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操作中學習的蒙氏精神
剛滿100週年的蒙特梭利教學法,到了資訊發達、生活型態改變的今日仍受到許多幼兒教師及家長的歡迎,而一般人對於「蒙特梭利」的印象,也許是許多孩子安靜的操作各種教具;到底教具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孩子們一定是安靜地操作教具嗎?
蒙氏教育背景
瑪麗亞.蒙特梭利,義大利一位具有醫學背景的女性博士,在100多年前於羅馬實習時,主要工作是訪視羅馬城各個精神病院,尋找特殊的兒童並將其集中進行治療。當時蒙特梭利從特殊的孩子們身上發現,他們不應該受到關在精神病院的對待,於是便開始教育他們;自此蒙氏不斷的從觀察中去了解幼兒,慢慢的發展了一些計畫及對發展遲緩及智能障礙的特殊生有幫助的課程及教具,經過蒙氏課程教育過的特殊生,在當時的入學考中得到了比一般生還要好的成績!
蒙特梭利在此結果上發現,傳統「上對下」的教學是一種錯誤的教育,若將她的理論與方法使用在一般的幼兒身上,一定能獲得更宏大的效果;所以蒙特所利轉而把自己的教學法修正應用在一般幼兒身上,果然在正常孩子身上發現到驚人的成果。以認識形狀為例,傳統教學中教師用平面的紙上形狀教學,但她認為幼兒的手即為大腦的延伸,加上孩子喜歡摸摸弄弄動手操作,因此設計了一個孩子喜歡觸摸、木板切割成各種形狀的教具讓孩子來認識形狀,由於孩子可以自己操作,有更深刻的觸覺印象,所以學習效果會比一般教學好得多。
蒙特梭利小錦囊:也適用於特殊兒的蒙氏教學
由於蒙氏的教學法是起源於蒙特梭利對特殊兒的教育,因此此教學法也適用在特殊兒身上。吳明倫主任認為,由於蒙氏的教學有「目標明確」的特點,因此非常能掌握到孩子的進步;加上工作內容有許多是讓孩子動手操作,所以也適合發展較慢的特殊兒。
具有特色的蒙氏課程
特色1:結構性課程,讓孩子一步一步向前行
比起常見到的其他課程如主題、單元等等教學,蒙特梭利課程相較之下具有結構性及完整課程的架構;以主題教學法為例,由教師設計「交通工具」的主題──在一個學期的課程當中孩子可深入認識交通工具,但學期過後孩子就不一定有機會接觸到交通工具相關的主題,且在動作發展、生活、語言、認知、數學等等的領域中沒有明確的順序學習,主動性較弱的孩子學習內容就較容易被忽略。蒙氏的課程中,孩子有順序、有計畫的以自己的能力及速度,從簡易的工作開始慢慢進步到具困難度的工作,加上各種領域的設計,每個孩子在課程中都能夠廣泛且穩健地學習。
特色2:自己動手作的教學方式
蒙氏的教學歷史已經有百年多,對幼兒尊重的觀念、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強調環境的重要性、與孩子表現出來的獨立自主性,在當時為非常突破性的觀點;蒙氏工作的教具,就像是為體操選手準備的環境一樣,教練不能代替選手練習,老師也不能幫孩子做。蒙氏老師幫孩子預備一個適合的環境,引導孩子自己動手做,藉由幼兒實際操作的過程學習,發展孩子的生理與心智,工作時孩子的印象更深刻、學習經驗會變得更紮實且有概念。
特色3:混齡的學習環境
以正統蒙氏課程為導向的幼兒園,教室中的年齡分佈從3歲到6歲都有,能這樣分班的原因(也是優點之一),是由於蒙氏的工作具有適合不同年齡及能力的特色,即使是不同年齡的孩子,也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操作的工作;例如學習數學的孩子在剛開始接觸時會先認識對應、配對等等基礎,等到孩子長大些能力更好之後,老師就可以帶領他進行1~10、甚至100以內數字、數量的認識。而如此的分班方式讓班級就像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有各種不同能力及年齡的孩子,在這樣班級中的大孩子或是經驗多的孩子較有機會去傳承、教導及照顧小小孩或是沒有經驗的孩子,整個教室氣氛是很融洽的,並有助於年幼孩子的穩定度及學習的成熟度,也可以發展年長孩子獨立、自信與能力練習的機會。
如此多年的教學法,也許有些家長會像小編一樣有疑問:面對今天如此動盪且變化多端的時代,蒙氏的教學法會不會與孩子的需求有落差呢?吳明倫主任說,當時蒙特梭利設計教具時,就已經觀察到孩子發展的需求及興趣,例如喜歡倒水的孩子,也許因為動作還沒發展好而倒不好,於是蒙特梭利就設計了一個「倒水」的教具,大小及重量等完全依照孩子的需要來預備,孩子在練習工作的時間裡,就會學習控制自己的肢體發展及成長。雖然時代及生活型態改變,但是幼兒的發展階段、順序及需求原則基本上並不會改變,但老師會依照孩子的狀況進行調整(如帶領方式、學習內容),所以蒙氏教學法才會到今天仍受到歡迎。
蒙氏課程在教學現場的運用
工作即是學習
蒙氏教學的「工作」非常重要,操作中孩子會建構他自己並幫助自己的生理發展、成就自己,就像大人在工作一樣需要專心並達成目標;老師在一旁的角色也相當重要,他們必須觀察孩子的興趣及需要,並為孩子設計出最適合他們的工作。爸比媽咪們有沒有發現年紀小的小孩非常愛抽衛生紙呢?當寶貝抽衛生紙時不一定是需要用,而是他們喜歡這種「遊戲」,當蒙氏的老師注意到這一點時,也許會使用不織布來設計出一個捲筒衛生紙的教具讓孩子可以重覆的使用;老師並且會示範及引導幼兒,先觀察孩子的需要(對工作沒興趣?不會用?),判斷後介入工作,並補足他們的需要或是帶領他們進階到更難的學習。工作時老師會把所有的教具放在工作櫃當中,孩子進入到園所後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並開始操作;若像前面所提到那位愛抽面紙的孩子因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而走來走去時,老師就可以引導示範如何使用,讓孩子開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久而久之當孩子習慣工作時,就會自己去選擇喜歡的教具開始工作,老師也會依照孩子的表現再調整教具。
一般傳統的蒙氏學校,工作時間大約是兩個半小時,爸比媽咪也許無法想像孩子的工作可以如此的長時間,但其實孩子在這段時間當中能選擇轉換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並進行深入且紮實的學習;不過現代有些蒙氏園所由於受到市場機制的影響,會把工作的時間調整為一個小時左右,操作時間就少了許多。而不同學校也會有不同的蒙氏特色,一般刻板印象所認知的「安靜」現象,其實會依照不同教師的個性而有所不同,有些班上也許會有「有聲音的安靜」,只有打擾到其他正在工作的人,或是討論的內容與學習無關時才會有老師過來引導提醒孩子。
家田托兒所的工作時間分成了上午及下午兩個時段,但是卻沒有強制的時間規則,從進到教室以後、與老師打招呼開始就開始工作,老師會利用音樂的播放讓孩子了解現在的時間應該要做什麼,孩子也會在每一次的工作中瞭解控制自己的工作時間。家田托兒所所長小燕老師說,因為希望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在工作,所以才會設定這麼多的工作時間。往教室裡一看,發現到孩子仍專注工作的神情,似乎真的非常喜歡他們的工作呢!
學習區內的工作
為了更了解蒙氏工作的實際情形,我們也特別觀察了家田托兒所內小朋友們的工作方式;進到園所中讓小編非常驚訝的是很多孩子都在做「數學」相關的工作,想到國小的孩子們對考卷心煩意亂的模樣,蒙氏課程中的孩子似乎很輕鬆但是嚴謹的在面對他們的工作。其中一位孩子將一顆一顆的珠子擺進10乘10有順序的洞洞裡,旁邊放著一張乘法練習…原來他正認真的練習乘法,運用教具來作練習,好像能比死背更了解數學的意義呢!
另一邊的工作櫃,也是家田托兒所的特色學習區,名為「小廚房」的工作區,裡面擺滿了完善的烹飪道具和食材,讓孩子盡情使用。家田的老師們深信孩子使用自己的雙手準備食物時,都必須先透過思考的機制協調合作,如量、器具的取用、順序的安排、觀察進行中的變化及善後,才能完成一連串的工作。由於家田托兒所沒有早點心時間,所以當孩子覺得餓的時候,就可以自己過來選喜歡的食材及調味做東西給自己吃,給孩子相當大的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日常生活區,多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工作練習,只見坐在裡面的都是年紀最小的小小孩,在老師的領導下做著他們還不熟悉的工作,一個個小蘿蔔頭專心工作的樣子非常可愛,他們也都非常認真的在練習手中的工作!
戶外空間是孩子們的秘密花園,依照不同地形或植栽搭配藝術小品或自然物質,營造了相當不同的情境,也提升了孩子對人文藝術的敏感度。在戶外空間中兩個孩子正在使用水彩筆沾著廣告顏料畫圖,老師在旁邊觀察的同時,也會適時的提醒孩子:「旁邊有毛巾,你可以用毛巾來將筆擦乾」,問及孩子正在繪畫的主題時,所長小燕老師告訴我們她從來不告訴孩子應該要畫些什麼,她認為應該要讓孩子有自主發展、決定自己要畫什麼的機會,才不會被主題所限制住。所長在講的同時,孩子正拿起筆在圖畫紙的上方畫了一個藍色的太陽,好不生動!所長也說明了孩子畫畫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小班開始他們就會拿著類似粉餅的媒介來畫畫,再學習調色;等到手部的發展再進步一點時,就拿起筆來開始畫圖。
蒙特梭利小錦囊:蒙氏的孩子較少互動?
由理論看起來,蒙氏的工作似乎大都由孩子一個人來完成,如此的教學方式會不會讓孩子缺少與其他人互動的機會呢?吳明倫主任表示,蒙氏在其著作當中並沒有要求孩子不能和別人互動,相反的,蒙特梭利教育的目標也在讓孩子適應社會。在團體生活當中,孩子不可能和別人沒有互動;在課程中仍會有以學習為主的討論、或是朋友同學一起操作,或是大孩子指導小小孩的情況、備餐活動時孩子也常主動和別人聊聊天或共同合作,因此不必擔心孩子和別人缺少互動喔!
本土化的改變
蒙氏的教學在台灣的調整有兩點:1.作習時間調整;2.增加「看得到的學習」。台灣的家長大都焦慮的希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學到多一點能力,且因為希望有能「看得到」的成長,市場的機制下蒙氏的園所在作息上就必須作出改變;除了上述將工作時間縮短以外,也會加入其他的才藝課程。吳明倫主任就提醒家長,像孩子重要的「心智成熟」就是屬於「看不到」的,通常很多才藝課程都是家長的需求,孩子的成長並不是立見的,因此家長不需要太過焦慮;這樣的調整是回應家長的焦慮,不一定對孩子有真正的助益。
好的蒙氏園所不只是教具,精神與生活也同等重要,學校不會只是提供很多紙本或是作業讓幼兒來做,孩子的學習也不會侷限在教具的操作。更重要的應是利用生活經驗讓孩子體驗,包括摺自己帶來的衣服、主動掛書包等等都是相當重要的潛在學習;吳明倫主任舉出自己班上的例子:他們利用前一陣子常見到的柚子進行討論,讓孩子實際去聞、摸、拍、敲並感覺重量、品嚐等等認識柚子、並使用柚子進行不一樣的活動,這樣的活動雖然不是操作工作,但是老師一樣運用蒙氏教學的原則,利用孩子的感官經驗來學習,孩子一樣能很深刻地認識了「柚子」。
蒙氏的美語課程
因應目前美語為強勢語言的狀況,家田托兒所內有專門的蒙氏美語老師,來為孩子進行美語教學。在早上都是一對一的教學,由老師依序將孩子帶到教師裡,練習使用蒙氏美語的教具工作;老師採自然發音的方式教孩子美語,再讓他們操作蒙氏的拼音教具。
吳明倫主任表示,由於蒙氏起源於義大利,義大利文跟英文一樣是屬於拼音文字,所以蒙特梭利教育語文區對英語系的人而言很適用;不過中文是象形文字,除了注音之外,蒙氏語文架構就需要很多不同的轉換,所以針對母語而言,台灣的蒙式教室語文區是可以只有中文的!但就因為蒙式語文在英文學習的部份有它的一套系統,直接放到台灣的學校大部分是合用的,所以在美語至上的社會環境下,台灣的蒙式園所就多了英語教學這一塊!
蒙氏的學費高?
在採訪的過程中,有家長提出了關於「蒙氏幼稚園收費較貴」的問題,小編也將問題詢問了家田托兒所所長小燕老師及吳明倫老師,得到了以下的解答:
1.師資培育費用高:
所有的蒙氏老師都必須經過專業蒙特梭利的師資培訓及文化進修課程,其培訓的學費加起來是不少的,雖然有些學校只有部分的補助,但是要讓所有老師都有完整的培訓,也需要花上不少金錢;吳明倫老師並補充,薪資太低的園所,可能會無法請到好的蒙氏老師。
2.教具昂貴:
蒙氏的教具因經過特殊的設計,費用相當高,傳統的教具一套都要數千元起跳;一個完整的蒙氏園所必須有非常充足的資源,也就會投資許多金錢在教具上面。
3.師生比例較低:
蒙氏的園所師生比大約是1:10,同樣一個30人的班級,蒙氏教室就需要3位老師來協助引導幼兒,學校需要負擔的費用也比較高。
重要的老師角色
前面已經提到很多,關於老師的引導角色對幼兒來說的重要性,當提及台灣有許多幼兒園都使用了蒙氏的教具時,吳明倫主任就強調:「教具只是基本的工具,引導幼兒的老師才最重要!」,他形容好的老師與工作的關係,就如同廚師與刀具,兩者應是相輔相成;一位好的老師能讓孩子在使用教具及工作上能夠有好的運用,且能塑造出一個非常優質的學習環境,而一般只會使用教具的幼兒園若缺少這樣一位好老師,會非常可惜了這些設計完善的教具。
像「家」一樣的學習及環境
蒙氏的園所中,環境及氛圍相信是許多家長非常喜歡的!在佈置方面,蒙氏的學校比較不會以明顯熱鬧、卡通、過於鮮豔的佈置來引起孩子的興奮,而是強調其安全感、舒服及輕鬆的學習環境,以優雅溫馨的方向來佈置,若有機會到蒙氏的學校參觀,就會發現蒙氏的學校就像是一個「家」一樣的舒服。
蒙氏的教學理念強調的是希望幼兒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學習時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氣氛應是平和融洽的,必須尊重他人、不破壞教具且不侵犯影響他人;活潑的孩子在蒙氏的教室當然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他們跟大家一樣都必須學習尊重別人、尊重環境。
實際氣氛及環境
進入到蒙氏的托兒所後,會發現「家」的氣氛非常濃厚,還有與自然的巧妙結合;暖色系的原木佈置讓整個園所的感覺非常舒服,自然的陽光從大窗外灑進,搭配戶外可以玩水、有植物及動物的空間,只見每一個孩子都愜意的走動及工作,似乎就像在自己的家。在空間中不會見到孩子大聲的呼喊或是跑動,老師就是一位母親,溫柔親切的引導孩子進行工作或提醒他們,在這裡身心會自然地放鬆下來,並專心地做自己該做的事而不受影響;雖然是混齡的班級,除了年紀非常小的孩子多由老師來帶領以外,孩子們不會有非常明顯的隔閡,可見年齡對他們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當攝影師進入園所拍照時,大部分的小朋友並不會受到我們走來走去、不時鏡頭對著他們的影響,這樣的專注力在一般的幼稚園小朋友身上並不容易見到!若和孩子眼神交集或是不小心打擾到他們的工作,他們會堅定到告訴我們:「我正在『工作』」,那認真的神情可是讓攝影師都覺得頗有壓力、我們的工作可不能輸給他們。
家田托兒所的環境中,與其他幼稚園很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的教室空間非常開放,你可以看見一區一區的學習區,學習區的模式是用來區隔蒙氏的五大領域,為添增人文藝術的風格大量採用了歐式復古家具和飾品,也運用了象徵性的佈置以傳達該區的特色;以不高的櫃子分隔,每一個角落都不會太隱密,卻又可以讓孩子流暢的在當中探索。
選擇一所適合您寶貝的學校
介紹完蒙氏的課程,相信許多爸比媽咪會覺得「這樣的教學也不錯」;但並不是每一所學校或是教學法都符合家長的需要,因此小編也特別詢問了吳明倫主任對家長選擇學校的一些小提醒:
提醒1
在選擇幼稚園或托兒所時,家長應先試著了解學校的特色及內容,思考為什麼這所學校會有這樣的理念及課程、他們的教學方向又是什麼?
提醒2
家長也必須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認為什麼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在蒙氏的課程中,「幫助幼兒打好能力基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發展」就是孩子在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的學習。
提醒3
您想要孩子學什麼?大部分的幼稚園或托兒所都有非常清楚的教學內容,如果家長只注重增加孩子的外語能力,當然會去尋求重視外語教學的學校;不過如果家長更重視孩子學習專心的能力、主動學習的興趣、幼兒多方面能力均衡的發展,那麼家長更應該考量學校整體性帶給孩子的課程,以及老師、學校、環境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最後吳明倫主任也提醒,其實在台灣每一所蒙氏的幼稚園或托兒所,都會隨著創辦人的教學理念和風格有所不同,所以即使有很多學校都標榜著「蒙特梭利教育」,但是每一家園所的風氣也會很不一樣!建議家長若喜歡這樣的教學法,還是要利用時間到各園所深入了解,才會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園所喔!
吳明倫
現職:新竹嘉德琳幼稚園竹北分校主任
經歷:蒙特梭利教育講師、耶魯特托兒所教師、咪咪托兒所教師、荳寶托兒所教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整理/黃名瑄
諮詢/嘉德琳幼兒園竹北分校主任吳明倫
私立家田蒙特梭利托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