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寶寶不想退房,該打催生嗎?

打催生聽起來好可怕,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自然出生呢?讓婦產科醫師告訴你面臨催生的5種情境。
寶寶不想退房,該打催生嗎?

 

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千慧表示,產科醫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母子均安,所以如果要終止妊娠,準備生產時,都會跟媽媽及家人討論,如果產科醫師覺得把胎兒生下來的好處大於風險的話,就會提供催生的選項,在醫療情況下通常有幾個狀況會需要打催生。

過預產期就要催生?先確認有無這5種狀況

情況1:過期妊娠

在懷孕37週之後生產,就稱為足月生產,而過期妊娠的定義是指,懷孕的週數大於42週。在過期妊娠的狀況下,胎盤功能異常的情形可能會發生,因為胎盤主要是供應養分和氧氣給胎兒,一旦超過42週,胎盤功能就會開始老化、鈣化,導致養分跟氧氣沒有辦法輸送給胎兒,加上羊水開始會變少,進而導致臍帶壓迫,造成胎兒窘迫,甚至胎內死亡的情形。另外大部分胎兒腸胃道在40週之後已經發展成熟,這時胎兒有可能會排出一些胎便,如果胎兒吸入胎便,就會造成嚴重缺氧甚至呼吸窘迫。

情況2:胎兒過小

產檢醫師在進行超音波產檢時,會確認胎兒的大小有沒有隨著週數長大。而胎兒太小的定義是和同週數的寶寶相比,寶寶體重小於十個百分比。在這種狀況下,產科醫師會做進一步檢查,若發現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的狀況不理想,則會考慮催生。

情況3:胎兒過大

若之前曾生過體重過重的胎兒、媽媽的BMI大於30,或是媽媽有妊娠糖尿病,就容易有胎兒過大的情形發生,通常超過3500克時,就會提醒媽媽要比較小心。如果胎兒大於4000克,自然產的成功率就會比較低。而且在生產過程中,若胎兒體積過大,容易造成產道的撕裂,或是發生肩難產,甚至提高剖腹產的機率。所以為了避免讓寶寶長到過大,醫師會視情況判斷是否要嘗試催生。

情況4:媽媽受感染

如果媽媽已經破水一陣子卻都沒有陣痛,且引發感染跡象,比如說發燒、肚子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加,白血球和發炎指數升高,此時為了避免感染情況再持續惡化,則會建議催生。

情況5:媽媽有妊娠毒血症或妊娠高血壓

最後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媽媽本身有妊娠毒血症或妊娠高血壓,甚至合併器官衰竭,比如說腎臟、肝臟的凝血功能異常,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終止妊娠,而催生就是其中一個方式。

延伸閱讀:懷孕37週立刻剖腹產?過了預產期才催生?別讓這些錯誤觀念害了妳!

 

關於催生,你也有這些疑問嗎?
除了打催生,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啟動產程?

通常藥物的效果就不錯,若媽媽對藥物反應沒有很理想,可以用人工破水的方式來改善產程,但因為人工破水是比較侵入性的,在做之前都會先跟產婦及家屬告知人工破水的風險,比如說感染、臍帶脫垂,或是若胎位較高,有可能導致胎位不正的狀況。

打完催生可以打減痛嗎?
基本上沒有衝突,在催生給予藥物時,觀察到子宮收縮,已經達到十分鐘內有兩到三次的穩定頻率,而且強度也沒問題,胎兒心跳穩定以及媽媽狀態都很好,就會請產科醫師評估過後,再聯絡麻醉科來做減痛。

催生

 

延伸閱讀:羊水破了!寶寶馬上就要生出來了嗎?

 

準備生產就該注意這三種產兆

生產時一定要有產兆,產兆有分三個,1.有效且規律的陣痛、2.落紅、3.破水,其中陣痛必須在十分鐘內有兩到三次規律的宮縮。若媽媽的懷孕週數超過40週卻完全沒有這三個產兆,則需要引產。有些媽媽可能有不持續的宮縮及落紅,只要醫師評斷沒有到達能進入產程的狀況,就會使用藥物協助產程進行。黃千慧醫師表示,「引產是完全沒有產兆,而催生是有一些產兆,但不足以啟動產程。」不過引產與催生的藥差不多,主要看子宮頸及子宮收縮的狀況,再做藥物調整。

待產很煎熬,打催生能促進產程

確認要實施催生後,會請媽媽到產房進行內診確認子宮頸的狀況,再裝胎兒監視器觀察子宮收縮以及胎兒心跳的狀況。如果子宮頸已經有變軟、變薄,甚至有打開的情況,就會先用催產素,讓子宮維持在頻率不錯、強度也很夠的收縮狀態,同時觀察媽媽的產程是否有進展。

催產素的好處是因為它的半衰期很短,大概三到五分鐘,若使用催產素使子宮收縮太密,可以隨時降低劑量甚至停止使用,讓子宮收縮能稍微平穩,對於媽媽及胎兒的安全可以有更好掌控的。但使用藥物都會有風險,若使用很大劑量的催產素,會造成媽媽噁心、嘔吐、頭痛或肚子不舒服,甚至全身痙攣、意識模糊的狀況,但這要用到非常大的劑量才會發生,因此非常少見。

若子宮頸是很硬、很厚的狀態,而且沒有打開,則會用前列腺素,讓子宮頸軟化,此藥物也有促進子宮收縮的功能。前列腺素是以口服或陰道塞劑的方式來給予,但缺點就是,萬一子宮收縮情況太過於頻繁,可能導致胎兒心跳不穩定,甚至有減速的情形,這種狀況若持續無法改善,可能需要緊急剖腹產。

延伸閱讀:超實用!彙整21位婦產科醫師醫囑,給媽咪的懷孕、生產提醒

催生

 

催生並不比自然產痛

產程分成四個時段,催生跟自然產的差別在第一階段的產程。第一階段分成潛伏期跟活動期。潛伏期從真正有效的宮縮開始到子宮頸擴張至少四到六公分以上;活動期是子宮頸開六公分以上到全開的狀況。一般自然產的媽媽在潛伏期時,會不斷經歷產兆,而住院時機多數會在活動期,一般活動期平均大概一天內就會生了,跟需要催生或引產的媽媽相比,一般自然產的媽媽住院的時間相對較短。

需要引產或催生的媽媽中,有些人是沒有經歷過潛伏期,或經歷的時間不夠久,因此會覺得在醫院催生的待產時間比較長,而且好像比較痛。但黃千慧醫師解釋,子宮收縮一定要有足夠的收縮頻率和強度,才能讓產程進展,因此無論有沒有打催生,生小孩所需要的強度、時間是差不多的。黃千慧醫師表示,「平均三公斤的胎兒要通過狹窄的陰道,本來就需要花點時間,只不過需要催生的媽媽在潛伏期沒有經歷過這種疼痛,所以會覺得比較痛。」

需要催生比例高嗎?
黃千慧醫師指出,需要催生的比例不算低,不過主要還是看催生的急迫度,像是39、40週,就是個能再等待或考慮催生的時機。如果醫師評估媽媽狀況良好及胎動穩定,就可以等到產兆出現,但如果媽媽或胎兒狀況不佳就不宜再等。

催生有可能失敗嗎?
黃千慧醫師表示,催生失敗的定義是在用藥或人工破水後,還是沒有辦法達到穩定的子宮收縮或是沒辦法到達足夠的強度,才叫催生失敗。不過現在藥物和監測系統都很精準,因此較少機率會失敗。

 

催生不一定能自然產,還要注意這三個因素

自然產會不會成功,主要考慮這三個因素,第一個是子宮收縮的情況,第二個是胎兒大小和位置,第三個是骨盆腔的空間。黃千慧醫師解釋,若子宮收縮良好,骨盆腔的空間夠大,胎兒體重適中,產程就會很順利,但若骨盆腔非常狹窄,胎兒體積大,催生成功率就會比較低。所以95%成功自然產的初產婦需要花三天的時間,經產婦則需要花兩天的時間。而在自然產的過程當中,有時會稍微停滯,有時候會有進展,所以產婦跟家人必須耐心等待,但如果產程一直都沒有順利進展,就會考慮剖腹產。

 

隨時注意胎動,預防過期妊娠

到37週之後,媽媽每週會例行產檢,除了量血壓、心跳,檢驗尿液外,也應該觀察胎動以及產兆,也就是宮縮、落紅,破水的情形。如果產兆沒有出現,但胎動都很好不一定要馬上催生。但如果胎動和平時胎動相比明顯減少,就要提高警覺,提早就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黃千慧

採訪撰文/許宜津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