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誤食中毒事件發生在小於六歲的孩童。尤其3~4個月大的口腔期階段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另外,統計發現最常發生意外中毒的地方並不是在外面,而是在一般人的家中。
▲色彩鮮艷的鈕扣,容易被孩子當成糖果,塞入口中造成誤食。
台灣兒科醫學會表示,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兒童的誤食,包括藥物(例如:降血壓藥物、降血糖藥物、維他命藥片、含兒童藥水)、細小物品(例如:玩具零件、鈕扣、電池、紅豆、綠豆、花生、迴紋針、硬幣)、清潔劑、殺蟲劑,甚至有毒植物與端午節包粽子的強鹼水等。
雖然異物吞入,大部分的情況下異物都能自行排出,少部分狀況可能造成腸道破裂或阻塞等嚴重併發症,爸媽該怎麼分辨異物吞入的辨識、危險性,又該如何預防?
▲3~4個月大的口腔期階段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也最容易把東西塞進嘴巴亂吃。
羅東博愛醫院黃昭英醫師表示,在大部分的狀況中,小孩吞入異物時並沒有症狀。然而,如果異物卡在食道,可能會有咳嗽、流口水、血痰、呼吸喘鳴聲、吞嚥/喝水障礙等狀況;若造成腸道阻塞,則可能有腹痛、噁心、嘔吐、發燒、血便、或吐血的症狀。
孩童異物吞入該如何處理?黃昭英醫師表示,第一步檢視小孩的口腔,如果能看見異物可試圖取出,除此之外都不建議催吐,以免造成二次傷害或是吸入性肺炎等狀況,例如:有機溶劑於催吐過程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強鹼水催吐則可能二度灼傷。建議直接送醫處理。
若小孩有呼吸困難、無法發出聲音的狀況,可利用拍背壓胸或哈姆立克法嘗試將異物藉由肺部氣流噴出。如果可以發出聲音但呼吸有咻咻聲,異物應該未完全阻塞或位於下呼吸道,應儘速就醫取出。不論誤食的東西為何,若有類似物品或殘留物,務必將其帶到醫院給醫護人員知道,幫助醫師判斷異物是否可以在X光片中被顯影,藥物包裝與說明書可以提供正確藥名甚至中毒處理方法,以利後續處理。
家常可能很常碰到這種情況:他剛剛在玩磁鐵,後來磁鐵就不見了!黃昭英醫師提醒,遇到異物吞入的狀況,先了解吞入的物品性質、大小,對於後續的處理來說非常重要!
高危險的物品包含:尖銳物品(如:迴紋針)、鈕扣電池、數量超過一個的磁鐵、或是磁鐵與其他金屬物品同時吞入、含鉛物質、多零件物品等。
那麼該如何預防孩子在家中誤食呢?台灣兒科醫學會提出以下10點建議:
1. 所有孩童可以伸手觸碰的地方,都必須確保安全;如果有抽屜,必須有安全扣鎖。
2.所有的藥物或保健食品,都應置於兒童不易開啟的安全瓶中。
3.不要在兒童面前服藥,以免引起模仿。
4.在明亮的地方服藥,服藥時應默數數量,若有掉落要確實找出並丟棄。
5.有訪客或電話需暫停去開門或接聽時,一定要把正在服用的藥物或整理家務的清潔劑先收好再去,很多兒童誤食都是在這時候發生。
6.兒童用藥由於氣味芳香,也應放在安全處,每次只倒出該餐必須劑量即放回原處。
7.過期未用完的藥物應確實依照藥物回收管道丟棄。
8.環境清潔用品或殺蟲劑應集中收納在加鎖的櫥櫃中。
9.絕對不要用任何食品容器分裝有毒的液體或粉末,許多端午節前後誤食強烈鹼粽水引起食道灼傷的例子,常常是是這樣發生的。
10.所有可能會被兒童放入口中的物品都應收納在兒童無法打開的容器或櫥櫃中,例如迴紋針、圖釘、磁鐵、硬幣、瓜子、綠豆、花生等。
黃昭英醫師補充,特別注意細小物品,像是硬幣、電池、磁鐵、小玩具等等,存放於小孩無法觸碰的地方。另外,不要購買危險玩具、磁鐵、以及會吸水膨脹的玩具。
▲不要在兒童面前服藥,以免引起模仿。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羅東博愛醫院、台灣兒科醫學會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