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發育、防治、保健,7種兒童常見眼疾Check!

有別於成人,寶寶的眼球構造、相關眼疾成因、症狀五花八門,全方位維護孩子的靈魂之窗,就從認識疾病開始!透過淺顯易懂的介紹說明,教育新手爸媽,正確對抗新生兒眼疾!
發育、防治、保健,7種兒童常見眼疾Check!

 

塑造好「眼」力Step1:眼球發育

正常的眼球形成,需經過一連串的成長、發育過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曾柏宸表示,經過複雜的細胞分化,當小胚胎在母體約4周大時,眼球就已開始發育;其後,眼球壁的發育隨著鞏膜、角膜、視網膜,以及眼內屈光質如水晶體、玻璃體等陸續發展,完整的眼球就算成形。

曾柏宸醫師指出,剛出生的小寶寶,眼球發育僅為成人眼球的6成;新光醫院小兒眼科主治醫師吳慈恩並補充,約3歲左右的幼兒,眼睛功能可達常人的9成;最晚到6歲,構造與功能就可等同成人標準。

認識眼球構造

以具體的物品比喻,「眼球」構造就好像一台「照相機」,角膜、水晶體就好比照相機的「鏡頭」;虹膜就等同於「光圈」;玻璃體就相當於「暗房」;視網膜就像是人體這台照相機的感光「底片」。
置入眼球構造插圖角膜、水晶體、虹膜、瞳孔、玻璃體、視網膜

角膜:

位在眼球最前方,是接收外界光原刺激的第一道門戶。

水晶體:

是一個具有彈性的透明體,位在虹膜與瞳孔之後,玻璃體之前,作用為調節光線折射,看近物時,睫狀肌收縮,水晶體變厚;看遠處時,睫狀肌伸長,水晶體變薄,光線折射因此變小。

虹膜與瞳孔:

主要功能是負責調節光線進入眼球,類似「光圈」的作用。虹膜會依照周圍環境的光線變化,控制瞳孔括約肌及放大肌,當光線強時,瞳孔收縮,「光圈」變小;反之,光線暗時,瞳孔放大,「光圈」變大。

玻璃體:

是一透明膠質體,位在眼球後部,會產生一定力量(即是眼壓),將眼球由內往外撐,以保持眼球形狀。

視網膜:

位於眼球後方,結構與功能就如同相機的「底片」一般,光線與顏色會透過視網膜、視神經的路線傳遞,進入位於大腦枕葉的「視覺中樞」,讓我們得以「眼見為憑」!

塑造好「眼」力Step2:疾病防治

心肝寶貝從呱呱墜地到健康長大的這段期間內,還無法精準表達感受的孩子,是說不出眼睛到底哪裡不舒服的。這時候,爸比媽咪可得學習一些基本的眼科知識,才能當小寶貝的健康守護神喔!以下透過曾柏宸醫師與吳慈恩醫師的臨床門診經驗分享,為新手父母整理出3大類兒童常見的眼疾。

傳染性眼疾─砂眼、紅眼症、針眼

《一》 砂眼

‧ 病因:「砂眼」算是「慢性結膜炎」,是由一種介於濾過性病毒與細菌之間
的「披衣菌」感染而引起,因為會讓結膜出現猶如沙粒分佈其上,所以稱之為砂眼。

‧ 傳染細菌:主要透過「接觸」傳染,傳染病菌多是「披衣菌」。

‧ 症狀:砂眼的潛伏期約2~9天,患者初期會易流淚,其後眼屎等分泌物會增多,眼球開始出現充血、癢、腫、刺痛等感覺。

‧ 治療:使用抗生素藥膏、藥水或口服藥物治療。

‧ 預防: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衛生用品。

《二》 紅眼症

‧ 病因:紅眼症是由細菌或病毒所引起的「傳染性結膜炎」,由於會讓結膜呈現鮮紅色的充血狀,所以又稱為「紅眼症」或「火眼」。

‧ 傳染細菌:也是透過「接觸」傳染,主要是由「腺病毒」、「腸病毒」與「克沙奇病毒」所引起。

‧ 症狀:潛伏期相當短暫,接觸細菌後,不到24小時即會發病。患者會出現眼睛紅腫、燒灼刺痛等不適感;同時有畏光,眼淚、眼屎等分泌物變多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出現結膜出血,通常先發生於一眼,而後再感染另一眼,變成名符其實的「紅眼人」。

‧ 治療:因紅眼症多屬病毒感染,治療上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主要是針對症狀小心地施予類固醇治療,嚴重的感染時結膜表面會生成一層偽膜,則由醫師小心的移除,未妥善的治療結膜上會形成疤痕組織,角膜也會形成白斑。

‧  預防:多洗手、手少碰眼睛或觸摸不乾淨的物品,患者盡量避免在公共浴池、泳池等地活動。

《三》 針眼

‧ 病因:「針眼」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麥粒腫」,是一種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毛囊,因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發炎所引起,可不是看了不該看的 東西所造成的喔。

‧ 傳染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 症狀:針眼屬於急性炎症,初期症狀多為紅、腫、熱、痛等發炎徵兆。

‧ 治療:輕微患者在經塗抹抗生素藥膏後,約3~5天即可痊癒;若膿點出現,則應施行排膿、熱敷再加上輕微的按摩,可幫助膿液排出;倘若感染症狀嚴重,必要時需外加口服抗生素治療。

‧ 預防:注意個人衛生,作息正常以提高個人免疫力。

 

遺傳性眼疾─先天性白內障、無虹膜症

 

結構性眼疾─斜視、弱視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