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營養&食譜

立冬就是要「補冬」!4種體質這樣補就對了!

11月7日是節氣──立冬,也代表冬季的開始。時序立冬之後,天氣逐漸變冷,萬物潛藏蟄伏,此時宜調養生息、養精蓄銳,為來年的活力作準備,所以歷來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立冬就是要「補冬」!4種體質這樣補就對了!

 

立冬,補冬。《內經‧素問》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奇,此冬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昔日民眾為了加強體質,增進健康及免疫力,習慣在立冬及冬至之際進補,從而扶正固本,以利抵禦冬天嚴寒的氣候。立意雖美,只是站在專業立場,我會希望大家不應盲目亂補,應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再選擇合適的食補,才能真正養生不傷身。

冬令進補的原則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坑」,應依體質的不同,根據中醫「秋冬養陰」、「虛則補之,寒則熱之」和「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等原則,以選擇適合的藥膳,千萬不可盲目進補。

立冬補冬,秋冬養陰

1.「秋冬養陰」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顯示在冬天養好身子,培元固本,不但能儲備來年的活力,更能增強免疫力,來年不易生病。而滋益陰精是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建議多溫熱少寒涼。少食生冷、少喝冷飲、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但飲食或進補也不宜太躁熱恐反傷陰。可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羊肉、雞肉、豆漿、青菜、黑白木耳、枸杞、大棗、桂圓、芝麻等。可適當吃點堅果類食物,如栗子、核桃、松子等,可補腎益精。同時,不宜吃過鹹或肥膩的食品,少吃脂肪及含糖量多的食品,以免無益健康、徒增體重。

延伸閱讀:亂補恐傷身!懷孕吃薑母鴨、羊肉爐進補,恐動到胎氣。

2.「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大略來說,體質可分寒、熱、虛、實四種,分別可依「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大原則來調節寒熱虛實,以達養生的功效。下面列出一些食物性味供大家參考,以利選擇合適自己體質來食用:

※寒性食物

任何冰品、西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柿子、奇異果、火龍果、香蕉、海帶、紫菜、竹筍、筊白筍、荸薺、蘆筍、西洋菜、蛤蜊、過貓菜、大白菜、蘆薈。

※涼性食物

山竹、蕃茄、香瓜、蓮藕、綠豆、白蘿蔔、苦瓜、黃瓜、絲瓜、冬瓜、瓠瓜、莧菜、空心菜、芹菜、萵苣、芥菜、茄子、茼蒿、綠豆芽。

※溫熱性食物

辣椒、大蒜、芫荽、肉桂、茴香、八角、洋蔥、咖哩、酒、沙茶醬、任何薰、炸、燒烤物、茴香、韭菜、肉桂、羊肉、龍眼、荔枝、櫻桃、榴槤、桃、杏、核桃、松子、糯米、紅糖。

常見補藥:當歸、黃耆、人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四物湯、十全大補湯

※平性食物

水果:蘋果、葡萄、番石榴、木瓜、棗子、草莓、楊桃、甘蔗、百香果、李子、枇杷、柳橙、桑椹

蔬菜:蓮子、四季豆、豌豆、芋頭、紅豆、黑豆、木耳、銀耳、花椰菜、山藥、馬鈴薯、青江菜、小白菜、高麗菜、菠菜、紅蘿蔔、金針花、金針菇、蕃薯、甜椒、苜蓿芽。

肉類:雞肉、魚肉、排骨、豬肉、豬小腸、雞蛋。

其他:豆漿、牛奶、白米飯。

立冬補冬,不同體質進補方式不同

3.「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指體虛弱者,症見乏力、自汗、畏寒等,應用益氣的藥物予以溫補;陰精不足的病證,當用味厚的藥食進行滋補。《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之所生,本在五味”,指出五味能助長陰精。

延伸閱讀:胎兒偏小 不一定是營養不足!盲目進補 小心愈補愈大洞

 

立冬進補有學問 體質藥膳應了解

一般而言,中醫可將體質大致分為:(僅供參考,因個別體質不同,建議詢問中醫師)

1.氣虛

主要表現有神疲肢軟、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白、稍動則汗出、食慾不振、舌淡苔白、脈虛弱及內臟下垂等。

常用的補氣藥有:人參、黨參、黃耆、炙甘草、白朮等。

2.血虛

主要表現有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唇色指甲色淡、心悸怔忡、月經不調且量少色淡、舌淡脈細等現象。

常用的補血藥有:當歸、阿膠、地黃、芍藥、桂圓等。

3.陽虛

主要表現有怕冷、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陽萎早泄、大便稀溏、小便頻數而清長、性功能衰退、宮寒不孕、脈沉細無力等。

常用的補陽藥有:肉桂、鹿茸、淫羊藿、韭菜子、肉蓯蓉、炮附子、巴戟天等。

4.陰虛

主要表現有形體消瘦、五心煩熱、低熱盜汗、腰酸遺精、口乾舌躁、眼睛乾澀、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脈細數等。

常用的補陰藥有:地黃、沙參、龜板、知母、玉竹、麥門冬、黃精等。

坊間進補藥膳並不適合每個人的體質,應先了解個人體質的「寒熱」屬性,再選擇適當的藥材。如不清楚自己身體狀況,建議應景淺嚐就好,往往許多人吃多上火,出現口乾、嘴破、便秘等現象。尤其是罹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或是腹瀉、感冒、感染的人,不宜進補,以免適得其反,徒增身體負擔。

許多人喜歡吃麻油雞進補

順應冬藏之道

此外,在起居調養上建議不妨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活動,並注意保暖才有利於陽氣潛藏。避免過度勞累,不宜做劇烈運動,可以做體操、散步等適度運動。此外,艾灸是冬季不錯的養生方法,可以灸的保健穴位:關元、氣海、中脘、足三里等,還可以在肚臍裡放些鹽,艾灸肚臍,也就是中醫的神闕穴,對溫陽補氣很有助益。

延伸閱讀:簡單暖胃暖身,適合寳寳的冬令進補!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