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6種判讀關鍵+5個照護提醒,自閉兒VS.亞斯伯格兒

由於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表現的症狀大多相似,經常讓人容易混淆,到底這兩種疾病有哪些差異?判斷的標準為何?在日常生活上會遭遇什麼樣的困難?家長該如何給予協助,伴隨成長呢?
6種判讀關鍵+5個照護提醒,自閉兒VS.亞斯伯格兒

 

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兒童期崩解症在早期都被歸類在「廣泛性發展遲緩」中(編按:《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簡稱DSM-4)),但近年精神疾病的診斷系統中(編按:《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已經取消亞斯伯格症之獨立診斷,被納入自閉症光譜中。然而,亞斯伯格症和自閉症至今仍常被拿來做比較。

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的同異點

過去被認為父母若採取太過嚴厲、冷酷的教養方式會導致孩子有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等精神疾病,雖然許多研究指出,先天的基因與後天的環境會互相影響,但上述說法早已被推翻,目前能確定的是這兩者之成因和遺傳有很大的關聯,不過,還無法清楚確定真正的生理基因為何。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王明鈺指出,典型自閉症主要有語言發展遲緩、人際關係與互動障礙、重複與固著的行為三項特徵,在臨床上也分成低功能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自閉兒若能早期發現得到良好的療育,智商可達到70分,而且於5歲前發展出溝通性語言能力,就是屬於「高功能自閉症」,反之,持續各方面的發展遲緩則視為「低功能自閉症」。

至於亞斯伯格症,依照定義而言,並無語言發展問題,但同樣有人際互動的障礙與重複、固著的行為,也會有侷限的興趣之狀況。雖然亞斯伯格兒在智力與口說發展上沒有缺損,但仍可能對一些較隱晦或抽象詞句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許多人覺得亞斯伯格兒與高功能自閉兒非常相似。除此,以臨床上的經驗,亞斯伯格兒與高功能自閉兒還有幾項細微的不同,像是亞斯伯格兒對人多半較感興趣,只是在人際關係上無法達成一來一往的互動,但經常呈現出對他人來說比較怪異的互動行為,因為這類孩子偏單向溝通,如果合併侷限興趣時,很容易一直與別人分享他特別喜歡的東西,例如:星星、火車等,並且往往會自顧自講,不太能注意到對方的情緒感受,有時對方已經不感興趣,著手進行別的事情,他卻無法察覺,因此,會顯現出人際關係的問題。

上述所說的自閉兒與亞斯伯格兒之特徵原本屬於《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的分類,但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將亞斯伯格症納入自閉症光譜,統稱為「自閉症光譜疾患」,使原本三大特徵綜合成兩大核心,最大的改變是把語言溝通與人際互動合併為同一類的障礙,因為人際互動好壞與否都是在語言或非語言的溝通出現問題所導致,但重複與固著的行為這兩大部分仍存在。然而,有些孩子也可能出現僅有語言與人際溝通之困難,卻沒有重複與固著行為,便稱為「社交溝通障礙疾病」,許多亞斯伯格症兒或許會屬於這一類。

判讀疾病6大關鍵 

在特徵上,自閉兒與亞斯伯格兒都有口語能力之差異,這關係到被確診的時機。典型自閉兒從小就不太理人,喜歡獨自玩耍,也不太會說話,與他人少有眼神交流,甚至不喜歡和人有肢體的碰觸,故容易在早期發現,尤其是家族遺傳病史的孩子,自閉症特質明顯,可能在1歲左右就被診斷出來,平均最常見的診斷時機是2歲左右,因為核心症狀較為明顯。

由於亞斯伯格兒沒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嬰幼兒成長階段會如期的喊爸媽,說簡單的詞句也沒問題,因此,會比自閉兒較晚發現,通常到了幼兒園或學齡階段開始和同齡孩子互動後才察覺異狀。究竟該如何發現孩子是否為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呢?這兩者之間的差異點又有哪些?以下六大關鍵供父母參考。

 關鍵1:智力發展 

一般來說,典型自閉症中的高功能自閉兒,智商會高於70分,但機率不到1/3,低功能自閉兒則為70分以下,佔自閉兒的大多數;亞斯伯格兒的智商大多為正常,通常都能達70分以上。

關鍵2: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是差異最明顯的表現,有些孩子較晚開口說話,但自閉兒與一般語言遲緩兒相比,自閉兒與人互動時,少有眼神交會,即使看著你,也像似將人看穿般,而非一般人對話看著彼此的眼神;除此,很難用語言達到溝通的目的,幾乎是用手勢表達需求,例如:拉著爸媽的手、指著別人的東西等,許多的肢體語言溝通較晚才會發展出來,有些孩子不會出現肢體動作,更別提能夠理解他人的肢體語言,即使到了成人,肢體語言溝通也很少。

典型的自閉兒在語言發展不僅遲緩,也容易出現一些仿說,如同鸚鵡般學著你的尾音說話,例如:問他「今天吃飯了沒?」,他會說「吃飯了沒」;「你今天玩什麼呢?」他會說「玩什麼呢」;「你叫什麼名字?」,他只會說「名字」。

與自閉兒不同的是亞斯伯格兒在語言能力上並無顯著問題,他們的發音正確,甚至可以咬文嚼字、措詞拗口,從小沒有講話慢的情形,只是他們會不知道哪些話能說,哪些話又是不能說,也不擅長察言觀色,說話容易得罪他人卻不自知,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關鍵3:人際互動

自閉兒不論是高功能自閉症或低功能自閉症,對人的興趣都比較少,但亞斯伯格兒往往是比較主動,對人也相較有興趣。

典型自閉兒在小時候喜歡獨自玩,對於陌生人與新環境的適應呈現兩種極端狀況,一種是非常怕生,對新環境特別焦慮,另一種是出現親疏不分的情形,對陌生人並不特別害怕,誰都可以親近他,誰抱他都無所謂,不太會尋找父母。

亞斯伯格兒雖然沒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但同樣喜歡自己玩,到了學齡階段會發現他不太和其他孩子互動,也不懂得與人分享。此外,不太能理解他人的表情、講話音調(語言)、肢體語言(非語言)等溝通手段,容易出現人際溝通的問題。

 

自閉兒

關鍵4:重複、固著行為

無論是自閉兒或亞斯伯格兒,都有重複與固著的行為,他們的日常生活會有許多固執的一面,每天進行一成不變的行為常規且抗拒改變,一旦突然被改變,就會情緒失控,出現發飆、生氣的行為,常令旁人不解。不過,他們對於自己的興趣非常濃厚且執著,像是每天一定要去某個地方看星星或只對某類物品感興趣。

除此,亞斯伯格兒可能會對動物、天文等有變化性的事物較感興趣,但自閉兒則相對呆板,興趣往往都是機械性、固定性,例如:火車、時刻表等。

關鍵5:感官敏感

自閉兒與亞斯伯格兒對聲音、觸覺、嗅覺、顏色等都會有特別敏感或不敏感的狀況,也不太能分辨危險性,因此,經常出現受傷的情形,甚至會尋求較高的刺激而出現自我傷害的狀況,例如:撞頭、摳手、抓自己等,尤其是典型自閉兒或低功能自閉兒更為明顯。

高功能自閉兒或亞斯伯格兒雖然也會對外在環境與感官上的改變難以接受,像是對別人的碰觸感到不舒服、對某些高頻率的聲音(例如:警鈴)特別排斥而跑去躲藏,但比較不會自我刺激與傷害。

關鍵6:社交能力

王明鈺醫師強調,不論是亞斯伯格兒或自閉兒,都被認為有「心智理論」的困難,簡單來說,就是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舉例來說,甲、乙兩個孩子在玩彈珠,一起將彈珠放在A盒子,乙小朋友離開後,甲小朋友偷偷把彈珠放到B盒子,待乙小朋友回來,應該會在哪個盒子找彈珠呢?一般4歲以上智力正常的孩子或有智能障礙、心智年齡符合4歲的孩子,通常會回到原本的A盒子找,因為乙小朋友離開時並沒有看到甲小朋友把彈珠放到B盒子中,如果在A盒子找不到,就會知道可能在B盒子,但自閉症兒或亞斯伯格兒卻是眼見為憑,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覺得別人也是這麼想。

心智理論在自閉症研究中有兩大理論,第一種是無法站在他人立場想事情,只會覺得「為什麼別人要這樣對我?」,經常覺得委屈,假如今天被撞到,他會覺得很痛,且認為別人一定是故意的,並不會認為是因為下雨,對方為了躲雨才不小心撞到他,因而容易曲解他人的意思。除此,自閉兒與亞斯伯格兒也常因講話過於直接而看起來有點「白目」,例如:當眾指著某個人說:「你好胖,臉上長很多痘痘。」,不懂得為他人留面子,更不會顧慮他人的感受,認為事實應該要說出來,對一些情緒和表情的辨識能力也較差,往往看不懂別人的情緒,很容易觸犯到他人,故在人際關係上會造成許多衝突。

第二種則是這類的孩子對細節的掌握能力比全局還好,正所謂「見樹不見林」,他們只能看到一些細節,對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卻難以掌握,因此,容易單就小部分而以偏概全,導致判斷事情容易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