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瑤是一個3個月大的寶寶,媽咪帶來門診時跟醫師反應「最近寶寶喝奶量變少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厭奶期到了?」寶寶的嘴巴打開後,發現有一些乳白色斑塊,媽咪以為那是奶垢而不以為意,當醫師檢查後,發現乳白色斑塊其實是鵝口瘡。
陳聖達醫師表示,3、4個月以內的寶寶比較常有鵝口瘡的問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而發生率會遞減,1歲以上發現鵝口瘡的機率比較低,因為1歲以上的身體免疫力比較健全。大多是因為新生兒出生時,通過母親的產道所感染白色念珠菌,因此年紀小的寶寶比較容易感染鵝口瘡。孕期感染白色念珠菌不一定會被發現,但是生產時可能會使寶寶受到感染。
嘴巴內會出現乳白色的鱗狀斑塊或斑點,分布位置以雙頰內側、嘴唇內側、上顎、舌頭為主,很少會出現在位置較後方的軟顎上。喝奶、喝水、吃副食品時,都有可能使寶寶感到不適,導致食慾變差(鵝口瘡雖然不會引起劇痛,寶寶大多不會因為感染鵝口瘡而哭鬧,不過進食時可能會覺得口腔裡有異物感,「好像怪怪的」,所以會吃得比較少)。至於吞嚥口水則大多不會有所影響。
雖然鵝口瘡不會引起疼痛感,不過假如爸媽硬想把病灶處的白斑摳掉,可能就會因為拉扯而使寶寶感到疼痛,不建議爸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