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前優生

備戰二胎,小心宮寒危機!子宮冷吱吱,多吃這6種「黑食物」。

「小佳,看妳臉色蒼白、手腳冰冷,平常一吹風就頭痛,該不會是宮寒吧?」現代女性長期坐在辦公室吹冷氣,又愛跑超商、手搖飲料店買冷飲,加上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很容易變成「冰」山美人。由於臨床上半數左右的二胎不孕患者都有宮寒傾向,想拚二胎,最好先檢查自己有沒有宮寒症狀。
備戰二胎,小心宮寒危機!子宮冷吱吱,多吃這6種「黑食物」。

 

常聽人家說「我子宮好寒,需要補一補」,但妳真的知道什麼是宮寒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李湘萍表示,臨床上碰到不少女性反映自己「子宮很寒」,其實宮寒是民俗的說法,在中醫典籍裡並不常見,它的正確名稱應該是「胞宮虛寒」。根據中醫理論,胞宮就是子宮,和經絡、臟腑系統密切相關。由於女性的生殖系統除了子宮外還包括卵巢、輸卵管等骨盆腔器官以及下視丘、腦下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等內分泌腺體,因此就廣義而言,「宮寒」不僅僅是子宮寒冷,而是整體生殖系統偏虛偏寒的表現。現代人因為工作壓力大使得飲食、生活作息不正常,再加上環境汙染及黑心食品氾濫,近年來有愈來愈多女性出現宮寒的問題。

為什麼「冷吱吱」?先天體質&後天失調

形成宮寒的原因非常多元,除了先天體質,還有極大部分來自後天影響,比方說月經完畢後過度勞累又遭受風寒、性生活不潔、習慣吃生冷的食物等等,下面就來看看幾種宮寒最常見的外在原因:

1.喜好寒涼飲食

台灣身為飲料王國,不少人都有喝飲料的習慣,尤其夏天走在街上,更是人手一杯飲料。這些從冰箱拿出來或加了冰塊的冷飲進入身體後會迅速流經腸胃引發血管收縮,進而影響五臟六腑的機能。月經期間胞宮血室處於開啟狀態,此時吃冰冷的食物更容易阻礙骨盆腔血液循環。

2.處於低溫環境

長期在冷氣房辦公、將冷氣出風口或電風扇對著身體吹、洗完頭不吹乾皆會讓身體處於低溫狀態、使寒氣入侵。

3.長期情緒緊張

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容易失眠、煩躁進而影響氣血運行,氣血長期運行不暢會對生殖系統造成傷害。

4.短期體重驟降

有些女性以斷食、催吐等激烈手法減重,讓體重在短時間內急遽下降,此時身體能量迅速流失、元氣受損,寒氣便會趁虛而入。

延伸閱讀:懷孕前備孕期,這樣做提高受孕機率!

 

宮寒高危險群

  1. 年齡超過35歲。
  2. 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良。
  3. 罹患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失調、骨盆腔反覆感染、子宮肌瘤、習慣性流產)。
  4. 曾動過骨盆腔手術(如人工流產、接受人工生殖療程)。
  5. 具有過敏體質或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內分泌異常(如甲狀腺或腎上腺疾病)。

痛經、水腫、虎口青紫…寒象徵兆

無論是先天體質或後天影響,宮寒患者通常會出現一些典型症狀。這些症狀又可以分為局部性的「婦科症狀」和全身性的「身體表現」。在婦科的部分,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痛經。宮寒女性在月經期間多半經血量少並帶有明顯血塊、下腹冰冰涼涼且容易頭暈疲倦、腰痠腰痛,下肢也會痠、脹、痛,需要用熱敷來緩解不適。有些人經期常會延後1個禮拜以上甚至半年、1年。平常會分泌較多水狀的白帶(但沒有異味)。由於性慾低落,與另一半行房時陰道普遍會乾乾澀澀、很難潤滑。在身體徵象上,最明顯的是臉部浮腫、臉色黯沉蒼白、眼袋明顯、虎口青紫、下肢水腫、體型虛胖。由於身體寒氣重,十分畏寒,吃冰冷的食物常會拉肚子,吹冷風也會頭痛,還容易手腳冰冷,尤其在冬天特別嚴重。平時容易暈眩、時常會感到疲倦。

子宮

 

寒氣OUT!做這些事就對了

>少吃白色蔬菜,多吃黑色食物

既然生殖系統已經出現虛寒的症狀,就要少吃屬性寒涼的食物以免胞宮愈吃愈冷。寒涼食物包括白菜、筍子、蘿蔔、苦瓜、黃瓜、冬瓜、絲瓜等白色系蔬菜;以及梨子、柚子、哈密瓜、香瓜、西瓜等瓜果類,還有綠茶、抹茶等顏色偏綠偏黃的茶飲。手搖飲料、刨冰、冰淇淋等冷飲冰品自然也不能碰。

李湘萍醫師建議,宮寒患者平時不妨多吃屬性平性的蔬果,譬如菠菜、綠花椰菜、芥藍、空心菜、油菜、茼蒿、莧菜、地瓜葉、皇宮菜、青江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及櫻桃、葡萄、蘋果、香蕉等紫、紅、黃顏色的水果。另外也可以攝取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棗、藍莓、桑葚等黑色食物強化生殖系統。蝦子、羊肉、韭菜、桂圓、荔枝、龍眼、核桃、紅糖、薑茶等熱性食物因為吃多容易上火,食用時最好適可而止,以免產生反效果。

延伸閱讀:婚後拼做人,這8種生活習慣一定要先改掉!

>充分保暖,避免吹冷風

一般人對四肢軀幹的保暖皆有一定的認知,卻往往忽略腳部保暖的重要性。其實腳背、腳踝這些部位因為沒有脂肪保護很容易受寒,若沒有適當保暖,久而久之就會損傷陽氣。李湘萍醫師提醒,宮寒患者外出時應儘量穿絲襪或襪子,尤其常穿裙子的人一定要穿襪子,冬天睡覺也最好穿上襪子。容易出汗的人可以選擇吸汗材質的棉襪。此外,夏天應儘量避免讓冷氣出風口或電風扇對著身體吹;外出遊玩時不要坐石頭或鋼鐵材質的椅子,如此才能確保身體不被寒氣入侵。

>睡前泡腳15~30分鐘

由於腎和女性生殖系統息息相關,腎經和生殖經絡又都分布在腳上,適當保養腿部可以改善手腳冰冷、提升睡眠品質。每天睡前不妨用40度左右的熱水泡腳15~30分鐘(水位大約在小腿肚附近),水中可添加少量艾葉或大風草幫助祛風散寒。

>每天按摩子宮穴

用雙手中指指腹以繞小圈圈的方式按揉子宮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約五指寬、中極穴旁開約四指寬的位置),每次3分鐘,每天3次。

>經期在腹部敷熱水袋促進循環

月經期間在小腹敷熱水袋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效緩解痛經、增加經血量並減少血塊。

>養成快走、跑步習慣

宮寒的人因為身體陽氣不足容易疲累,大多沒有運動的習慣,然而這只會讓凝結在胞宮的寒氣更加勞固。李湘萍醫師強調,運動可以促進氣血循環、驅散體內寒氣,宮寒的人最好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如果怕體力無法負荷,不妨選擇較不耗氣的柔性運動,譬如練瑜珈、打太極拳或搖呼拉圈等。體力較好的人則可以快走、跑步,最好運動到有點喘、微微出汗的程度。

延伸閱讀:什麼時候生第二胎比較好?婦產科醫師的4個專業建議

子宮

 

宮寒吃補 自己動手做

藥膳/茶飲名稱

材料

作法

功效

小提醒

當歸生薑羊肉湯

羊肉500克、當歸片20克、生薑片10克、胡椒粉5克、鹽 10克、蔥適量

將羊肉洗淨切成塊狀(約4公分),用滾水燙過去除腥味置於一旁備用,再將當歸、生薑放入鍋中加入500cc的水開小火煎煮,將煎煮完成的藥汁(約250cc)過濾渣滓倒入碗中備用。將羊肉塊放入鍋中加水用小火煮至肉爛熟,再倒入藥汁攪拌混合。最後加入鹽、胡椒粉、蔥調味,待湯汁煮沸後將浮沫撈出即可食用。

溫陽補血、益腎調經,十分適合腎陽虛虧、精血不足的不孕族群,冬季食用效果最佳。

羊肉屬於熱性食材,適合在天冷的時候吃,一次最好不要吃太多。感冒發燒、口苦口破、便祕、失眠、煩躁、喉嚨乾痛、牙齦腫痛的人不宜食用。

 

 

 

紅糖薑茶

紅糖50克、去皮生薑5片

將紅糖和生薑放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水,再用溫火煮5~7分鐘即可飲用。

暖宮、散寒、祛瘀,適合在月經期間或身體受寒(如淋雨、傷風)時飲用。

經血量過多或出現上火症狀的人不宜飲用。

                                      諮詢/李湘萍醫師 整理/編輯部

 

子宮

 

二胎媽咪 高風險族群

雖然目前學術界尚未統計出一個確切數字,但就臨床觀察,超過半數的二胎不孕患者會出現宮寒傾向。正因如此,準備懷二胎的媽咪如果發現自己疑似有宮寒問題,最好開始測量基礎體溫並接受婦科疾病相關檢查,譬如輸卵管攝影、卵巢儲備功能(抗穆勒氏管賀爾蒙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等。之所以要做這些檢查,是為了充分掌握排卵狀態、確保輸卵管不會因為感染或子宮內膜異位而堵塞,並推測卵巢中濾泡的數量。

李湘萍醫師指出,許多媽咪因為照顧大寶而耗費許多元氣,特別是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女性,因為周旋在工作與家庭之間,身心負擔極大,與家庭主婦相較疲勞感更重,出現宮寒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加上有些媽咪已超過育齡年齡(35歲),容易腎陽不足並衍伸各種婦科疾病,若飲食習慣不當,就更容易讓寒氣入侵。她提醒,生過小孩的人仍可能因為後天因素影響而不孕。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宮寒症狀就應該有所警覺並做進一步治療。

治療須看體質 拼命熱補恐上火

宮寒怎麼補是個大學問。許多人為了讓子宮熱起來會吃燒酒雞、薑母鴨等暖呼呼的藥膳。然而李湘萍醫師表示,熱性食物固然有調理宮寒的作用,但不是讓子宮發熱就可以懷孕。況且「補」分成熱補、溫補、涼補等不同方式,有些人體質上熱下寒,補過頭反而會上火。正因為宮寒牽涉到整體生殖系統,中醫不會只針對子宮用藥,而是綜觀整體狀態再根據個人體質辨證用藥。她提醒,由於一般民眾認知的「宮寒」與中醫師認知的「宮寒」有極大出入,當出現症狀,最好不要隨便服用一些來路不明的偏方或補品,應該請專業中醫師診治,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治療宮寒 中醫開處方

方劑名稱

適合族群

藥材

功效

艾附暖宮丸

臉色發黃、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經期下腹冷痛且經血色淡,平時會分泌少量白帶。

艾葉、香附、吳茱萸、肉桂、當歸、川芎、白芍、地黃、黃耆、續斷。

溫經暖宮、養血安胎。

 

右歸丸

怕冷、容易手腳冰冷、疲勞倦怠、腰膝痠軟,育齡期已過,一直未能受孕。

熟地黃、 山藥、菟絲子、杜仲、 鹿角膠、 山茱萸、當歸、附子、 肉桂。

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溫經湯

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少且經期長,身體或手心在傍晚時會發熱,平時

下腹常冷冷作痛。

吳茱萸、人參、 桂枝、 川芎、生薑、半夏、甘草、當歸、芍藥、阿膠、牡丹皮、麥冬。

活血祛瘀、溫經散寒、益氣養血。

 

少腹逐瘀湯

月經來潮時容易腰痠、腹部有下墜感,經血色深且帶有大塊血塊,常排不乾淨或停了又來,平時腹部常鼓脹疼痛。

小茴香、乾薑、 延胡索、沒藥、 當歸、 川芎、 肉桂、赤芍、蒲黃、 五靈脂。

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附註:艾附暖宮丸、右歸丸、溫經湯、少腹逐瘀湯等4帖處方來源分別是《仁齋直指附遺》、《景岳全書》、《傷寒雜病論》以及《醫林改錯》。

                                      諮詢/李湘萍醫師 整理/編輯部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 李湘萍

照片/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