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女性對於「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cancer)」的瞭解不多,只知道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可篩檢子宮頸癌,殊不知子宮內膜癌已從民國99年開始竄位成為婦科癌症的第一名,並在女性十大癌症之中佔第七名。
位於骨盆腔的子宮是孕育胎兒的地方,子宮腔內有一層內膜細胞稱為子宮內膜,是受精胚胎著床的位置,在此形成胎盤,發育成胎兒。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楨瑞指出,對於一般女性來說,在青春期之後,子宮內膜每個月都會增厚,倘若子宮內膜並未接受到受精胚胎,且子宮內膜增厚至一定程度,就會掉落,造成出血,形成女性的月經周期。因此,有些女性處於月經周期間在衛生棉上除了有經血之外,還可看到黏稠物,就是脫落的子宮內膜了。
當子宮內膜的細胞變化長出癌細胞,就是子宮內膜癌,因為子宮內膜每個月都會不斷增生、掉落,是身體之中生長快速的組織,就容易出現癌症變化。而子宮內膜癌可分為兩大類型,一稱為子宮內膜型的腺癌,二則是子宮內膜非內膜型腺癌。
之前新聞曾報導過有一名患者氣沖沖地向醫生抱怨,「我做了一輩子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但最後還是得到子宮內膜癌!」然而這位患者的說明並不合理!陳楨瑞醫師指出,傳統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目前無法有效地篩檢出子宮內膜癌;子宮頸抹片篩檢的是子宮頸癌前上皮病變。對此也有研究指出,當發現子宮頸抹片結果異常之後,再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檢查,發現是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只有6%。
子宮內膜癌並無良好的篩檢方式,那麼媽咪如何得知自己有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呢?陳楨瑞醫師表示,目前僅能透過發現不正常或不規則的月經出血、持續性且長期的陰道出血或是更年期之後的陰道出血…等臨床表徵,來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
陳楨瑞醫師進一步說明,所謂的不正常陰道出血是指月經與月經之間不正常的出血,或是月經期間拉得相當長,像是一般女生月經周期平均是5~7天,若是不正常就是月經該結束時卻不結束,仍持續出血,或是還不到月經周期,就開始滴滴答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