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疹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包著尿布而起疹子,寶寶的排便次數較多,尤其是喝母奶的寶寶,剛出生1個月以內,一天會解6~7次的便便,而母奶便又特別稀,所以寶寶的屁屁經常處於潮濕、悶熱的環境中,加上肌膚與尿布長時間磨擦,以及糞便與尿液的刺激。尿布疹的處理方法就是勤換尿布、保持屁屁乾燥,若已經是嚴重的尿布疹,請勿再以濕紙巾擦拭,否則會造成寶寶脆弱的肌膚二次傷害,建議直接用溫水洗淨。此外,當寶寶出現尿布疹時,許多長輩都會塗抹一些藥膏或痱子粉,認為可以治療此病症,但這個觀念是一大誤解,不論是藥膏或痱子粉,都是為了隔離刺激物與皮膚,但不當的使用反而會刺激患部,導致紅腫情況愈加嚴重,因此並不建議自行使用偏方。最根本的預防之道在於父母是否能洞察先機,適時地更換並使用吸水力佳、透氣性良好的尿片,大小便後必洗淨局部皮膚,經常保持患部乾爽。
悶濕的尿布環境同時也是黴菌的溫床,一般來說,單純的尿布疹會呈現大片紅色,但如果合併黴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就可能會出現一顆顆的小丘疹,外觀呈現衛星狀分布,治療方面須開立抗黴菌的藥膏。
脂漏性皮膚炎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表徵,在皮脂腺發達的部位出現黃色分泌物,有些會長在寶寶的眉毛下緣,有些則會整個頭皮都一塊一塊的結痂,這是一種油脂分泌較旺盛所造成的短暫性發炎現象,雖然外觀上可能會造成爸媽不少困擾,但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通常會在1歲以前自然痊癒,家長只需幫寶寶做好日常清潔即可。另外,根據統計,嚴重的脂漏性皮膚炎日後發展出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也較高,需要長期觀察以確認病情。
除此,林湘瑜醫師指出,以前流傳將麻油塗抹在脂漏性皮膚炎患處的老方法,雖然油跟油會互相溶解,理論上是可以改善,但其實對寶寶的肌膚是另一種刺激,有時過度清潔反而會造成新的傷害,因此,爸媽要了解脂漏性皮膚炎只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過程,若真的不舒服,可以請醫師診治,開立正當的藥膏塗抹,不建議使用各種偏方。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過敏體質的一種類型,其餘常見的過敏表徵則如過敏性鼻炎或是氣喘等,而這種過敏體質基本上為遺傳,只要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體質,寶寶就有33%的機率會過敏;若父母雙方都有過敏體質,寶寶就有66%的機率會發展出過敏性體質。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位置是在雙頰、四肢外側等特定的部位,其症狀常以強烈的搔癢、皮膚乾燥等表現,且症狀會反覆變化、時好時壞,尤其到了較乾燥的冬天或夏天因熱而流了很多汗的時刻,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會更加明顯。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在臺灣相當常見,許多父母或長輩只要看到寶寶身上出現紅潮,就以為是異位性皮膚炎,林湘瑜醫師解釋,因為寶寶還不會表達,即使感覺搔癢也無法自己抓,但是爸媽可以發現當抱著寶寶時,寶寶會在大人身上蹭來蹭去、躁動不安的樣子,讓父母感覺這個寶寶很難帶,若觀察到寶寶出現這種現象時,要盡快就醫確診。基本上,寶寶如果在嬰兒時期就有異位性皮膚炎,有很大的機會能在5、6歲左右獲得改善。
若確診為異位性皮膚炎時,日常照護上就需要特別謹慎,尤其是寶寶的生活環境,必須保持在適當的濕度與溫度,視寶寶的膚質狀況做好保濕的工作,到了副食品添加時期,應盡量不要太早讓寶寶接觸容易引發過敏的高風險食物,例如:帶殼的海鮮、帶毛的水果等。如果有很嚴重的發炎與搔抓情形,醫師會開立一些藥膏塗抹在發癢的局部部位,舒緩發炎症狀,減少過度搔抓而有傷口的機會;此外,也有抗組織胺的口服藥物能減少搔癢的情形,但以兒科醫師的立場,還是要回到日常的基本保濕與清潔,藥物只能給予輔助。
新生兒血管瘤表現多樣,大家熟知的草莓狀血管瘤即為其中一種,是屬於良性的血管細胞大量增生的先天性皮膚疾病。其外觀有些會呈現草莓狀,有的只是表面突起,剛出生時難以察覺,只覺得皮膚有些暗沉,但到了2~3個月左右,隨著血管增生而慢慢變大,但原則上有75%的寶寶在1歲以前可能就會消失,90%則會在5歲之前消散,即使寶寶長大後仍然存在,未來也能透過雷射美容獲得改善。
不過,嬰幼兒時期一旦發現有血管瘤,便需要醫師盡快評估,因為寶寶在皮膚上有血管瘤的話,可能腹內某些器官也會有大型血管瘤的存在,就有引起併發症的可能性,此時就需要口服藥物、甚至手術治療。
由於寶寶的皮膚嬌嫩、脆弱,需要靠父母全方位的呵護,照護與保養也須因應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轉變,像現在冬季氣候較乾燥,1歲以下的嬰兒皮膚厚度和角質層還未成熟,經由皮膚散失的水分較多,比較容易發生膚況偏乾的問題,尤其有脂漏性皮膚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此季節的乾燥情形會更加惡化,因此要注重保濕,若有嚴重紅癢則要盡快就醫。
許多家長到了冬天就擔心寶寶冷而洗太燙的熱水,還未確認好溫度是否恰當,就將寶寶放入洗澡水中,導致經常有燙傷的意外發生,其實洗澡水只要保持37~40度,接近人體體溫的範圍即可。
大部分長輩因為擔心寶寶著涼,或怕冬季太乾冷,往往會將寶寶包得密不通風,造成汗流浹背的情況。當寶寶的身體被包覆在流汗後,又不透氣的衣物內,除可能造成刺激性的濕疹外,濕度太高也會造成細菌孳生,引起各種皮膚疹,這方面也是家長們需要注意的。
冬季保濕的知識現今已較為眾多父母所熟知,但應該怎麼選擇適合寶寶的保養用品呢?林湘瑜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寶寶的肌膚是所有嬰兒中最脆弱的,應使用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嬰兒乳液,且盡量選擇知名的大品牌,或者可以請醫師給予建議。
寶寶的皮膚發炎了,到底可不可以幫他們塗抹一些成人用的藥膏呢?相信爸媽們看到寶寶細嫩的肌膚起了些疹子,都會緊張地替寶寶塗抹藥膏或偏方,但嬰兒的表皮面積大,皮膚比較薄,若某些成分經由表皮吸收,可能對寶寶造成刺激與傷害,也擔心寶寶不慎誤食,除非寶寶皮膚出現紅癢、腫痛的症狀,再經由醫師指導使用藥膏。
林湘瑜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病房主任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研究醫師/主治醫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周品攸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林湘瑜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專業攝影
可愛寶寶/葉崇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