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模仿嬰幼兒」可以跟他更親近?從現在開始這樣做

「模仿」是嬰幼兒有社交行為的第一步!寶寶在7、8個月時會開始模仿大人的動作,試著操作手邊的東西。近日有研究指出,6個月大的嬰幼兒可以辨認別人在模仿他,進而親近模仿他的人,因此想讓親子關係更緊密,不妨從模仿他開始吧!
「模仿嬰幼兒」可以跟他更親近?從現在開始這樣做

 

要學會一件事之前,通常從模仿開始,寶寶面對這個全新的世界,任何認知、行為都必須透過模仿,而且寶寶逗趣的模仿行為真的很可愛~然而,最近一個研究發現,6個月大的寶寶可以辨別別人在模仿他,且認為這個模仿是善意的,進而親近模仿他的人,並展開模仿遊戲。

寶寶發現自己被模仿,還會進行測試

此研究為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團隊主導,並刊登於科學期刊《PLOS One》中,研究人員透過4種不同的方式與6個月大嬰兒玩耍,包括像鏡子一樣模仿嬰兒的行為、不帶表情模仿嬰兒的身體動作、模仿嬰兒的動作並做出反應、當嬰兒正在做或需要做某件事時,臨時做出相同的反應。

結果發現,這些嬰兒看起來微笑的時間更長,會試圖接近模仿他的大人,並更頻繁的親近他們。研究領導人Gabriela-Alina Sauciuc指出,模仿嬰兒似乎是能引起他們興趣,並拉近關係的有效方法,也能塑造嬰兒的溝通能力。當這些嬰兒的父母看到他們與陌生人愉快的玩模仿遊戲,都感到非常驚訝,也對寶寶的行為印象深刻。

寶寶發現自己被模仿,還會進行測試

此外,研究人員更發現,寶寶還會做出測試的行為。舉例來說,如果寶寶拍打桌子,而研究人員模仿了這個動作,寶寶就會嘗試多做幾次一樣的動作,同時仔細觀察研究人員的反應。即使研究人員在模仿時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嬰兒仍然可以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模仿,並進行測試做回應。

過去,科學家一直推測,嬰兒能透過頻繁地被模仿,來了解社會規範及互動方式,或是相同的行為會伴隨著相同的感受和意圖。但是,目前仍未有足夠的經驗及證據來支持這個理論。Gabriela-Alina Sauciuc 說:「雖然研究可看出6個月大的嬰兒可以識別他們何時被模仿,並且互動產生積極影響,但尚不清楚這種行為是否會對嬰兒的社交反應產生不同的影響,以及模仿認知對嬰兒的實際作用。

延伸閱讀:0~5歲不同階段寶寶的模仿力

寶寶發現自己被模仿,還會進行測試

親子互相模仿,讓關係更緊密

對新生兒來說,最初顯現的模仿行為,常被視為是「親子交流」的一種表現。對於行動、認知理解能力還未成熟的小寶貝來說,爸媽是最親近的人,也是最主要模仿對象,家長可適時引導寶貝與其互動,除了學習,更能交流感情。

寶寶7~9個月上肢和其他肢體動作發展得更成熟,不只會對聲音做出回應,也開始透過模仿和人互動,做更多主動的社交行為,此時若將臉靠近寶寶,寶寶也可能會做出碰頭或磨鼻子的動作,有些寶寶還會主動伸手和熟悉的人討抱抱;寶寶看到對自己微笑的人也會試圖去碰或抓他的臉。

因為開始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也可以跟孩子玩類似躲貓貓的遊戲,透過一些簡單的肢體溝通。7~12個月是語言發展很重要的前驅時期這個階段無論寶寶做什麼事,爸媽都可以對他的動作賦予聲音上的意義,寶寶在潛移默化之下會慢慢學習、吸收,久而久之會開始試著說話、發出類似的聲音。因此爸媽應該多和寶寶聊天或抓寶寶的手指指出某樣他熟悉的東西、說出那樣東西的名稱,讓他知道那樣東西是什麼。

延伸閱讀:最新研究:家長幫物品命名,有助寶寶快速記憶!

親子互相模仿,讓關係更緊密

親子互動10原則

1.安全第一,為孩子建立安全的環境,孩子就有更多機會探索外在事物。

2.孩子會模仿父母的所有行為,因此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詞、舉止,以免孩子模仿到壞的行為。

3.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並適時回應孩子。

4.儘量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與孩子互動,互動時要輕聲細語。

5.安排時間帶孩子到公共場所與人互動,讓孩子累積社交經驗。

6.孩子從事某個動作時可以重複和孩子說明這個動作代表的意義。

7.多與外人溝通,讓孩子能被妥善對待,不致在發展社交行為時受到干擾。

8.多給孩子正向鼓勵,不要任意謾罵。

9.多與孩子聊天、做口語上的交流。

10.每天應制定一個固定時間做親子互動,爸爸和媽媽與孩子互動的時間盡量不要落差太大。

延伸閱讀:陪孩子玩遊戲,這5種行為超NG!

 

參考來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5/200526111251.htm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