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腸病毒拉警報

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的腸病毒,是每年嬰幼兒疾病預防的重點,尤其疾管局預測今年腸病毒71型恐爆發大流行,目前已有3例重症與9例輕症病例。究竟腸病毒應該如何預防?倘若真的感染腸病毒,居家照護又有哪些重點?
腸病毒拉警報


常見症狀:泡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新聞常報導的腸病毒到底是什麼呢?東元綜合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古彥男表示,腸病毒不是指某一特定病毒,而是多種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因感染後會在腸胃道繁殖而稱為腸病毒。
 

年幼的寶寶感染腸病毒,不僅會發燒,還會有喉嚨、手腳的症狀。古彥男醫師解釋,由於腸病毒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腸病毒表現症狀也不同,常見的兩類表現一是泡疹性咽峽炎,也就是喉嚨後咽處起水泡潰瘍;二是手足口病,除了口腔潰瘍之外,手腳也會出現小水泡、小疹子。
 

大人可能無症狀,卻傳染給孩子
腸病毒可怕之處在於傳染性極強,可經由呼吸道(像是飛沫、咳嗽或打噴嚏);或腸胃道(吃進被汙染的水或食物);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大部分5~6歲以下的孩子因體內尚無抗體,容易受到腸病毒感染。隨著年紀越大,接觸過病毒的人體內存有抗體,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就越小。因此多數大人即便感染也不一定會有症狀,有可能爸媽感染腸病毒自己也不知道,卻會傳染給家裡的孩子。

 

治療方法:依症狀採取支持療法
目前腸病毒並無特效藥,受到感染後,一般以症狀治療及支持性治療為主。除非併發重症,醫師懷疑病毒攻擊孩子的腦部、肺部或心臟,而且病童的年齡在5歲以下,才會考慮施打人類免疫球蛋白。

 

服用退燒止痛藥,以防不吃不喝而脫水
若不是重症,可以讓身體的抵抗力自行對抗病毒,過程之中可能會發高燒或嘴巴疼痛不適,醫師會給予退燒止痛藥物治療症狀,另有喉嚨噴劑可以緩解疼痛,不過噴劑單純只有止痛作用,無法加速病程的恢復。古彥男醫師提醒,年幼的寶寶感染腸病毒,最需注意的是因為嘴巴疼痛,就不吃不喝,不僅加重不適及發燒症狀,還可能導致嚴重脫水。因此可考慮適時使用藥物緩解疼痛,以利進食。

 

居家照護:觀察精神與食慾狀態

居家照護感染腸病毒的寶寶,最重要的是觀察寶寶的精神與食慾。倘若寶寶感染了腸病毒,但精神都還不錯,還能夠與爸媽互動玩樂,就只要做好退燒與止痛,並且持續觀察即可。
 

提供涼涼軟軟的食物好入口
針對1歲以下主食還是奶類的寶寶,當嘴巴有些潰瘍時,喝熱熱的ㄋㄟㄋㄟ會刺激不適,古彥男醫師建議,泡完奶後放涼再給寶寶喝;若是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可以給予冷涼的軟質食物,像是布丁、果汁、果凍,或是電解水,寶寶較能夠接受。

 

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趕緊就醫
腸病毒感染最擔心的就是轉變成重症,造成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肺出血等,嚴重者可能影響到中樞神經造成嚴重後遺症,像是吞嚥功能、呼吸功能、運動功能的障礙,以及抽筋或癲癇。其中,未滿3歲的寶寶感染腸病毒變成重症的機率較高,若寶寶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持續嘔吐、手腳無力或肌躍性抽搐…等腸病毒攻擊腦部的症狀;呼吸很喘、心跳很快…等腸病毒攻擊肺部和心臟的症狀,都是重症的前兆,應該趕緊送醫。

 

肌躍性抽搐
病童睡覺時,突然間全身的肌肉好像是受到驚嚇般的收縮或顫抖,若是出現的次數頻繁,就要考慮到重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