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產後照護

【在家坐月子經驗分享】甜美二寶媽UU:會做菜又愛小孩,月嫂是最好的神隊友!

二寶媽UU小檔案
身分:35歲二寶媽
坐月子經驗:兩胎都是請月嫂幫忙坐月子
【在家坐月子經驗分享】甜美二寶媽UU:會做菜又愛小孩,月嫂是最好的神隊友!

請月嫂沒人情壓力 可以放心休息

外型甜美可愛的UU看起來就像是個大學生,很難想像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三個月前才剛生完第二胎的她,兩胎都是請月嫂幫忙坐月子。她表示,雖然月子中心(產後護理之家)設備好又有專人照顧,但畢竟不是熟悉的環境,有時還會被送餐、清潔人員打擾,在家坐月子相對比較自在放鬆。「而且我第二胎有大寶要照顧,許多月子中心不是規定大寶不能和新生兒同房,要不然就是不准帶大寶入住,想要兼顧大寶,勢必要在家坐月子。」

自己坐月子不容易,大多數人都會請婆媽或月嫂幫忙。UU表示:「先前有想過請長輩坐月子,但因為育兒觀念不同,孩子半夜哭鬧也不好意思叫她們起床幫忙,最後還是決定請月嫂。」請月嫂坐月子沒有人情壓力,可以放心休息,婆媽來探望也輕鬆得多。「反正事情都由月嫂負責,她們只要跟小孩玩就好。」

誤打誤撞選到「紅牌」 做菜育兒一把罩

連兩胎都是請同一個月嫂坐月子,UU大讚她做事認真又愛乾淨,對孩子也很有愛,當初是透過月嫂公司安排。「他們派了兩個人來面試,我一眼就看中張姐。因為她比另一個月嫂穩重,看起來舒服,資料也準備得很齊全。」UU笑說,事實證明她沒有選錯,這個月嫂不但很會做菜,照顧孩子也是一把罩。「後來才發現她原來是公司紅牌,有種賺到的感覺,哈哈哈。」

月嫂費用大致分成「薪資」、「菜錢」和「補品食材費」三個部分。如果要延長時間,還要另外給加班費。UU表示,她選的這家公司是分兩次付薪水,一半在月中給、一半在月底給,簡單來說就是月子結束才會結清薪資。菜錢沒有硬性規定,要週結或月結都可以(跟月嫂討論)。補品食材也是買完再請款。她這次坐月子請月嫂每天多待一小時,每次的加班費是300元。

月嫂不是萬能 但媽媽少了她萬萬不能

請月嫂坐月子不比月子中心,所有育兒用品都要自己準備,電鍋、炒菜鍋等煮飯器材也要自備,不過也有月嫂會準備自己慣用的「ㄍㄟˊ ㄒ一」。UU表示,每個月嫂的習慣不同,像張姐就會自己帶鍋碗瓢盆和調味料,就看合作的月嫂習慣怎麼做。補品看是要開菜單請月嫂煮、自己備料請月嫂煮或請月嫂開菜單煮都可以。如果有特殊需求(譬如補奶),也可以和月嫂溝通。

談到請月嫂的優缺點,UU分析,月子中心有不同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月嫂則要一個人做全部的工作,有時難免會顧此失彼;「比方說寶寶哭了,月嫂如果正在煮飯,就沒辦法馬上去照顧。」另外,月嫂不是專業護理師,對一些產後問題可能無法立即提供解答。「當然也有月嫂很會管理時間、具備完整的護理知識,就看她個人的能力囉!」

對於請月嫂的好處,UU強調,在家坐月子不能沒有人幫忙。「有次月嫂請假,擠奶擠到一半寶寶哭了,急得我手忙腳亂。」如果要在家坐月子,又沒有親友支援,月嫂就是最好的神隊友。

快生才說不能來?!找專業公司較不會踩雷

如何才能請到滿意的月嫂呢?UU表示,要找到「對的人」,首先必須釐清需求;「像我因為產後恢復得不錯,不大需要被照顧,就會希望月嫂以照顧寶寶為主。」她透露,有的月嫂真的很愛孩子,但也有月嫂很明顯就是拿錢辦事。如果發現月嫂有問題或不符需求,最好趕快換。月嫂公司會安排替補人選,不必擔心會有空窗期。

正因為請月嫂公司安排可以馬上換人,UU建議大家最好不要找個體戶。「之前有朋友找私人月嫂,結果已經快生了對方才說不能來;還聽過有月嫂用配方奶泡奶,讓媽媽超崩潰。」個體戶沒有簽訂合約,出問題沒有管道申訴,比較缺乏保障。如果想找親友推薦,最好多方探聽口碑,先請對方提供專業證照,才不會踩到地雷。

Tips.面試完最好安排一天請月嫂來試菜,嚐嚐看口味合不合。

熱門月嫂工作滿檔 先搶先贏!

月嫂的工作時數通常有「9」、「12」、「24」小時三種可以選。UU表示,因為新生兒半夜需要喝奶,除非打定主意要親餵,否則最好請24小時的月嫂,這樣才能休息到。熱門的月嫂多半工作滿檔,想找到優質人選,最好提早請公司安排,確認懷孕就可以著手進行。

回顧兩胎請月嫂的過程,UU笑說,張姐不但做菜好吃,也會按照她期待的方式照顧寶寶,「總的來說,我很滿意用這種方式坐月子。」提醒想找月嫂的準媽媽,面試時要觀察對方和自己是否合拍,之後相處才會舒服。

 

延伸閱讀:在家也能輕鬆進補,獲得滿分營養!居家坐月子,聰明挑月嫂!

延伸閱讀:傷口護理、沖惡露、溫水坐浴,快速看懂產後照顧重點

延伸閱讀:坐月子掌握「6原則」可扭轉體質,讓妳比懷孕前更健康!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2年5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戴筠

照片/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