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該如何做?
當然任何時刻最好都有父母看著孩子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狀況不允許呢?
“醫生, 只要我離開baby的視線,他就會一直哭, 我連上個廁所/請其他家人/媬姆顧著也不可以, 怎麼會這樣?"
一般8-12個月左右開出現分離焦慮, 大約1歲半最明顯. 好消息是: 分離焦慮會遲早消失.
“什麼時候消失?"
每個小孩的個性氣質不一樣, 有些孩子會一直哭到2-3歲, 有些小朋友很淡定看待看破紅塵般. 但是大部分3歳前消失.(上學/幼兒園又是另當別論了)
6-8個月的小孩子,他們會漸漸開始會有一個概念:「物體恆定」,意思是:他看得見的東西,他就認為是存在;他看不見的東西,他則認為不存在。10-12個月同時小朋友會開始認得誰是陌生人, 誰是家人/照顧者.
所以這個時候的小朋友,看不見媽媽會開始慌張會哭,分離焦慮就在這個時期會出現。
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過程,等他慢慢知道「時間」的概念,他就會了解:"媽媽等一下就會回來" 的意思了,就不會哭的像不是肯德基般.
“什麼時候會了解到「時間」的概念?"
大約在2歲左右.
#可以怎樣做?"
1.可以嘗試多跟他玩peek-a-boo/躲貓貓, 讓他有因果關係的建立.
2.別偷偷離開: 離開前確實和他開心地説再見, 如果乘他不注意換人照顧, 他可能會更沒有安全感, 之後更加無法接受你離開視線.
3.給他一個任務: 例如請他跟家人/媬姆看2本書或玩某個玩具, 回家後有達到的話, 好好獎勵他. 目的在於給他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 只要完成某件事, 父母就會回來了
4. 若不能理解「時間」概念前, 給他一件實體的事情做: “我去XXX, 你先拼好這個拼圖/ 你先把玩具收好"
本文章轉載自《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