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世代教養大不同,20大育兒觀點溝通術!

隨著科技進步、教育普及,滑世代的爸媽一定有感覺到,自己與上一代的長輩們,在育兒方式上有所落差。究竟上一代的認知是寶貴知識還是全然皆錯的觀念呢?而民間流傳的育兒法到底該盡信還是破除?當兩代間為了育兒方式起了爭執時,我們又該如何心平氣和地溝通與尊重呢?
世代教養大不同,20大育兒觀點溝通術!

 

「這樣子是錯誤的,對孩子是不好的。」這或許是三代同堂家庭中,媽媽們內心的真心話,但為顧及婆婆和老公的面子以及全家的和諧氛圍,無法明白地表示自己的想法與立場,因而心裡累積了不少的壓力及聲音。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曾秀雲助理教授表示曾聽聞身旁的人,由於家中長輩認為女生用腳從男生身上跨過,會造成男生以後不成器,因此遭到長輩大聲地責罵。日常中更不乏這樣的迷信觀念,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同世代間怎麼會出現如此的觀念落差呢?

為什麼會有世代差異?

教育差異造就不同觀念

時代的進步與變革創造出日新月異的科技,也翻轉了許多觀念及想法,這也造就出每個世代間認知上的落差,甚至讓許多長輩們心中出現許多疑問,為什麼以往他們所選擇的育兒方式,至今卻成為新一代父母眼中的老舊迷思?曾秀雲助理教授表示,造成差異的主要關鍵就在於每個世代所接收到的教育有所不同。從時代背景、社會文化到資訊傳達的普及率,甚至是角色身分、義務教育和政策,這些原因都是由於時空背景下的差異,年輕一輩的人們可能會把這些差異視為迷思與迷信,但實際上這些都只是因為不同想法與觀念所致。

舊思想跟不上新觀點

時代變遷不僅只在思想與觀點上產生影響,從養育孩子的方式、飲食…等,都很可能因為科技、器物的革新(網際網路普及、食材保存技術提高),而出現不同的育兒觀點。臺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陳彥琪表示,像是母奶、配方奶和副食品的育兒話題,現今可說是每位新手媽媽必知的育兒知識,而這些轉變也都只是這三、五年間的變化。對於年輕的爸媽而言,利用網際網路蒐集並接觸到不同的育兒新知及觀點並非困難之事,但相較於一般的長輩來說,他們可能對於這樣的方式並不熟稔,因此許多的觀念仍停留在自己所接收到的舊想法中。舉例來說在上一輩的人們,並不認為養育孩子需要注意飲食的營養價值,只要用奶水將孩子餵飽,或是跟著大人吃重鹹的食物,就足以讓他們順利成長。但如今孩子的每一餐,除了母奶、配方奶之外,還多了不同的副食品搭配,這更使得長輩們在育兒方式及飲食上,產生出不同的困惑及不明白。

延伸閱讀:鬼月到,孕婦、寶寶禁忌多?科學破解13個傳言

瞭解+體諒,合作才是解決之道

老一輩的人迷信,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我們不需要急著去責備和不贊同,因為這些方式對於長輩而言,其實是讓自身安心的方式,因此我們不妨從另外個角度去思考他們所表達的想法,以及從長輩的迷信觀點中了解他們內心的不安,再進一步化解長輩的焦慮及困惑。當然有些儀式行為對於孩子並沒有不好的影響,那就當做是讓長輩安心的行為,並抱持著感謝的心情,減少世代間的觀點爭執,反而能使感情加倍融洽。

在家庭中並沒有人想扮黑臉的角色,對此陳彥琪心理師表示從改變指責的態度開始,建議爸媽可以多給予長輩正面的回饋,以及孩子因為對的方式而產生的正面反應。長輩也會從中了解到,什麼樣子是孩子喜歡的同時也是對他們最好的。如:「上次阿嬤把蘋果打成泥,寶寶吃的很開心唷!」或是「除了看電視之外,上次寶寶跟著阿公一起去公園散步顯得很興奮呢!」;比起爭論誰對誰錯讓孩子感到困惑,不如找到一個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轉個彎,找出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當我們請長輩照顧小孩時,時常不小心忽略了與長輩的互動與態度,進而產生摩擦與爭執。陳彥琪心理師建議爸媽,可以從以下兩觀點去思考:

1.長輩付出心力協力照顧

帶小孩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更遑論比我們年長的長輩們,無論是體力或是精神上,肯定比我們來得還要吃力。因此建議爸媽在對長輩溝通育兒的觀點時,請記得他們也是付出了自己時間與勞力,幫忙自己分擔照顧小朋友的工作,因此態度及互動上更應該給予體諒及包容。

2.長輩的出發點也是為孩子好

換個角度想長輩之所以會如此堅持己見,正是由於他們深信不疑這對孩子是好的,與其去與他們競爭控制、教養孩子的主導權,不如採取合作的方式來教養孩子,對於家庭關係而言才是雙贏的方式。

世代觀點差異五面向

不同世代對於習慣的堅持,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有影響嗎?聽大家說不如聽專家說,哪些觀念是可以被接受的而哪些又該改正過來呢?就讓陳彥琪心理師從生活、睡眠、照顧、飲食、習俗五面向為我們解答!

生活篇

1.小朋友跌倒了,是因為地板很壞使他跌倒?

每當孩子不小心跌倒,總能聽見家中長輩指著地板或椅子說:「地板壞壞!」「椅子壞壞!」等指責無關物件的言語,這其實和教養態度息息相關,在孩子跌倒或是把東西打翻時,第一時間要關心的焦點應該要擺在孩子身上,關心他有沒有受傷或是受到驚嚇,安撫孩子的情緒,鼓勵他自己站起而非養成歸咎習慣,教導他沒有受傷就沒有關係,下次要注意小心才不會再發生這樣子的意外!

2.寶寶容易醒來哭泣,都是因為被聲音嚇到?

家裡有小寶寶在睡覺時,全家人要肅靜,一丁點聲音都不能有,因為寶寶容易因為聲響而醒?那可不見得,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家裡也沒有人會刻意大吵大鬧,況且寶寶受到驚嚇是正常的,因此他們醒來的原因,我們該去了解與解決,而不能歸咎於單一原因。若是家中長輩特別堅持不能有聲響,此時我們也該關心長輩是否反應過度,留意他們的顧慮也給予澄清,使他們了解,該注意的是寶寶需求,而不是單一的只注意聲響,甚至讓自己神經緊繃,全家也不好受。

3.路上看見喪事會被"煞到"?

經過路旁辦葬禮的時候常聽到長輩說「有喪事,小孩子快點把頭轉過去不要看,要快點經過這個地方!」我們換個角度想,這個習慣是否與長輩當時生活的文化背景有關,而用現代的方式來看,儀式所產生的聲音,對大人來說都是非常干擾的,既然如此對孩子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干擾,因此,不是不能看,而是適度遠離會造成干擾的事物,如此換個角度解釋會更加適當。

4.寶寶哭不能抱?

當孩子嚎啕大哭爸媽轉身想抱起孩子時,卻被長輩大聲阻止甚至叮嚀:「不能抱!這樣子哭就抱以後他會黏你的!」由於安全依附以及信任感,對於寶寶成長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寶寶在哭泣時,雖然並不一定要使用擁抱的方式來給予支持,爸媽也能使用眼神的接觸或是輕拍安撫觸摸,讓寶寶知道自己處在的是安全的環境,使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哭泣的狀況漸漸的也能穩定下來。

延伸閱讀:孕婦、嬰兒去墓地恐招煞?掃墓祭祖,這些禁忌一定要注意!

睡眠篇

寶寶的睡眠時間佔據了將近四分之三天,這是由於睡眠對於他們的生長是有益的,因此給予他們良好的睡眠品質是為重要。不過關於睡眠這件事,民間的迷思及舊觀點更是多,該做的、不該做的,各家講法都不盡相同,究竟什麼才是對寶寶好呢?就讓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兒童神經科張璽醫師來為我們解答!

5.寶寶怕黑,所以開燈睡覺才對?

事實上小朋友怕不怕黑呢?張璽醫師表示新生兒在肚子裡頭也沒有燈,所以小孩子其實並不知道黑是什麼,建議爸媽可在寶寶睡覺時,開一盞小夜燈會是最好的,不但方便爸媽醒來看照寶寶外,也能使他們有晝夜的概念認知。

6.寶寶一定要搖晃著哄睡?

搖晃哄睡對於寶寶的觸覺(肌膚接觸)刺激是有幫助的,這樣的姿勢,是仿照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的狀況,更可讓寶寶得到精神上的安撫,不過若是寶寶不用這麼做就能夠睡著的話,其實也不需要特別抱著哄睡。

7.寶寶用蠟燭包睡覺睡得更安穩?

蠟燭包對寶寶而言是能夠睡得更安穩,但必須注意不能將寶寶包得太緊,適當的包起來就好了。由於這樣的包法是仿照子宮內的狀態,因此能使得寶寶會更有安全感,若是睡覺的方式不採取包裹起來的狀態,寶寶可能在翻身中誘發許多反射,會比較容易受到驚嚇反而睡不好。

8.怕感冒,小孩子不能吹冷氣?

寶寶其實是可以吹冷氣的,但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室內溫度。一般來說,冷氣溫度建議調在26度上下,濕度則在60%左右是最適當的,倘若濕度若是過高,寶寶體感溫度比較容易感到不舒服,此外當寶寶睡著後便可調整至除濕功能將冷氣定個時間關閉,之後以開電風扇吹拂即可。

延伸閱讀:好好睡覺很重要!嬰兒床、嬰兒被、嬰兒床墊怎麼挑、怎麼用?

 

而在照顧、飲食、習俗方面,又有哪些世代差異、怎麼解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