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未來family
看見孩子具備良好的社會情緒力,學會安頓自己身心、與他人和諧共處的策略方法,才是真正贏在人生的起跑點。
作者: 林宜屏
根據屏東縣政府社會處的統計,未滿 6 歲的家暴中大多是因為家長無法忍受孩子的哭鬧而動手施暴,「以暴制暴」是給孩子最不好的情緒表達示範!面對孩子的哭鬧,你用對方法了嗎? 4 步驟教你搞定暴走孩!
作者: 未來family
「台灣不太重視情緒教育,父母、教師對自身情緒都不一定察覺,沒學過,自然不解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幼兒教育學系退休教授幸曼玲則分享,引導孩子提升社會情緒能力,可參考這幾個心法:
作者: 妞新聞
「我不要!」「我討厭你!」孩子任性、愛說氣話氣人,爸媽本來都想要正向教養、要好好講,但就是很常被孩子的話激怒,聽到最後牙起來,變成大人小孩互相用言語、情緒傷害對方......該怎麼辦呢?琪琪心理師最近分享了「聽孩子說話的小撇步」,教你怎麼面對衝動失控的孩子而不走心!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睡眠障礙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對許多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造成了嚴重影響。失眠,作為睡眠障礙的其中一種,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行,而且在台灣的盛行率更是高達28%。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DSM-5對失眠的診斷標準,失眠不僅是入睡困難,還包括了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且伴隨著白天出現倦怠、嗜睡、情緒煩躁、難以專心或身體不適等症狀。這種情況對個體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作者: 許嬰寧
一位媽媽憂心忡忡地跟我說:「我女兒昨晚對我大吼!她第一次回嘴大吼!」我認識這位媽媽和他女兒很久了,女兒品學兼優,功課從來不用擔心,自動自發,還很愛看書,會自己照顧自己洗澡洗碗乖乖準時上床睡覺,談不上非常活潑外向,但也不是那種會回嘴爭鬧不休的孩子,所以媽媽的憂心我可以理解,我也覺得有點詫異。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孩子的自信對於他們成長過程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著他們在家庭和學校中的表現,還塑造了他們未來的人際關係和職業發展。自信的孩子通常更容易融入社交圈,積極嘗試新事物,並擁有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相反,缺乏自信的孩子可能會陷入自我懷疑和消極情緒中,影響他們的全面成長。
作者: 助理編輯 劉妤韓
「哇哇哇…我就是想要這個…」「吼~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回….家…」,這些情景爸媽可能不陌生吧?!偶爾經過賣場或百貨公司的玩具區,會看到掙扎的小小孩和無奈的父母,正在上演諜對諜的景象;或許我們小時候就是那個躺在地上打滾的小小孩,也有可能以前/現在/未來是旁邊尷尬又無助的父母。父母該怎麼做,才能成功引導孩子合宜地表達情緒及遵守約定呢?
作者: 親子天下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胡語姍,長期在國小當情緒教育志工,也主持教育電台節目,活潑、健談的她原本是家庭主婦,因為老大屢被同學排擠而走進校園,想幫助自己的女兒,無意中也幫到更多別人的孩子,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作者: Fan
你家是異膚寶寶嗎?異位性皮膚炎屬於一種家族遺傳疾病,「搔癢難耐」是病症最為明顯的表徵,其帶來的不適,無法充分休息所帶來的疲累,往往讓孩子情緒不佳,也讓照顧的爸媽心力交瘁,看到孩子坑坑巴巴的皮膚,更是心疼不已!
作者: Editor
「醫師,懷孕之後我經常容易累,但是晚上又睡不好,怎麼辦?」這是禾馨婦產科「烏烏醫師」烏恩慈門診時經常被問到的問題。烏恩慈醫師指出:「懷孕後生理變化大、情緒容易波動,加上胎動、肚子隆起影響睡姿等,這些都會造成孕期容易出現睡眠困擾!」根據調查顯示,台灣有65%孕婦遇到睡眠障礙,甚至還有5%孕婦需要服用安眠藥來助眠。(註1-2) 烏恩慈醫師提醒,除了透過適度運動、睡前減少使用3C電子產品、改變睡姿、減少咖啡因等方式之外,也可嘗試攝取孕期所需的營養素來幫助改善孕期睡眠的問題 。經實驗證實,孕婦每日攝取「肌醇」有助提升睡眠品質、睡眠持續時間、睡眠效率等重要指標,讓孕媽咪在孕程舒適、安心,睡得好,也更能維持孕期好體力。(註3)
作者: 許嬰寧 心理師
我:你不覺得,我們房間這片落地窗,灑進滿滿陽光好幸福嗎? 另一半:有陽光又有什麼用?你不在的時候,我只有一片黑暗。 我:嗶!嗶!先生你情緒勒索喔! 另一半:我只是想表達,你比陽光更陽光嘛! 我:好,這句可以。 另一半:…… 我又沒有那個意思 ……
作者: 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當您情緒不好,或是已經有憂鬱纏身時,醫師會開給您一些藥物,從以前熟知的百憂解(prozac),到千憂解(cymbalta)或是克憂果(seroxat)等,這些藥物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增加腦內的血清素,來幫助您有好心情。
作者: Editor
IKEA每年都會對世界各地的居家生活進行調查,今年針對37個國家,超過37,000位民眾進行調查,發現處於能反映自我的家中,對家的正向情緒會高出1.5倍,顯示對家的重視由彈性、多用途的功能性,現在更多了自我風格展現。
作者: Jiun
排便順不順暢,不只代表寶寶消化系統是否正常,同時也會影響寶貝的學習力及情緒,因為肚肚不舒服時專注力就會下降,也容易發脾氣,家長一定要特別留意。
作者: 江睿毓
教育工作者在教養方面就比較輕鬆?電話那端的何翩翩老師笑笑地說,「完全沒有這個等號。」家裡有3個小孩,雙胞胎兒子已經18歲,女兒也15歲了,提到小學階段的雙胞胎,何翩翩老師表示,應該可以用trouble maker來形容!
作者: 江睿毓
教養專家的孩子經過專家的調教後,是不是就會特別乖巧?李儀婷老師認為,不是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是調皮的孩子就是壞孩子,用豐富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父母可以發現每個孩子不一樣的特質。
作者: 江睿毓
衝突的當下還想著要怎麼去說服你的孩子,跟他講道理,一定要他聽你的,那就只會有越來越大的衝突!何翩翩老師提醒,此時要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先跟他連結上。讓孩子知道我還是在這邊陪你,讓他慢慢穩定下來,然後才來處理教養的問題。
作者: Eden
面對表面上如蚊子般無足輕重的事情卻產生如大象般巨大不舒服的感受,我們尋求相應解釋的需求如何產生?答案並不複雜:我們並未意識到真正的原因,真正原因隱藏在過往被忽略的「微情緒」之中。
作者: Eden
繁忙的家務與工作,讓腦袋超頻使用,身體也因為長期姿勢不良引起慢性勞累,進一步產生眼睛酸澀、肩頸僵硬、頭部不適等狀況。小心!身體的不舒暢連帶讓情緒不愉快,媽媽們不妨每日花10分鐘透過3招簡單居家按摩,讓身體校準回穩定狀態!
作者: 親子天下
近兩年,大學生的憂鬱指數明顯上升,包括知名大學生,為什麼他們好不容易過關斬將,考上理想的大學,卻有許多人不快樂?同時帶你來看,每學期吸引上百位學生搶修的台大快樂課,到底為什麼紅?
作者: Eden
控制型、轉移型、放任型、情緒指導型,你的說話方式是哪一種?父母說話的方式會影響孩子怎麼學習自我的情緒調節,進而影響自我心的寬度和深度,也將決定孩子說話的水準。請各位父母一定要花時間檢視自己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是使用什麼樣的溝通方式。
作者: 親子天下
大人忙、煩、累的時候,難免暫時隨手把手機當保母,不過也知道這樣不是好方法。現在有新的研究發現,這樣做的壞處又多了一個:會剝奪孩子練習面對無聊或情緒的能力,長期影響甚至會導致他們情緒失調、更喜怒無常。那麼,還可以怎麼做呢?
作者: Eden
雙胞胎兒子們3、4歲時有很多情緒,該怎麼辦?面對哭了一個多小時的兒子,李心潔選擇安靜陪著,等他哭夠了、情緒平復下來後,用麥片給他吃,當下母子倆都沒有說什麼,但這個晚上她很感動。自此以後,她決定不再叫孩子不要哭,而是讓他們的情緒流動與安靜陪伴。
作者: 未來family
父母運用愛與邏輯的教養方式,秉持真誠的愛、情感與同理心,孩子將逐漸了解「人生的好壞,其實取決於自己所做的選擇」。父母如何說較少的話,給予孩子正向的教養,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習慣?
作者: 未來Family
資深心理師指出,能辨識別人的情緒,是同理心的第一步,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有同理心,首先得教會孩子看懂別人的臉色。
作者: 尼克.崔頓
讓人焦慮和憂心的想法常常揮之不去,一旦你的腦子裡跳出某個具有威脅性或是很負面的想法,就很難改變或忽略,你很快就會分心。其實擔心不是個問題,你大可擔心,沒有人不准你擔心,只是你不要現在去擔心。面對這些看似急迫、重要的憂慮,你可以選擇把憂慮延後、放在適當的位置。
作者: 阿包醫生
你也有「收假症候群」嗎?連假結束後,大人小孩都容易出現「收假症候群」,有些人甚至會因此情緒低落、失眠等等。快樂的10天春節連假結束後,孩子是時候來個「收心操」了,5招收心操讓孩子的身心做好準備,回歸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