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2原因x 3方法 破解走到哪裡,就要跟到哪裡的小被子!

有些孩子走到哪裡,心愛的小被子就一定要帶到哪裡,少了小被子的孩子,根本無法安穩地做任何事,到底為什麼孩子如此依賴小被子?孩子的戀物行為是一種疾病?面對孩子戀物情況,身為爸媽應該如何處理才恰當?
2原因x 3方法 破解走到哪裡,就要跟到哪裡的小被子!


有些孩子一定拿著被子才能安然入睡,有些孩子是一醒來就要看到玩偶在身邊,即便這個被子或玩偶已經是又臭又髒,還不准爸媽拿去清洗。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院長黃雅芬醫師指出,雖然目前並無明確的統計數據可以說明此現象的比例,但這算是蠻常見的。

不管怎樣~我就是要小被子!

原因1、心理生理分離獨立

通常6個月~1歲左右的寶寶開始容易出現這類習性,到了2、3歲是巔峰的時期,與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及腦神經發育有些關係。黃雅芬醫師解釋,主要是因為1、2歲大的孩子逐漸與主要照顧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分離有關。

尤其是2歲多的孩子,自主性變得比較強,渴望探索這個世界,也有許多事情想要自己做,但當孩子離開大人獨自探索世界時,總是會有些遲疑害怕,因此想要透過某些東西的安撫,達到類似壯膽效果,讓孩子感覺好像有人陪伴著,也就是說把依戀物品當成爸比媽咪的替身了。

延伸閱讀:寶寶的戀物情結

通常隨著年齡增長,需要安撫物品陪伴的比例逐漸減少,黃雅芬醫師指出,如果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在新環境適應狀況良好,情緒轉為放鬆自在,也許漸漸就不需要安撫小物了。不過,也有些人到了青少年,甚至是成年還是得靠這類小物來讓自己感覺安心。

原因2、與安全感缺乏有關

大部分孩子出現戀物情形與安全感有關,可能顯示與爸媽關係有些狀況,像是爸媽較少花時間陪伴孩子,或親子關係時常出現衝突,孩子沒有辦法從爸媽身上獲得安全感,因而尋求次要或其他的選擇性,亦即從親人無法滿足,就從物品上稍微找到類似感覺,所以,當孩子寧可與某物相處而拒絕人際互動時,這可能是個警訊,爸媽應該注意為何孩子不喜歡與人接觸的原因。

某些特質孩子依戀行為較明顯

孩子依戀小東西算是正常發展階段,每個孩子依先天個性而有不同程度的差別,有些戀物的情形較強烈、有的較輕微,戀物的時間也是長短不一,有某些特性的孩子對這樣的行為會較明顯且長期,然而重要的是這個行為是否對生活造成妨害。

焦慮固執個性偏愛被子玩偶

通常沒有安全感、個性固執或容易焦慮的孩子,常常會依戀小被子或小玩偶,這是因為在觸感、氣味都比較容易有固定特性,例如感覺像被爸媽擁抱的柔軟觸感;較容易殘留味道的布類製品,等。

具自閉特性偏愛隨身小玩具

也有些自閉特性的孩子,對於許多事情都有其強烈堅持,不過黃雅芬醫師解釋,並非每個有自閉特性的孩子一定會有戀物行為,但這個比例稍高,且依戀的東西較為特別,不同於許多孩子喜歡的被子或布類物品,自閉特性孩子比較喜歡可以隨身攜帶的玩具類小物,像是小車子或是特定主題的金屬或塑膠公仔,甚至是文具或零件。

孩子的戀物行為是一種疾病?

一般認為許多孩子經常暫時出現戀物情形,因此對於孩子依戀某物,通常不會診斷為「戀物癖」或「戀物症」。雖然孩子特別依賴某物無法形成特定的診斷,但它仍然是一個需要注意的行為指標,黃雅芬醫師指出,像是孩子容易焦慮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先天或後天特性,先天是個性所致,後天是因為經歷創傷、不當對待或遇到重大災害而受到驚嚇…等因而以戀物方式來表現焦慮。

戀物行為可被壓抑就無大礙

依戀某物對於孩子而言,可能沒什麼,但爸媽卻受不了孩子總要隨身攜帶或特別喜歡某物。黃雅芬醫師表示,爸媽可能是擔心孩子行為異常,想要移除這個行為,卻遇到孩子強烈抗拒,而造成衝突或拉扯。

如果戀物行為是可以被壓抑的,也就是說在需要壓抑行為的情境時,孩子有能力暫時抑止依戀某物,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社會適應問題。但如果這個行為過於固執到沒有辦法被改變,包括程度上或時間上,就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延伸閱讀:戒除寶貝依戀物品的好方法

例如,隨時隨地都要帶著這樣東西,不能替換也不讓爸媽暫時拿去清洗,造成安全或衛生的疑慮;爸媽購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東西希望可以替換,但孩子發現不是原本那一個時,突然爆走不能接受;外出旅遊忘記帶著依戀物品,孩子非常堅持得返回拿到想要的那樣東西才可以…等。

喜歡吃奶嘴也算是戀物嗎?

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慰藉,各種感官形式的依戀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奶嘴也可以作為依戀對象的一種,黃雅芬醫師指出,有些孩子透過吸吮動作的口腔刺激來提供滿足感,吃奶嘴、吃手指頭就屬於口慾方面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