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4年科學家就發現,環境中到處都可以偵測到鄰苯二甲酸酯類(以下簡稱PAEs)這類環毒塑化劑,其中污染濃度最高的地方是塑膠產品工廠、工業民生污水處理廠、垃圾場、受污染之河川底泥及下水道污泥。
後來各國研究又發現,PAEs不只存在於上述環境中,它其實就在我們每天接觸得到的電子用品、家具、生活用品、文具、玩具、食品包裝等物品,流布廣泛。
在野生動物和實驗動物得到證實它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尤其是性賀爾蒙和甲狀腺素,對脆弱的胎兒、嬰幼兒發育會造成極大影響,各國不得不針對PAEs塑化劑建立管理規範,減少對人體的危害。
環毒塑化劑1~2天可排出體外,但怕持續暴露的風險
目前各國對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規範的每日可耐受量(TDI)上限範圍為0.02至0.14毫克/公斤。
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攝取量上限為1.2至8.4毫克;而我國衛福部於2011年訂了5種塑化劑的每日耐受量人體試驗研究也顯示DEHP進入人體後,在12至24小時內,約有一半的量可快速代謝,並藉由尿液排出體外;而且,絕大部分的DEHP可於24到48時由尿液或糞便排出。
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也會被人體迅速排出或代謝,72小時內有高達85%可由糞便中排出,其餘部分主要由尿液排出。
雖然DEHP進入人體後在1~2天內可以代謝掉,但環境中仍有多重來源,或是持續暴露攝取之下,累積在人體的濃度仍然會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