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編輯部
心理學有一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在實驗室擺一顆棉花糖,告訴小孩若願意多等幾分鐘不吃糖,結束後就可得到2顆棉花糖,有些自制力較差的小孩,根本不等待就直接吃掉糖果,但多數小孩都會克制自己的慾望。 而實驗結果顯示,4歲小孩的平均等待時間為6分鐘,若能等待超過15分鐘才吃的小孩,自制力就算是非常好。研究人員在10年後追蹤這些受測小孩(當時已經14歲),發現這些青少年在「幼兒園時期等待的時間長短」與 「青少年期的學術能力測驗成績」有強烈相關性,也發現在「棉花糖實驗」中等待的時間越久的學童,在青春期應付壓力與挫折的能力越好,學習專注力也越好。
作者: 編輯部
當家中孩子遇到事情不如預期如下雨天不能出去玩或者是媽媽不買玩具給他時,常見小孩可能會大哭、摔東西或者生悶氣不說話,每個小孩的反應可能都不一樣,也沒有一種固定的處理模式適用所有小孩,要求小孩完全不生氣或者逆來順受是需要時間與訓練的,隨著年紀增長,不論是語言表達能力的進步,或者內在心理調適的增強,都會讓過度的情緒與行為反應跟著減少,期待家長在處理小孩情緒問題時,能多傾聽小孩的想法且耐心處理,不要急著處罰或者命令他不要生氣,先鼓勵小孩表達想法,再解釋原因給小孩知道,畢竟如何成功的克服與安撫自己的情緒,是每個小孩都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