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6招,教孩子保護自己!幼兒外出人身安全教戰守則

每當發生兒童重大意外傷害事件,總會造成許多父母恐慌不已,使兒童人身安全議題再次受到關注。原以為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就沒事,殊不知這樣的狀況也潛藏著危機。究竟父母平時該如何對孩子做好安全教育,才能避免憾事發生呢?
6招,教孩子保護自己!幼兒外出人身安全教戰守則

 

近年來,擄童新聞事件仍不時發生,不僅造成人心浮動不安,家長更是片刻無法安心,擔心寶貝隨時可能遭遇不測。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身為父母的大人除了平時提供孩子安全的防護措施,亦應教導孩子如何做好自我保護,若遇到壞人又要怎麼處理,才能提高孩子的人身安全,降低被誘拐的風險。

帶孩子出門3個安全須知

0~6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快速的階段,此時父母應多帶孩子到處走走看看,認識世界並學習生活。一般來說,孩子大約在7個月時便能帶出門,由於孩子尚不會走路,需要父母推著嬰兒車或揹在身上,通常不會離父母太遠,父母可以掌控孩子的位置,使其保持於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但大約從1歲開始,孩子逐漸學會走路,正值活潑好動的階段,帶孩子出門可能會出現各種安全問題,例如:走失、誘拐、穿越馬路等,建議父母仍應讓孩子活動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避免孩子落單,才能降低危險,以下提供外出三個原則供父母參考。

★隨時牽孩子的手

大約從1歲開始,孩子逐漸學會走路,對周遭的人、事、物都感到新鮮且想要嘗試,常常只追求眼睛前方的目標物,甚至容易暴衝,加上年紀小,對外界較無戒心,對事物認知不足,亦不清楚什麼是危險,判斷能力差,因此,容易發生走失或遭到誘拐之情事。

父母帶孩子出門時,不論是過馬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走在騎樓下,均應隨時牽著孩子的手,即使孩子想掙脫或暴衝時,也必須緊握其手,將他追回來,並且告訴孩子在外面走路,不可以到處亂跑,以免發生危險。林月琴執行長補充,許多擄童或孩童失蹤事件絕大部分是因為父母沒有牽好自己的孩子,若父母隨時牽好孩子的手,就能夠降低歹徒的注意,避免憾事發生。

★保持視線範圍

父母帶孩子到達一個定點,像是公園、遊樂場、親子館等,應讓孩子保持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隨時觀察其行為與周遭的人、事、物有無危險的疑慮。不過,孩子應在父母看得見的地方活動,而非適當的距離,若中間有遮蔽物或孩子背對自己,即使距離不遠,不僅無法掌控孩子的行為,亦容易使歹徒伺機誘拐。

★避免前往鬧區

父母應避免前往鬧區、老街等地,因為這類場所不僅人多且環境複雜,容易提高誘拐風險,也不是一個良好學習和玩樂的環境,建議父母最好選擇人少、不吵雜的社區公園、親子館等場所,此類環境不僅符合幼兒發展,而且安全舒適,亦提供各項育兒照顧與服務,爸媽可以放心孩子在裡面學習及遊玩。

延伸閱讀出門牽手、不亂撿地上東西吃...1~2歲必學安全常識

自我保護

訓練!6招教孩子自我保護

由於幼兒年紀尚小,對事物認知不足,加上對外界戒心低,也搞不清楚陌生人的定義,很容易遭到誘拐,因此,父母平時應做好安全教育,教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這樣在面對危機時,有足夠的應變能力,才能降低憾事發生。

1.熟記基本資料

幼兒應記住自己與父母的全名和電話,當迷路或有困難想請求幫忙時,可以透過他人協助尋找父母。然而,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單純的記名字可能有些困難,父母不妨將自己的名字造詞來幫助記憶,例如:媽媽叫「林月琴」,可以說「林」是森林的林、「月」是月亮的月、「琴」是鋼琴的琴,藉由孩子較熟悉的事物來協助記憶;背誦電話時,可先教孩子認識數字,再用數字圖卡排列出家裡電話和手機號碼,利用遊戲方式反覆練習,直到全部背起來。

林月琴執行長提醒,若孩子仍無法正確說出家人與自己的基本資料,父母可以準備一張小卡,將重要訊息寫在上面,放在孩子的口袋,告訴孩子若找不到爸媽,就拿此卡去找穿制服的對象幫忙,例如:警察叔叔、超商店員等。

此外,亦可在孩子的隨身物品上面寫著名字,例如:水壺與便當帶的底部,但不可寫在明顯易見處,包括衣服、水壺杯蓋等,否則容易使有心人士知道孩子的名字而進行誘拐。

2.了解陌生人的定義

幼兒較無法了解父母給予的抽象概念,例如:「不可以收下陌生人的禮物」,但陌生人指的是哪些人?是指不認識的人嗎?若去看牙醫時,牙醫師給的貼紙可不可以收?能不能和牙醫師說話?林月琴執行長表示,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認知能力,再給予能夠理解的規定,才能夠達到安全教育的目標。在教導辨識陌生人時,最簡單的方式是幫孩子將人區分為兩種,一種是「認識的人」,包括家人、親戚、朋友等,另一種為「我們不知道的人」,也就是陌生人,包括郵差、超商店員、路人等,告訴孩子我們可能看過這些人,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或其他訊息,藉此釐清孩子對陌生人的定義。

3.隨時報告行蹤

不少誘拐的案例都是因為孩子沒有和父母報備自己正在跟誰講話或要去哪些地方,因而遭到綁架,建議父母除了多留意孩子的行蹤,平時也要訓練孩子報告自己的去向,例如:上廁所或回房間睡覺都必須告知,讓孩子養成「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讓爸媽知道」的習慣,當父母帶孩子出門時,孩子自然而然會說出自己的行蹤、要做哪些事,好讓父母安心。這樣一來,父母可以輕鬆掌握孩子的行蹤,降低受到誘惑而遭到不測的可能性,亦能減少擔憂。

延伸閱讀10準則教兒童學會保護自己!跟著美國媽媽從小、反覆這樣做

4.認識求助對象

父母應多帶孩子認識可以求助的對象,最簡單的方式為「認識有穿制服的人」,例如:警衛伯伯、警察叔叔、超商店員、百貨公司專櫃小姐、郵差等,讓孩子知道遇到困難時該尋求哪些人的協助。此外,父母可以讓孩子隨身攜帶一些零錢,教導孩子如何使用公共電話,包括撥打家裡電話、父母手機、報警電話110等,以備不時之需。

5.情境模擬演練

父母除了平時教導孩子如何學會自我保護外,亦應與孩子反覆進行情境模擬演練,並詢問孩子萬一遇到類似狀況時該怎麼辦?以及為什麼不可以理會陌生人,藉此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

常見陌生人誘拐情形為包括「給糖果」、「問話」、「尋求協助」、「教訓孩子」,以下針對這些情形分別說明。

狀況1:給糖果

當陌生人給予孩子糖果時,孩子應先讓自己距離陌生人三大步,並向陌生人後方揮手及大聲呼喊:「爸比(媽咪)你來囉!」,讓陌生人轉頭,同時孩子亦轉過身背對陌生人快跑離開,向穿制服的人求救。

狀況2:問話、尋求協助

當陌生人問話時,包括「我最近買遊戲機,要不要一起玩?」、「請問便利商店怎麼走?」、「附近有麵包店嗎?」、「我的小狗狗不見了,你可以幫忙找嗎?」等狀況,請孩子保持三大步的距離,並且大聲拒絕,請對方找其他大人,並且快步離開現場。林月琴執行長提醒,部分陌生人會坐在車內告訴孩子車內有好玩的玩具,邀請孩子上車,因此,父母應告訴孩子當遇到這類情形時,先倒退三大步,大聲拒絕後快跑離開現場,千萬不要往車裡探頭觀望或上車。

狀況3:教訓孩子

部分陌生人會假裝教訓孩子的方式進行誘拐,例如:「你到底要講幾次,什麼時候才要回家?」此時孩子應大聲說:「他不是我爸爸(媽媽)」,讓周遭人注意到有人正在進行誘拐。父母要提醒孩子遇到這類情形時,盡量不要喊救命,否則旁人容易誤以為孩子因受父母責罰而不給予協助。除了上述三種常見情況,父母還得多看報章雜誌,了解最近發生的誘拐或兒童人身安全相關事件,並且進行模擬,提高孩子的警覺性。

6.走失時的策略

林月琴執行長認為,「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父母平時要教導孩子迷路時的策略,當孩子走失,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帶回家,包括留在原地,等待父母找到自己;尋求穿制服者幫忙,包括警察、警衛、超商店員等;找尋服務台,請服務人員幫忙廣播;撥打電話給家人,請家人接自己回家。

延伸閱讀:兒童性侵案頻傳!美獄警:犯人通常有6種討喜特質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

模特兒/可愛妹妹昕穎

攝影/小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