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不逃避回答、不過度奇幻!清明祭祖教孩子面對死亡

生離死別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對於年幼懵懂的孩子來說,必須透過爸媽的引導才能逐步理解,然而,大人似乎都避諱談及此話題。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教孩子面對死亡呢?
不逃避回答、不過度奇幻!清明祭祖教孩子面對死亡

 

「死亡」,對於未滿5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還無法確實地瞭解其中含意,仍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可能認為就像是電視上看到的卡通一樣──人會突然倒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似乎還可以復原,不認為死亡是生命的終止,而覺得這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大人情緒影響孩子對死亡反應

面對死亡,年幼的孩子有何反應?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院長黃雅芬醫師指出,有時候與周遭大人的態度有關。就孩子自己本身而言,可能對於死亡沒有特殊感覺,也不會有負面感受,單純地覺得一個人忽然暫停了,但好像又可以恢復,並不會感到悲傷難過或害怕,不過,此時身旁大人的情緒或許就會影響孩子對於死亡的反應。

過世的爺爺奶奶去哪裡了?

隨著年紀漸長,孩子可能就會問爸媽「什麼是死掉?」「為什麼會死掉?」「(去世的)奶奶去哪裡了?」當孩子有此疑問時,爸媽應該如何回答呢?當孩子感受到死亡這一件事,或當孩子對於死亡有些興趣時,身為爸媽就應該嘗試說明,讓孩子瞭解死亡,也要幫助孩子處理面對死亡的情緒。

尤其是家人或近親的過世時,孩子也會出現相對的情緒,爸媽應該讓自己自然地表達這些感受,不需要過度壓抑或否認,也讓孩子知道會有人離開而難過或傷心是正常的,這些情緒是可以表達的。

黃雅芬醫師提醒爸媽不要以為孩子年紀還小不懂得死亡,就隨便敷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僅容易帶給孩子不正確的想法,似懂非懂的孩子其實也會感受到爸媽的逃避,好像不希望討論這個話題,也讓孩子認為死亡是不好的事情,是不可以討論的。

建議使用較為中性且直白的方式來說明,爸媽可以告訴孩子:「死亡就是一般人的生命功能,如睡覺、吃飯、思考、呼吸…等都停止了」。

point1、不要逃避回答問題

有些爸媽會逃避孩子關於死亡的問題,這可能與爸媽的成長過程或是自身對於死亡的經驗有關。以前的父母親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較開放或理性方式來談論這件事,尤其是在華人的傳統文化之中較忌諱談論死亡,甚至對於表達哀傷情緒的接受度也是較為壓抑的。於是,父母親會認為孩子現在知道這些事情還太小,可能就會跟孩子說長大之後再告訴你。

point2、不要提供過度幻想

有些爸媽會以其他較為奇幻不實際的方式來說明死亡,並不會直接地談及死亡、往生這類相關詞彙。像是到天上當天使了,或是跟孩子說他不見了、出國了、去很遠的地方,但這樣的說法會讓孩子以為這個人/動物還在,只是沒有出現在這附近而已,因此誤導孩子。

甚至有些爸媽會跟孩子說「因為你不乖,某人/動物才會死掉」,這類與遺棄有關的說法,讓孩子覺得死亡是自己犯了過錯而造成,死亡變成了一種被懲罰,使得孩子對於死亡產生錯誤或扭曲的認知。

生命教育可以從小做起
清明節掃墓是談論生命教育非常好的時機,配合節日利用這個機會與孩子談論怎麼面對長輩的過世,包含已經過世的親人如何懷念他們,也許可以談談這個親人以前有什麼令人難忘的事蹟,這也是一種慰藉,另一個好處是能夠讓孩子珍惜生命以及家人相處的時光,理解生命是有限的。

看著繪本說故事,理解死亡更容易

以說故事或讀繪本的方式引導孩子理解死亡是一個容易入手的方式,黃雅芬醫師指出,有時候爸媽直接與孩子談死亡,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若是透過生動活潑的故事內容,再加上可愛討喜的圖片,也可以讓孩子較親近與死亡相關的議題。

不同繪本可以發揮不同作用,像是繪本故事都傾向於溫馨路線,可能是主角的爺爺過世了,運用稍微較奇幻的方式來呈現,讓孩子可以得到情緒上的慰藉。有些故事講訴某主角的生命從年老生病邁向死亡過程,甚至包含死後世界以及好友們在懷念中分享著回憶,這就是引導孩子如何處理面對死亡的態度。

繪本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對於難以面對這類事情的爸媽來說,透過繪本故事說著別人家的事情,這樣會比較容易說出口,當然爸媽可以再引導孩子聯想到與自己相關的部分,面對自己的狀況,如此一來有個轉折,情緒上的衝擊就比較不那麼直接且劇烈了。

害怕自己或家人突然死亡?

有些孩子莫名地非常害怕死亡,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感覺沒有安全感,不想要分離,也有可能是孩子的推理能力較好,在知道了別人的死亡這一件事情之後,就開始想到我自己會不會也會死掉?或是身邊的大人是否可能突然就死掉?還是很久才會死掉?因而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形成非理性的害怕。

黃雅芬醫師指出,大部分學齡前的孩子比較不會想到自己及周邊大人死掉這一件事,因為通常孩子還沒有擁有這麼好的推理能力;到了國小低年級之際,就會開始想到可能身邊的人也是可能會死掉而有些害怕。

其中也涉及爸媽如何與死亡做連結有關,多數孩子害怕死亡是因為怕鬼,而一般而言,包含新聞媒體或大人之間的言論,大多認為鬼就是死掉的人變成的,對於孩子來說,因為不了解就會可能產生許多害怕與恐懼。

因此有些爸媽想知道,是否需要幫孩子切割「死亡」與「鬼」的連結?黃雅芬醫師認為,畢竟「鬼」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人知道確實是怎麼的情形,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因此對於這件事有著不同的解釋與想法,這與每個家庭的文化有些關連,這時候爸媽可以適時地與家庭的信仰與理念做結合。

不確定的事,老實說不知道

當孩子詢問爸媽死掉之後會怎樣?黃雅芬醫師建議爸媽可以誠實地說「我也不知道,沒有人真的知道死掉之後的事,但是有人說可能會……不過,這些都是猜測的,至少能確定的是死亡是生命的終止。

黃雅芬醫師提醒爸媽不一定要編故事來回答,因為我們真的不曉得實際情況,重要的是爸媽的態度應該要開放,不要避諱使用正確名詞,否則讓孩子有太多想像空間,可能會引發後續扭曲的思考或情緒。

黃雅芬
現職: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院長、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門診兼任主治醫師
學歷: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碩士、長庚大學醫學士
經歷:中國附醫台北院區早療特約門診兼任主治醫師、長庚科技大學諮商中心心理衛生特約門診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教學副主席、中華溝通分析協會約聘諮商師/男性關懷專線接線員督導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院長黃雅芬醫師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