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1歲男童幼兒園被咬傷!遇到咬人狀況家長可以這樣做

台中市大安區一間私立幼兒園發生1歲男童疑似虐童事件,家長發現男童身上有多處不明的瘀青與咬痕,家長懷疑孩子在幼兒園受傷,質問園方後,老師解釋是被其他孩子咬傷,還說園方的監視器壞了。
1歲男童幼兒園被咬傷!遇到咬人狀況家長可以這樣做

 

台中市大安區一間私立幼兒園發生1歲男童疑似虐童事件,家長發現男童身上有多處不明的瘀青與咬痕,家長懷疑孩子在幼兒園受傷,質問園方後,老師解釋是被其他孩子咬傷,還說園方的監視器壞了。台中市教育局經通報後前往稽查,卻發現園方臨時把所有幼兒載去「戶外教學」,讓稽查人員撲空。教育局幼教科長陳雅新表示,目前還不確定幼童受傷的原因,將繼續追查。但是園方規避稽查,將罰3萬元,並查出案外案,園方收托不滿2歲幼兒,也將開罰3萬元。

雖然孩子受傷原因尚未確認,有可能是幼教師虐童,也可能是孩童互咬造成。當許多孩子處在同個環境,很容易因為搶玩具、玩遊戲而擦槍走火,先前也曾有一位媽媽出面指控,自己1歲9個月大的兒子(小璋)在10/4從托嬰中心回家後,發現他的手臂有明顯咬痕、背部瘀青、腰部還有擦傷,老師當時解釋是因為孩子在玩,不小心弄傷了。

沒想到隔天又接到老師跟家長說,男童又被同一個孩子攻擊,腹部有6處擦傷,比前一次還嚴重,老師仍然稱是孩子在玩,家長質疑托嬰中心單方面的說詞,玩耍真的會玩出這麼嚴重的傷嗎?老師在一旁都沒注意、制止嗎?家長希望看監視器畫面還原真相,卻一度遭園方拒絕。

延伸閱讀:傾斜超過10度睡覺容易窒息!嬰兒睡眠安全不可不知的5件事

不過後來托嬰業者有找出當時的監視器畫面,根據《TVBS》報導指出,發現有兩個孩童在玩溜滑梯時,男童先壓住較矮的小弟弟,才會引發小弟弟反壓咬男童的背。畫面中顯示老師有出面制止隔離,但第二天兩人又發生衝突,男童跑去跟老師說被咬了好幾下,老師也緊急隔離,並與咬人的小弟弟講道理。

園方強調是孩童們玩耍打鬧,不懂拿捏力道才會受傷。而咬人孩童的父親也表示,「一開始疑似是搶溜滑梯,引起孩子爭執,其中小小孩可能正在長牙,見人就咬。」

男童的媽媽受訪時表示,起初會送孩子到托嬰中心,是為了讓他提早適應團體生活,沒想到連兩天都被其他小朋友暴力相向,但男童在家還是表現得很乖,在大人忙碌時也能自己玩,不吵鬧,懂事的模樣看在媽媽眼裡實在很心疼。

 

面對咬人事件,家長與園方可以這樣做

大家都知道,孩子會亂咬人,最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未發展成熟,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因而引發出的情緒問題。除了咬人外,也可能出現推人的動作,藉此表達情緒。這類的衝突事件不斷,其實要檢討的不單單是孩子的行為,還有園方在面對「孩子咬人」的處理方式。

一般來說,托嬰中心在處理孩子間的衝突,因為不能打不能罵,大多只能將孩子拉開,告訴他們「不能咬人」,孩子聽完後回去繼續玩,還是會再發生衝突。但其實除了這些,園方與家長還可以做更多。

延伸閱讀:新手爸媽必讀,寶寶「這樣睡」最好!

園方可以這樣做

1.發生衝突前可採取預防措施

以這次的咬人事件,若兩個孩童是因為搶溜滑梯時發生爭執,當他們發生第一次的推壓時,老師有注意到就可以介入,同理孩子很想玩溜滑梯的心,用方法讓他們決定先後順序,讓兩個孩童都能欣然接受,再讓他們繼續玩。

不過小小孩可能還不懂得分享、輪流,那老師也許就要讓孩子分散注意力,找到一個聽起來更吸引人的玩具或遊戲。

2.真的咬了應協助孩子同理情感

萬一真的錯過衝突前的協調,也就難以避免之後的咬人情況。若真的咬了,老師除了先將兩人隔離以外,對於咬人的孩子,應清楚告訴他咬人是會讓別人受傷的事,讓他說明咬人原因、被咬會有什麼感覺,若孩子還不會表達,也可讓他看對方哭:「你看,他剛剛被你咬了,因為很痛所以在哭,我們要怎麼讓他不哭呢?」讓孩子了解被咬的人很難過。

而對被咬的孩子,老師要教他如果對方壓住他,就應該大聲說「不要」、「不行」,並同理他被咬很痛,哭沒關係,也可以抱抱他給予安慰。

3.讓孩子們和解,機會教育

托嬰中心難免有咬人意外,雖然不須大驚小怪,但不論是家長或園方都不應該視為理所當然,而是要適當處理、機會教育,降低孩子用「咬人」表達情緒。

1~3歲的孩童還不會控制情緒,每當發生咬人事件,老師應把兩個當事人叫來,教導他們除了咬人以外,還有其他溝通方式。當然小小孩不一定馬上懂,這就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教導。

4.告知家長

以美國為例,一旦發生咬人事件,老師必須親自致電給家長說明:1.咬人之前發生了什麼事?2.自己如何處理咬人事件?3.未來如何降低這個情況的方法。

但過程中並不會透露咬人的孩子是誰,千萬別跟家長說「那只是小孩在玩,沒關係」,沒有一個家長聽聞小孩受傷會不擔心的,應盡量站在家長的立場,實際陳述咬人狀況及處理方式,並提出改善方法。

托嬰

家長可以這樣做

1.避免過度反應,積極與園方溝通

1~3歲咬人的確很普遍,提醒家長在接到老師電話時,適度表達不滿與憤怒是可以的,但若過度反應可能會造成老師壓力,使咬人的孩子被老師盯得更緊,而被咬的孩子也會被過度關切,這樣對孩子來說不一定好。甚至老師為了不想惹麻煩,而不想與被咬的孩子有過多互動與接觸。

既然咬人的事件已經發生,建議家長積極與園方溝通,一起想方法避免再次發生。

2.了解孩子的行為

咬人的孩子,家長不應單單處罰孩子,而是要協助孩子表達心裡的想法、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力,當孩子能夠透過表達方式抒發情緒,自然就可以減少因為情緒失控而產生的攻擊行為。此外,可以的話,應帶著孩子去向被咬的孩子與家長道歉,讓孩子直接面對,了解自己咬人的後果。

被咬的孩子,家長不要認為這只是小孩子間的衝突而忽略,不妨利用這次給予機會教育,用孩子的切身經驗與感受,讓他知道咬人是錯誤的行為,不應該模仿,預防孩子下次反咬別人的機會。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