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編輯部
人類的佔有慾望始於嬰幼兒期,當寶寶開始能移動身體並伸展四肢以獲得東西時就是佔有慾發展的開始,直到成人期這樣的慾望還是會存在,只是我們以“認知”的方式做一些思考修正,來緩和與人分享東西所造成的失落感。 每個人的佔有慾望強度不同,影響的因素除了先天的氣質外,與腦部發展、家庭教養方式也有關係,在處理的方式與態度上,家長本身的習慣與價值觀有一定的影響,然而我們並不是要教養出“凡事以他人為優先”,對任何東西都沒有佔有慾望的孩子,而是要學會判斷「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與他人分享東西」的態度。
關鍵字: 嬰幼兒 、 佔有慾 、 分享 、 發展能力 、 動作發展 、 語言發展 、 認知能力 、 學步期 、 自主期 、 溝通期 、 思考期 、 語言表達 、 邏輯思考 、 價值觀 、 氣質 、 好動 、 固執 、 腦部發展 、 教養 、 品德教育
作者: 編輯部
常會聽見家長抱怨小孩難管教、動不動就發脾氣、沒有耐心、行為偏差…,家長多半直接下結論小孩有過動症、躁鬱症或者雙重人格,其實多數都沒有疾病,只是單純處理技巧上的問題,在處理小孩的情緒問題時請記得口訣「停、看、聽」,先「停」一下不要急著痛扁小孩的無理取鬧,花一點時間觀察「看」他到底要做什麼,試著以同理心去「聽」他內心要講的話,再計畫一些處理的方向,當看到效果時,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很有能力,而你的小孩也不是一隻“不識字的野獸”。
關鍵字: 嬰幼兒 、 情緒 、 發脾氣 、 學齡前兒童 、 行為偏差 、 語言發展 、 認知發展 、 哭鬧 、 同理心 、 情緒化 、 安全感 、 品德教育
作者: 編輯部
當新朋友到家裡拜訪時,孩子會大方的打招呼並嘴甜叫人、還是會害羞地躲在媽咪背後,甚至醞釀哭泣? 每個寶寶的先天氣質本來就有差異,而天性害羞的寶寶也有其優點,爸比媽咪不要一昧責怪不夠大方。本篇就教導想要讓孩子學習大方的父母,如何在適度保護下,引導害羞寶貝踏出大方的第一步~
關鍵字: 幼兒 、 大方 、 害羞 、 適應性 、 趨避性 、 氣質 、 親子關係 、 教養 、 活動力 、 規律性 、 習慣 、 注意力 、 堅持度 、 情緒 、 敏感度 、 反應度 、 同儕 、 內向 、 家庭環境 、 人格特質 、 團體生活 、 社交能力 、 人際關係 、 過度保護 、 自信心 、 人格發展
作者: 編輯部
「你到底要我罵多少次才懂呢?」許多爸比媽咪常向自己的孩子下最後通牒,殊不知是否也讓親子間的溝通陷入停滯。在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和不禮貌行為一再出現時,重要的不是大聲喝斥,而是了解它背後的原因為何,然後引導孩子學習避免下次再犯。 小孩的世界其實很簡單,他的反應都是直接的語言,爸比媽咪千萬別用大人的溝通模式,塑造您理想中的小孩。小孩永遠是父母內心深處最珍愛的寶貝,如何避免總在責罵後伴隨一連串的後悔與心疼之下,卻可以達到訓練孩子正確行為的目的。
關鍵字: 幼兒 、 教養 、 溺愛 、 禮貌 、 乖寶寶 、 情緒管理 、 生理疾病 、 無禮 、 過動 、 衝動 、 溝通
作者: 編輯部
寶寶開始懂得會說「NO」其實是一種成長過程,但是許多親子間的摩擦也會在此時相繼發生,該如何平和的面對寶寶反抗、拒絕的情形,爸比媽咪擁有正面的能量於是顯得格外重要。幫助寶寶培養人格的獨立、自主性,以及建立正確的自我存在感,第一個反抗期是相當重要的時刻,爸比媽咪可得耐心、小心應對喔!
關鍵字: 反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