低。雖然免疫系統發育使各樣免疫球蛋白慢慢上升,6歲以內嬰幼兒仍是各種病菌感染的高危險群。透過疫苗接種,雖然可以保護幼兒免於某些疾病威脅,不過由於大部分疫苗須在1歲之內逐次完成基礎劑接種,因此1歲內的嬰兒屬於兒童感染症更具風險的族群。因此,鼓勵母親盡量哺餵母乳,以加強1歲內嬰兒的免疫保護。然而,1歲後的幼兒雖自主活動能力增加,卻仍在學習各樣衛生習慣,因此,常因為各種媒介或團體活動而增加傳染病風險。

現代社會都市化,一般公共場所多半人多擁擠。不過,並非所有公共場所皆容易傳染疾病,嬰幼兒也應該有適度的戶外活動,刺激各項體能發育。至於嬰幼兒出入的場所,最好選擇通風良好、有完善衛生設備及安全設施的地方。例如:戶外公園或景點、自家庭院、規則消毒的室內遊戲場等。

針對1歲內的嬰兒,建議父母按時帶小孩接種疫苗,盡量不要長時待在人多擁擠的地方。親友聚會時,請外人先洗過手再接觸嬰兒。有呼吸道症狀者,最好戴上口罩或與嬰兒保持距離。1歲以上的幼兒,出門最好攜帶衛生用品,如乾洗手液或洗手乳、手帕、個人餐具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可以使孩子大大減少傳染病威脅。

 

 

Q2:2歲的孩子前陣子感冒不時流鼻水,我們固定用吸鼻器幫他清潔鼻子。可是最近帶他就醫卻被診斷患有中耳炎,怎麼會這樣?中耳炎能治癒嗎?

Ans
中耳炎是6歲以下兒童常見的呼吸道感染。3歲內有高達80%嬰幼兒曾患中耳炎,6歲以前幾乎所有兒童都至少感染過一次。嬰幼兒的耳咽管較水平,黏膜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鼻過敏發作時,因呼吸道腫脹、細菌病毒容易入侵黏膜,分泌物就容易經耳咽管逆流至中耳腔引發感染。用吸鼻器幫兒童清潔鼻子,僅能移除前鼻腔之明顯分泌物,無法抵抗細菌病毒入侵。預防中耳炎的方法,包括哺育母乳、避免二手菸、避免過於擁擠的照顧環境、盡早戒掉奶瓶和奶嘴使用、接種疫苗、控制過敏性鼻炎、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等。

中耳炎在臨床上有急性中耳炎、中耳積液和慢性中耳炎等型態。一般常見為急性中耳炎,以抗生素為主要治療方法,標準療程為10~14天。教科書建議6個月以下小孩,有疑似中耳炎即應開始治療。6個月到2歲的幼兒,若診斷無法確定且症狀輕微者,可先使用止痛劑並密切觀察48~72小時。2歲以上小孩如果確定診斷但症狀輕微,也可觀察48~72小時。然而,實際狀況仍須視病患過去病史,與醫師討論後,才能給予適當處置或追蹤。治療完成後,也需請醫師評估是否有持續性中耳積液、聽力損失或其他後遺症。大部分健康兒童,中耳狀況都會在1個月內恢復正常。少數有持續性中耳積液或反覆性、慢性中耳炎者,需請耳鼻喉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3年5月號。http://www.mababy.com/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趙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