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我家寶貝越大越瘦,怎麼辦?醫師、營養師教你檢視孩子的營養

肉肉的手腳、圓圓的臉蛋,是每個人認為健康寶寶的象徵,當寶貝越大卻看起來越瘦,爸媽都會擔心是否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營養,或是可能生病了?!讓小兒科醫師、營養師告訴你答案!
我家寶貝越大越瘦,怎麼辦?醫師、營養師教你檢視孩子的營養


胖胖的寶寶越長越瘦了,該餵他多吃一點嗎?這樣瘦瘦的,寶寶會不會營養不良?

孩子越大越瘦,正常嗎?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部副主任余俊賢表示,正常來說,孩子不會越來越瘦,成長過程中體重會持續增加,4個月大的寶寶,體重為出生時的一倍,到了1歲體重則約為出生時三倍。寶寶從出生到4個月,體重增加十分快速,4個月到1歲的階段,體重曲線變得較為平緩,但身高仍持續長高,因此視覺上會有身材被拉長的感覺,讓爸媽以為原本胖嘟嘟的寶寶變瘦了。

延伸閱讀:北鼻瘦巴巴?小心將來長不高!生長曲線追追追 身高X體重X頭圍

生長曲線透露哪些體重秘密?

寶寶越來越瘦,爸媽好擔心,怎麼辦?余俊賢醫師強調,4個月以後寶寶,如果體重一直沒有增加,尤其是6個月前寶寶,若有1個月體重不增反減,或是6個月到1歲的寶寶,3個月體重沒有增加,都是有問題的狀況;另一方面,可觀察寶寶的體重增長是否偏離生長曲線兩個百分線區間,若有以上這些情形,則須要去醫院請兒科醫師進行評估。

事實上,寶寶的體重沒有增加甚至減少,可能原因可分為器質性、非器質性或兩者皆有。器質性原因,寶寶可能有週產期併發症、先天性異常,以及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肝膽消化道疾病、腎臟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或是神經方面疾病等,任何一個器官的疾病都可能會造成能量代謝的增加,加上熱量攝取若減少,就會影響到體重。非器質性原因,例如兒虐、被忽視的孩子或貧困弱勢家庭等,在得不到適當足夠的照顧下,嬰幼童可能會長得比較瘦小。

生長曲線3%以下寶寶,須要擔心嗎?

余俊賢醫師解釋,如果寶寶的身長體重在3%以下,應讓小兒科醫師評估。在確定排除器質性與非器質性原因後,通常小兒科醫師會建議定期追蹤寶寶的生長狀況,以確認寶寶的生長是否追上或是至少延著原來的生長曲線成長。如果寶寶的成長持續偏離3%的生長曲線,則須要提早介入,進行進一步深入評估。

大便次數,會影響寶寶的體重嗎?

寶寶的大便情形,是很多爸媽關心的重點,通常評估寶寶大便有幾個面向,分別為次數頻率和形狀顏色。余俊賢醫師說明,新生兒大便次數比較多,一天可能高達七、八次,4個月到1歲則是兩至三次內,1歲至2歲平均很少超過兩次。基本上,大便一天三次或三天一次都可以算是正常的。臨床上,大便次數一天大於三次,大便性狀改變(含水量增加),稱為腹瀉。大便次數頻率與體重沒有絕對相關性,大便次數是否影響孩子的生長才是評估重點。如果寶寶大便次數雖然多(每天三次或以上),但是食慾與活動力都正常,體重也穩定增加,家長一般不用太擔心。

寶寶瘦小

延伸閱讀:給孩子餵飯別硬逼!「4技巧」讓偏挑食寶寶愛上吃飯

寶寶營養素缺乏,會變瘦嗎?

除此之外,營養素缺乏,是否會讓寶寶越來越瘦呢?余俊賢醫師指出,孩子短期地缺乏微量營養素不會立即影響體重,但長期下來則有可能。

缺鐵

寶寶長時間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因為貧血,身體運送氧氣養分與代謝廢棄物的效率變差,寶寶容易疲累,食慾變差,營養熱量攝取不足,勢必影響寶寶的體重。提醒家長的是,1歲前寶寶缺鐵性貧血如果沒有得到矯正,可能影響寶寶的學習能力與注意力,甚至是影響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