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健康百寶箱

心情放輕鬆 媽咪美麗不打烊

許多女性從懷胎十月到產後育兒的階段,常常面臨以下幾種狀況的抉擇與經歷:
(1)辭去工作、專心待產、育兒,做為全職媽咪。
(2)產後申請育嬰假、選擇留職停薪,時間從數個月到二年不等。
(3)產假結束後,立即恢復職場女性的角色。
無論您是做為全職媽咪抑或職場女性的角色,生活中既要照顧孩子、還要打理家庭,也可能在工作崗位上奮鬥、偶爾兼差賺取生活津貼,但心理上,總免不了因此感受四面八方蜂擁而至的焦慮感……
心情放輕鬆 媽咪美麗不打烊

PART1 全職媽咪向前衝
To be, or not to be?

許多人總認為全職媽咪每天「只要」待在家專心照顧貝比即可,毋須過著白天趕打卡、傍晚直衝保母家的奔波勞累,閒暇時還可以愜意自在的享受下午茶?但多數人往往忽略當一名女性從職場幹練的聰明角色,突然轉換到以家庭為重心的生活時,勢必得渡過角色轉換的調適期,或是為了該不該繼續工作而發生天人交戰的抉擇時刻。

當您選擇做為全職媽咪時,可能想到的是不願意放掉陪伴孩子的成長時光;或是友善職場提供您留職停薪的機會;也可能是您在經濟評估後,發現支出總和(例如家庭生活費、保母費、幼兒教育費等)大於收入所得(例如薪資、獎金等),兩者相較之下,辭去工作在家育兒乃是最好的選擇等。姑且不論何種理由,我們相信這些都是您所做出的「最佳」或是「次佳」的決定。

本篇的PART1部分訪問到兩位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的心理師葉怡君、曾心怡,現階段的角色都是留職停薪的全職媽咪,更能以臨床心理的專業知識和切身經驗,與本刊讀者做分享。

 

成就感哪裡來?獨一無二的育兒經驗

多數女性初卸下職場角色回歸家庭時,常忙於右手照顧寶寶、左手料理家務而被搞得焦頭爛額、不可開交,懷想前陣子還在職場上叱吒一時,現在面對同儕女性的職場分享,卻出現不知道自我價值在哪的茫然無助感。儘管已當了1年又6個多月的全職媽咪,葉怡君心理師坦言剛開始看到同事為了分擔自己的工作時,覺得自己好像從職場上逃跑、躲回家裡的人,非常過意不去,但是轉個念頭想,她認為對每個新手爸媽來說,育兒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加上孩子的成長期只有一次,許多全職媽咪更是不想錯過寶寶3歲前的黃金時期。

因為不想錯過孩子成長期的每分每秒,便成了支撐全職媽咪的重要力量。曾心怡心理師表示,雖然自己做為全職媽咪的角色才4個月,但突然脫離職場也讓她感受到說不出來的落差感,不過她會告訴自己:「竟然我做了選擇,在什麼位置就做什麼事情,盡力做好這一年,加上育兒的經驗以後也不會重新再來一遍,把孩子養胖、將家裡照顧好就是成就感的最大來源。」畢竟全職媽咪與孩子的相處多為一對一的陪伴關係,能夠觀察與了解孩子的成長變化,這點是讓許多職場婦女望而興歎的呢。

但許多全職媽咪仍是擔心每天只能兜轉在寶寶的生活圈裡日復一日的忙著,讓人不禁欽羨起職業婦女的自由與喘息的空間,試著反過來想,職場媽咪不也是在工作環境中重複相同的作業模式嗎?

葉怡君心理師分享,儘管全職媽咪有時候會擔憂自己是否會與外界資訊脫節、跟不上時代,但是她的經驗告訴她:「雖然這時候我是停止下來的,但是對我的孩子來說,他正站在我的肩膀上成長。我覺得做為全職媽媽的過程中,反而讓我看見過去忽略的事物,比如說從我家到捷運站的沿路中有好多的小花,以前匆匆忙忙趕上班,根本不會看到生活中的細微變化,但是當我慢下來,陪我孩子走一段路時,才發現哪裡有花、哪裡花開了,我會跟自己說那是很不一樣的經驗。」

 

妳累了嗎?放下完美媽媽的終極角色

不過全職媽咪的角色常被誤認為閒逸在家,因此被賦予更多的育兒責任,只要孩子稍有一丁點的閃失,不僅引起家人的指點,自己也會在無形之中落入自我窠臼的罪惡感裡,或是被鎖在完美媽咪的框架中,需要透過「全職媽咪成績單」的價值來綁約自己。

葉怡君心理師提醒全職媽咪:「記得瞭解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一個人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隨時隨地、毫無差錯的待在孩子的身邊保護他,如果適時接受自己的極限,那麼罪惡感也會減輕一些,並且相信我的孩子沒有想像中的脆弱。」或許是正走過育兒階段的辛苦,葉怡君回憶「那時候我每次要出門時也很擔心,一定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但是我朋友跟我說:『妳的小孩會因為少一條手帕,而沒有辦法過一個快樂的下午嗎?』的確,孩子的需要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多,但當時自己仍是覺得要達到完美媽咪,才過的了自己這一關。」

「其次,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已經盡力了。」葉怡君心理師表示。如果凡事皆盡了力,也全力以赴了,但仍是美中不足,那麼下一步不妨調整方式,想一想這是不是要和孩子、家人一起面對、討論和溝通。畢竟有時候把孩子照顧的太完美並不是一件好事,像是許多孩子到一歲多走路仍是搖搖擺擺,撇除身體上的因素,必須想到孩子是否很晚才學會走路,是不是只要一哭鬧父母就會抱起來哄他,導致於保護孩子過度,提醒媽咪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妳只要記得「陪伴」孩子走過每一個階段。

曾心怡心理師表示,不容許孩子有任何的差池,其實這也是任何一個照顧孩子的人都會有的心態,畢竟大家都會以孩子為中心。但是全職媽咪可能會怨歎自己是因為孩子才放棄工作,但是換個方向想雖然某一方面在成全孩子,但另一方面卻是成就自己,透過育兒的方式找回遺失的童年生活。葉怡君心理師指出,先讓自己當個快樂的全職媽咪,孩子自然也會感染媽咪的好心情,連帶影響全家人的氛圍!

相信我的孩子沒有想像中的脆弱。

延伸閱讀:不必當完美媽媽,孩子要的是「真實的妳」

 

 

柴米油鹽,全職媽咪只能伸手拿錢?

當個全職媽咪最先碰到的生活難題,便是經濟收入頓失一半的現實考驗,曾心怡心理師表示現階段如果處於育嬰假的全職媽咪,前6個月還有育兒津貼的補助,因此還不需要擔心經濟問題,但是針對完全沒有任何收入的全職媽咪來說,除非您家的經濟原本就寬裕,大抵都得過著錙銖必較、量入為出的生活。

換個角度想,若是女性出外上班,勢必得花上一筆托育費,還有每天上班的交通費、餐費等,無形中都有可能會消耗您更多的收入。葉怡君心理師坦言,當原本有固定收入的女性突然必須和家人伸手拿錢,感覺一定不好,如果部分男性大意疏忽女性的情緒,更會讓全職媽咪總覺得好像低人一階。其實每個家庭的收入支出不同於兩人時期的開銷,必須渡過一開始的評估時期,將家用支出完整攤開來看,精準衡量每日或是每月的生活開銷,如此一來全職媽咪就會更清楚該如何為家庭做到經濟的控管,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例如,葉怡君心理師也是在做為全職媽咪後才開始記帳,而且每天記,常常一天記完後才知道原來花了這麼多錢,一段時間後便能清楚家庭的總支出,讓先生明白哪些花費和開銷為必要支出,與家人達成共識後,約定一個固定撥款的時間,就不會變成每個月都要伸手向老公要錢的情形了。

 

育兒社群的情緒支持

另一方面,全職媽咪們雖然很願意為孩子去扮演媽咪的角色,但要記得覺察自己對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是否合理,許多人會落入孩子一定要教得比別人家的小還棒的迷思,但曾心怡心理師認為「最怕的就是比較的心態」。特別是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都不一樣,學習的快慢程度也有差別,媽咪們要記得不能用別人小孩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此外,兩位心理師表示全職媽咪不妨勇敢尋求先生或家庭的支持,畢竟家庭不是一個人的責任,所有的調適過程也不單只是女性自己的責任與問題,更多時候都需要家庭中的成員一同來分擔。

也可以藉由周遭擁有類似經驗的育兒的朋友,在網路上成立社群,或是在現實生活中組成定時的媽媽聚會的活動,彼此交流育兒大小事,曾心怡心理師表示,由於她的孩子正處於新生寶寶的階段,最讓她頭痛的莫過於作息問題,總是要趁著孩子入睡之際才能起身抓取空檔時間清潔打掃家裡或是料理晚餐,時間難免瑣碎令人抓狂,又找不到人可以吐吐苦水時,這時候她有一個好朋友組成的育兒社群,就能彼此分享經驗交換意見解解煩悶了。相對來說,這就是一個有力的情緒支持。

葉怡君心理師也分享,如果現實生活中真得找不到類似的團體、社群時,別忘了那些孩子長大的親友也擁有寶貴的經驗:「我記得我在坐月子時曾經很焦慮,我就打電話給我的同學,儘管孩子都五、六歲,但她們都還記得育兒過程的辛苦,最重要的是妳自己要記得跨出那一步,不要覺得自己的問題是不是很蠢就不敢問了。」

PART2 家庭v.s.工作 蠟燭兩頭燒
職業婦女不是女超人!

身兼妻子、媽咪、女兒、媳婦、上司、員工等多重身份,當妳日復一日周旋於客戶和廠商間忙得暈頭轉向,下了班還必須立刻趕往幼兒園接孩子,聽著老師熱情報告孩子今日的學習狀況,另一面又思忖要如何快速抵達超市搶購特價的蔬果,踏進家門甚至連衣服還來不及換,就要立即變出四菜一湯滿足挑剔的嘴,飯後還有成堆的碗筷和髒衣服要洗……這樣馬不停蹄的忙碌生活,也讓職業婦女不禁大嘆:「我不是女超人!」

 

蠟燭兩頭燒,無可避免過渡階段

現代女性的生活型態多元,有的人選擇在婚後或產後回歸家庭,但也有許多人繼續為了兼顧工作和家庭努力,而現在的妳,又正面臨哪一個生活階段呢?

聯合心理諮商診所院長陳舒儀表示,雖然我們常聽聞對家庭與工作調適良好的例子,但從臨床諮詢經驗來看,可以發現職業婦女普遍有「時間不足」的困擾,其次也常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

孩子上小學前最需要大人陪伴照顧,有些職業婦女願意為此進行階段性調整,重新調配工作比重甚至捨棄升遷機會,只為了將更多時間留給家人。無論妳的選擇是為何,對於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而言,都必須面臨這樣一段無可避免的過渡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