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邱明瑜
求子過程經歷風風雨雨的趙小僑,去年好不容易盼來的孩子,卻在懷孕16週產檢時發現胎停,而不得不引產,消息一出讓許多人不捨,紛紛為她加油打氣。而趙小僑始終沒有放棄想成為媽媽的這份心情,終於趙小僑即將準備待產迎接「典典」寶寶的到來!
作者: 周品攸
34歲的劉姓孕婦做完妊娠糖尿病篩檢,血糖數值超標,心中感到非常疑惑,為什麼孕期體重增加不多,卻還是得到妊娠糖尿病呢?所幸日後的血糖試紙有補助,省下不少費用!
作者: 周品攸
妳搭過「好孕專車」去產檢嗎?這是體諒孕婦免去挺著大肚子騎車、開車的不方便,各縣市與計程車業者合作推出的車資補貼,讓孕婦們輕鬆搭車去產檢。目前除了新北市、嘉義市、高雄市以外,「屏東縣」今年宣布,從3月8日起,補貼孕婦價值6千元產檢「好孕車券」,詳細的申請及補助方案就看這篇。
作者: 周品攸
日前立法院接連通過父母的兩大福祉,先是放寬父母可以同時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再讓原本只有5天陪產假的配偶,增加至7天,可自行選擇請產檢假或陪產假,鼓勵父母共同擔負育兒責任。
作者: NiNi Su
「怎麼又生病了」「抵抗力怎麼那麼差」「哎唷~媽媽怎麼照顧的」...... 這些話,當媽的一定聽過!可能出自另一半,可能出自長輩,更可能出自不熟不認識的人。到底為什麼,孩子生病,第一個要責怪的是媽媽?!
作者: Editor
媽咪快看過來!衛福部要讓您安心懷孕,平安生產!從110年7月1日起,公費產檢次數將從原先的10次調升為14次,產檢項目也更為完整,馬上了解最新版的產檢內容。
作者: 戴筠
疫情升溫以後,不少孕婦都不敢到醫院產檢,就怕會增加感染風險。懷孕碰上疫情可以減少產檢次數嗎?到醫院產檢、生產如何確保安全?我們專訪婦產科醫師,讓準媽咪一次掌握從孕期到產後的防疫重點。
作者: 湯佳珮
待產包要怎麼準備?真陣痛、假陣痛如何區別?產前出血,如何分辨正常與異常?如果產檢醫院與生產醫院不同,何時要從產檢醫院轉到生產醫院?一個人去醫院待產好不好?生產時如何用力?
作者: 湯佳珮
產前準備有哪些?產前憂鬱症該如何緩解?產兆有哪些?產前1個月,要做什麼產檢?預產期準不準?產前倒數30天,生活中有什麼要注意的事?
作者: 周品攸
(2021-07-01 更新)美國CIA公布全球2021年生育率預測,台灣是倒數第一,為了搶救少子化危機,7月1日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對象、增加公費產檢項目及次數、擴大補助留職停薪育嬰假薪水!至於產檢假與育嬰假請假規定則等修法後再公告實施時間。
作者: 高旻君
媽媽一得知懷孕後,立即想到的可能不是去哪產檢,而是要去哪坐月子!月子做的好不好,影響是一輩子!2021年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宣佈再升級計劃,媽咪們一起來瞧瞧,人之初要為大家帶來什麼樣的坐月子新視野。
作者: 高旻君
「夫妻兩個人看起來都很健康,可是寶寶卻有海洋性貧血」、「快成為高齡產婦了,很擔心寶寶會不會有染色體異常」,據統計先天缺陷的寶寶有近3成歸咎於染色體基因的異常,孕育健康的寶寶是父母最大期待,在孕前或產前你可以藉由更完整的篩檢計劃,來確保胎兒的健康。
作者: 周品攸
因應少子化,國民健康署證實預計將現行10次產檢補助增加至14次,且超音波補助也從1次提高到3次,最快於111年上路,可說是孕婦一大福音!
作者: 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媽咪不怕!21位專業婦產科醫師給妳靠!從備孕、受孕、懷孕、生產、調養,這條漫長又艱難的路少說也要一年時間,媽咪們除了自己與家人,能依靠信賴的就是專業的婦產科醫師了。45周年的【嬰兒與母親】為妳超前佈署,看看有哪些孕產資訊一定要知道!
作者: Editor
懷孕的過程中,爸媽們常有各種五花八門的疑問,《嬰兒與母親》與《衛生福利部》特別製作問卷調查,超過3千位爸媽參與調查,除了公布調查結果,也邀請專家提供簡單又實用的孕產知識提醒,替爸媽解惑!
作者: 戴筠
從懷孕到生產,各種突發狀況總讓準爸媽感到徬徨。《嬰兒與母親雜誌》與《衛生福利部》為此共同製作孕產問卷調查,針對準爸媽關心議題No.1「孕前及孕期檢查」提供「孕前健檢」及「孕期公自費產檢」完整攻略,讓你用這份「好孕懶人包」做為給Baby的第一份禮物,為孕期增添保障!
作者: 林嬪嬙
產檢當中,很多孕媽咪都很害怕「喝糖水」,這是為了要檢測孕媽咪的血糖,萬一發生「妊娠糖尿病」,對準媽咪和胎兒都有很大影響。為了預防,孕婦在飲食方面有什麼限制嗎?確診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又該怎麼控制血糖呢?
作者: 周品攸
臺灣日前出現首例確診孕婦產子的個案,此例為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產下的新生兒也成了全台年紀最小的接觸者,一出生就隔離,目前採檢為陰性。孕婦染疫是否會垂直感染給寶寶,一直都是大家很關切的問題,雖然臺灣目前尚無本土孕婦感染武漢肺炎的案例,但仍有不少孕婦會擔心。對此,婦產科醫師給孕媽媽們幾點建議。
作者: 編輯部
曉薇(化名)生完女兒後,婆婆來醫院探望,第一眼看到寶寶就說:「好可愛!但如果是男生就好了。」看到曉薇虛弱躺在病床上,慰問道:「辛苦了,趕快養好身體,下一胎拼個男孫。」聽到這些話,曉薇好難過,在她心中孩子不分男女,都是心頭肉,她如何靠老公跟婆婆溝通呢?
作者: 陳彥婷
想拍不同的懷孕主題,同樣也給大家補充知識,我們一般接收到的知識就是『34歲即為高齡產婦!一定要做羊膜穿刺』 我收到一系列的自費表單才發現原來產檢項目這麼多!!!所以大家才會說.....生小孩真的很花錢,從產檢一路到生下來全部都是錢!!!
作者: 周品攸
懷孕後,總是會特別擔憂胎兒會因為各種外在因素而受到影響,「看電影」這題似乎也很常詢問,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日前在粉專分享,一名新手爸爸私訊詢問,孕婦看電影的聲響會不會影響胎兒聽力,答案是…
作者: 周品攸
懷孕本身就是充滿風險的試煉,但對於高齡產婦來說,可能面臨的風險更高。國人晚婚晚育現象越來越普遍,根據內政部108年統計顯示,國內女性平均生第一胎的年齡為35歲以上者高達23%,是10年前的2.4倍,專家憂慮這種現象恐怕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作者: 周品攸
新北市101年起首創好孕專車車資補助,補貼孕婦10次產檢的來回車資,讓孕婦出門產檢時更加安全、安心。今年新北市政府提供車券支付新選擇,8/1起除了實體車券,多了電子車券可選擇,提升孕婦搭乘好孕專車的便利性。
作者: 戴筠
產檢是為了確認肚中寶寶的健康,除了例行性的一般檢查之外,還有平均在數千到數萬元不等的自費產檢,但是有需要每一項都做嗎?我們幫妳整理好懶人包,想省荷包就看這一篇!
作者: 湯佳珮
生產究竟可能會花到多少錢?自費項目有哪些?本文分別列出自費產檢各項目的費用、生產的自費項目與約略的金額、產後的自費項目與約略的金額。不過由於細項繁多、每家醫療院所的規定與收費標準與金額皆不同,實際狀況仍請依據您的醫院的公告與規定為準喔!
作者: 編輯部
人工受孕、試管嬰兒成功機率有多高?是否做人工受孕視自身情況做選擇。分享自然受孕3撇步,不私藏讓你增加自然受孕的機率,一舉助妳好孕!
作者: 戴筠
每天上班加班累到趴,週末還要撥空產檢、到媽媽教室上課,好不容易坐下來休息,卻已經提不起勁為自己打理餐點…親愛的媽咪,妳是三餐「老外」的外食族嗎?是否擔心懷孕後無法給予寶寶充足營養呢?這期我們邀請營養師針對超商、小吃攤、自助餐和速食店等4大外食來源設計孕期專屬菜單,讓妳三餐外食也能營養滿分!
作者: 編輯部
孕期很多問題想問,但產檢時間太匆匆,常來不及提問便結束!別擔心,孕媽咪害羞不敢問的、看診時忘了問的,我們幫妳問!
作者: 湯佳珮
自費產檢有哪些項目?每一個項目的檢查方式為何?誰比較需要做這一項產檢?孕媽咪們需要知道哪些事?本文詳列各項自費產檢內容,並請醫師提出常見產檢問題,讓您對自費產檢更多一分認識與了解。
作者: Angela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對準媽咪來說,無疑是一段生理、心理的巨大變化過程,身為另一半的準爸爸,責無旁貸應給予最大支持,包括陪伴產檢、一同採買、討論教養方式到實際分攤照顧責任,不想變成豬隊友,準爸爸們請你跟我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