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爸媽細心呵護小寶寶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仍可能發生一些無預警的突發風險,造成終生遺憾,例如:沒來由突然抽搐、在睡夢中突然死亡等狀況,讓爸媽不知所措,甚至造成嚴重的打擊。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朱麗雯表示,常見的突發危急狀況除了意外窒息或燒燙傷之外,還包括呼吸暫停、非典型熱性痙攣及嬰兒猝死症,這些症狀並非無法完全預防,只要注意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適時給予治療,大多能降低死亡風險。
呼吸暫停是指沒有氣流通過超過20秒,或是沒有超過20秒但血中氧氣濃度下降和心跳變慢,通常需要外界刺激才能恢復自發性呼吸的情形。呼吸暫停分成三種,第一種是中樞型呼吸暫停,意指因為中樞神經系統所導致的呼吸暫停;第二種為阻塞型呼吸暫停,指的是有呼吸動作出現,但沒有氣流通過;第三種為混合型呼吸暫停,是指綜合中樞型與阻塞型所導致的呼吸暫停。
呼吸暫停好發於早產兒、新生兒、遲緩兒、患有神經疾病的嬰兒,朱麗雯醫師解釋,在正常情況下,當嬰兒體內的二氧化碳累積到一定的數量,身體便會自動啟動呼吸機制,使身體吸入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氣體,但早產兒、新生兒、遲緩兒與患有神經疾病的嬰兒由於腦部控制呼吸中樞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對體內正常二氧化碳濃度的負荷量不甚敏感,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才會啟動呼吸機制,因此,容易造成突發性的呼吸暫停。
治療方法
大多數嬰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可以隨時間慢慢發育完全,若經過一段時間仍未改善,就要請醫師介入評估,評估方式包括確認呼吸道是否順暢,觀察嬰兒的膚色是否蒼白或過於紅潤、活動量是否變差及有無其他過度刺激的狀況。
若確認嬰兒時常呼吸暫停,血中氧氣濃度下降至80以下或心跳數減少,甚至是腦部過度缺氧,必須以藥物治療。假使服用藥物後仍未改善,應給予甦醒袋面罩提供換氣或呼吸器治療。
預防之道
嬰兒沒有表達能力,從外觀上也很難發現呼吸暫停,爸媽除了隨時保持警覺心之外,亦應注意嬰兒生活環境的安全,以下提供幾項預防寶寶呼吸暫停的方式。
‧保持呼吸道順暢:隨時讓寶寶保持呼吸道順暢的姿勢,避免阻礙呼吸,例如:頭頸部稍微伸展,避免頭部總是朝下。
‧維持室內溫度:室內溫度應維持在寶寶感到舒適的範圍,避免過高或過低,或是處於溫差較大的環境中。
‧避免過度刺激:避免使寶寶突然受到驚嚇或打擾其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