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簡單分辨鵝口瘡Vs.奶垢

一般來說,身體免疫力較差、年紀較小的寶寶比較容易感染鵝口瘡,早產兒的感染機率更高。鵝口瘡的乳白色斑塊也常會與奶垢混淆,究竟該如何分辨?什麼時候要看醫生,給予寶寶藥物治療?如何預防感染鵝口瘡?感染後應怎麼照顧?
簡單分辨鵝口瘡Vs.奶垢

 

小瑤是一個3個月大的寶寶,媽咪帶來門診時跟醫師反應「最近寶寶喝奶量變少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厭奶期到了?」寶寶的嘴巴打開後,發現有一些乳白色斑塊,媽咪以為那是奶垢而不以為意,當醫師檢查後,發現乳白色斑塊其實是鵝口瘡。

鵝口瘡的成因與好發年齡

陳聖達醫師表示,3、4個月以內的寶寶比較常有鵝口瘡的問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而發生率會遞減,1歲以上發現鵝口瘡的機率比較低,因為1歲以上的身體免疫力比較健全。大多是因為新生兒出生時,通過母親的產道所感染白色念珠菌,因此年紀小的寶寶比較容易感染鵝口瘡。孕期感染白色念珠菌不一定會被發現,但是生產時可能會使寶寶受到感染。

鵝口瘡的症狀

嘴巴內會出現乳白色的鱗狀斑塊或斑點,分布位置以雙頰內側、嘴唇內側、上顎、舌頭為主,很少會出現在位置較後方的軟顎上。喝奶、喝水、吃副食品時,都有可能使寶寶感到不適,導致食慾變差(鵝口瘡雖然不會引起劇痛,寶寶大多不會因為感染鵝口瘡而哭鬧,不過進食時可能會覺得口腔裡有異物感,「好像怪怪的」,所以會吃得比較少)。至於吞嚥口水則大多不會有所影響。

雖然鵝口瘡不會引起疼痛感,不過假如爸媽硬想把病灶處的白斑摳掉,可能就會因為拉扯而使寶寶感到疼痛,不建議爸媽這樣做

鵝口瘡Vs.奶垢 簡單辨別辦法

陳聖達醫師說明,鵝口瘡由於外觀上與奶垢相似,經常被爸媽當成是奶垢而不以為意,其實要辨別究竟是鵝口瘡或是奶垢很簡單。當寶寶喝完奶以後,不妨觀察一下寶寶的嘴巴裡是否有乳白色斑塊,如果有的話,可用紗布巾沾水輕輕擦拭一下白斑。假如是奶垢就會立刻被擦掉(舌苔也是一樣。舌苔的斑點通常較大,僅存在於舌頭上,也容易被擦掉);至於鵝口瘡的話就不容易消失,倘若合併寶寶的飲食量減少,即可初步判定感染鵝口瘡。

擦的時候要注意力道,只能輕輕擦拭;倘若太用力擦拭,可能會引起黏膜受損、出現潰瘍傷口,嚴重者會流血,寶寶會因疼痛而哭鬧。假使爸媽不慎過於用力,使寶寶的口腔黏膜出現小傷口,也不用太擔心,黏膜的再生能力相當快,通常僅會引起局部發炎反應,造成大規模細菌感染的情形很少見。

一旦流血時,可以用紗布巾沾清水輕擦,等待止血;萬一無法自行止血,則應盡快請醫師診治,可能會懷疑寶寶的凝血功能異常或不慎傷到更深處較大血管。

環境清潔不夠,也可能引起感染

藉由母親的產道感染雖然為最常見的感染原因(尤其是新生兒),不過有些年紀稍大的寶寶也可能因為環境清潔不夠而引起感染。環境包括居住環境與寶寶所使用的奶瓶、奶嘴、副食品餐具、常放到嘴巴裡的玩具等。如果沒有妥善清潔,病菌孳生,一旦寶寶本身的免疫力不佳,被感染的機率就會隨之提升。

病灶會自行消失嗎?

答案是不一定。有些寶寶會自行康復,有些寶寶的鵝口瘡則會持續留在口腔內。不過即使鵝口瘡沒有消失,也很少會引起比較嚴重的併發症。

類固醇、抗生素藥物可能會使感染率上升

鵝口瘡與遺傳或性別無關,與免疫力有關。除了本身的免疫力之外,倘若寶寶最近服用較多的類固醇或抗生素藥物,鵝口瘡的感染率也會上升。陳聖達醫師解釋,類固醇藥物短期使用大致上沒問題;一旦長期使用(持續2週以上),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低下,病菌容易乘隙而入;至於抗生素藥物則雖然以對抗細菌為主,不過往往也容易殺死身體原有的好菌和壞菌,改變菌叢,所以可能比較容易感染鵝口瘡。

 

曾感染鵝口瘡,下次會有免疫力嗎?

儘管曾經感染過鵝口瘡,也不會形成終生免疫力,還是可能會再復發。其實不只是寶寶,老年人也可能會感染鵝口瘡,這與本身的免疫力、環境與用品的清潔比較有關聯。

是否可能會與其他疾病或狀況混淆?

其實鵝口瘡的病灶比較不會與其他疾病混淆。腸病毒雖然會引起口腔內部潰瘍,不過表現常以多發性的破洞為主,不會是乳白色的斑塊;鵝口瘡則以許多乳白色的斑塊作表現,除非被硬拉扯受傷,否則不會有破洞。至於厭奶期雖然也常是3、4個月時會出現,不過口腔裡不會有乳白色斑塊。

什麼時候要看醫生?

假使乳白色斑塊變多了,或持續1週以上仍未消失或改善,應請醫師診治。陳聖達醫師指出,多數的鵝口瘡在1週內都會自行消失、痊癒,身體的自發性免疫力會盡量將病灶清除,不過少數寶寶的病灶仍會持續存在。假如持續1週以上,醫師通常會使用藥物治療,常被使用的藥物為局部性抗黴菌藥,屬性較為安全,沒有年齡的限制,短期副作用為腸道與病灶不適。藥物的性狀可分為藥水與藥粉,無論使用哪一種,用法皆為塗抹在病灶上。如果寶寶不願意配合,則要考慮使用壓舌板或張嘴器輔助。治療週期大約2、3天左右就會見效;比較嚴重者則會持續1至2週(嚴重與否,大致上依據病灶數量的多寡、寶寶不願意喝奶的程度而定。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嘔吐或病灶出血)。建議直到鵝口瘡消失不見至少2、3天以後,才停止藥物使用。

之所以建議使用到病灶消失以後的2、3天才停止,是因為外觀上雖然看不見乳白色斑塊,有時候病菌其實還殘存在黏膜底下,如果不根治就停藥,鵝口瘡很快又會再度復發。

餵藥以後,隔半小時不吃喝

滴藥或擦藥以後,半小時內先不餵寶寶喝奶、水或副食品,以免藥效打折扣;半小時以後即可恢復正常吃喝。

感染鵝口瘡,會傳染給其他寶寶嗎?

由於鵝口瘡屬於接觸傳染,所以寶寶們之間的確可能會傳染給彼此,尤其年紀愈小的寶寶更容易。不過傳染率不會像感冒或其他流行傳染病這麼高。為了避免寶寶們之間的傳染,奶瓶、奶嘴以及寶寶可能會拿來放入嘴巴裡的小玩具建議都不要共用,自己使用自己的物品。只要做好衛生清潔、不共用餐具等物品,即使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寶寶,其中一人感染鵝口瘡,另一人也不一定會被傳染。

寶寶不肯喝奶或吃副食品,要強迫他吃嗎?

有些爸媽會擔心「寶寶飲食量減少,會不會營養不夠?」陳聖達醫師建議,只要寶寶有吃、喝到平常分量的一半以上,短期之內不用擔心寶寶的營養攝取不夠或是脫水。不建議強迫寶寶飲食,效果不僅有限、寶寶容易嘔吐,甚至可能會導致寶寶恐懼喝奶,繼而導致厭奶,適得其反。如果寶寶的食量已降至原先的一半以下,則建議去醫院,醫師會考慮注射點滴;嚴重者則以鼻胃管餵食。

如何預防感染鵝口瘡?感染後的注意事項?

☆已經感染者,應依據醫囑將藥物按時服用完畢,以免仍有殘存病菌在黏膜下伺機而動,治療要完全。
☆如果寶寶感染鵝口瘡,也要重新檢視整體的健康狀況:是暫時性的免疫力不佳、或是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這種類型即使治癒,也容易不斷復發)。如果為後者,醫師會做進一步治療。
☆居家環境清潔要做好、定期打掃,以免寶寶到處亂摸,又將東西塞入嘴巴裡;寶寶常放入嘴巴中的小玩具也要做適度清潔。
☆奶瓶、副食品餐具、水瓶等物品的消毒要徹底。
☆有些人說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不過以鵝口瘡而言,在家也可能會感染,鵝口瘡與公共場所之間的關聯性其實不大。
☆感染鵝口瘡不要塗抹偏方藥物,以免病情反而加重。

 

醫師叮嚀

如果經常復發或感染年紀大於1歲,應請醫師診治,可能不是常見的簡單型鵝口瘡,而可能為後天免疫力缺乏所感染。此外,也要提醒親餵的媽咪,如果寶寶感染鵝口瘡,小心可能會藉由寶寶的嘴巴而使乳房局部受到感染,例如:局部潰瘍或破皮,可考慮與寶寶一起接受治療。

 

陳聖達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陳聖達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梳化/徐筑芳
model/漂亮媽咪 林郡芳、可愛寶寶 朱柏潤(※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