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培養孩子學習獨立生活自理能力,爸媽可以這樣做!

小小孩什麼都要大人幫忙?爸媽怎樣做,孩子才能學會獨立呢?
培養孩子學習獨立生活自理能力,爸媽可以這樣做!


職能治療師表示,生活自理能力對孩子來說並不簡單,該如何幫助孩子呢?本篇告訴你!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什麼?

馬偕兒童醫院職能治療師彭可佳表示「生活自理能力也就是在生活中照顧自己的能力。」孩子從零歲慢慢發展各面向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看作是各面項能力成功整合後的產物。通常六歲會趨近成熟,能獨力完成基本生活自理 (Basic ADL )活動。生活自理能力可簡單分成三大類:

延伸閱讀:新手爸媽必看!3歲前如何訓練孩子自己刷牙、扣鈕釦、穿脫衣物?

一、餵食

一歲多就可以讓孩子練習自己用餐具吃飯,但要注意食材大小以及軟硬度。兩歲以前用手拿食物是很正常的。其實對一個一歲多的孩子來說使用湯匙吃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一歲半後可以開始使用叉子,若要學習使用筷子,需要更熟練的精細動作,因此要到孩子四歲之後才能學習得更好。

喝水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有些媽媽會使用學習杯或用吸管給寶寶做嘗試,不過彭可佳職能治療師表示,要先了解你學習這件事的目的,是用杯子喝水還是單純喝水,畢竟用杯子喝水與使用學習杯或吸管,能力上是不同的,一般來說一歲半的孩子就能用雙手拿起杯子喝水,兩歲的孩子就能用單手拿杯子喝水,不會灑出來,這部分的能力受孩子的感覺動作發展影響。

二、穿衣、清潔

孩子在一歲前到兩歲的時候就有能力自己用腳摩擦或用手拉扯,脫掉襪子。兩歲就可以開始練習穿襪子及鞋子,提醒爸媽不要讓孩子穿太難的鞋子做練習。

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可以做到自己脫褲子,但穿上褲子仍需家長幫忙。孩子在學穿褲子時剛開始需要坐著穿,要到三歲半之後才能慢慢發展出站著穿褲子。三歲孩子開始發展穿T恤,之後才能較流暢的脫T恤。至於孩子要自己扣鈕扣大概需要等到三歲之後。

彭可佳職能治療師提醒,現在牙醫師建議爸媽應該協助孩子刷牙到小學,刷完牙後,孩子要到兩歲之後才會把漱口的水吐出來。而洗手的部分,一歲就能配合爸媽洗手,兩歲會自己轉開水龍頭,三歲之後才有能力把手洗乾淨。

三、如廁

通常一歲半的孩子會對大小便開始有感覺,甚至感覺尿布濕了、髒了會去拉扯,建議兩三歲就可以開始戒尿布,或者我們也可以觀察孩子的尿布是否能維持一段時間不濕,再開始進行戒尿布。這時重要的是讓孩子喜歡戒尿布,爸媽不要因為他尿溼褲子,而指責孩子。

三歲之後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嘗試練習擦大便,不過爸媽還是要檢查有沒有乾淨,孩子約要五歲半以後才能較穩定完成這項任務。通常四歲就可以戒掉半夜包尿布,四歲之後尿床的現象會大幅度減少。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孩子恐缺乏自我肯定

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高,會讓孩子較有獨立性、更有自信,情緒也會更穩定。有研究顯示,未來工作會更有責任心及動機,對自我的肯定也會較高。相對來說,生活自理能力較缺乏的孩子,會對自己比較沒有自信,覺得自己無能,需要別人幫忙才能做到,即使有能力卻害怕挑戰,遇到新的活動,會沒有動機去做,因為他不覺得自己可以做到,會需要別人協助。

這也造成爸媽覺得孩子太過依賴人,彭可佳職能治療師表示這其實與爸媽的態度有關,即使孩子已經四、五歲了,若爸媽對孩子的態度,是把孩子當成寶寶在對待,那孩子就會用寶寶的方式回應,所以孩子容易發脾氣或什麼都要求爸媽做。

許多爸媽在孩子五、六歲之後,可能會覺得孩子夠大就不再幫他,甚至會指責他不獨立,但爸媽態度突然的轉變,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很錯愕而產生情緒,影響親子關係。畢竟孩子可能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但因為過去爸媽都幫忙做好了,孩子自然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做到。

延伸閱讀:除了吃飯專心、學會收玩具,2歲前還要讓孩子養成哪些好習慣?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兩種原因

外在原因

有些家庭的家長作息步調較緊湊,早上趕著出門,回到家趕著吃飯、洗澡、上床睡覺,在這樣的緊湊的生活步調下,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去嘗試或是練習,因為早上趕著出門,若讓孩子自己穿衣就會比較慢,因此爸媽為求方便、快速,會幫孩子穿好衣服,只是爸媽幫助越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就會越差。

內在原因

首先要先清楚孩子的發展,他的動作、認知、語言表達、情緒等基礎能力到哪裡?畢竟每個活動表現都和孩子的基礎能力有關,可否表達自己想要穿,以及對身體動作的熟練程度,其實只要多給孩子機會學習,並讓孩子在過程中覺得自己很棒,孩子就會更勇於學習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