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4種寶寶常見的外科疾病

本文介紹4種寶寶比較常見的外科疾病,並分別提醒爸媽應注意的重點,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4種寶寶常見的外科疾病

狀況1.幽門狹窄

王壯銘主任表示,幽門狹窄指的是因為幽門的肌肉肥厚堵住腔道,使食物無法順利從胃進入十二指腸,發生成因不明,但通常在出生1個月左右發展出來,幽門狹窄的判斷特點是嘔吐物中沒有膽汁,常在吃完半小時內就會嘔吐,而且愈吐愈嚴重,常呈噴射狀嘔吐。影響包括無法順利吸收到營養、電解質不平衡、甚至可能脫水。醫師會藉由照腹部超音波來診斷,超音波確診後,應請小兒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治療。假如爸媽看到寶寶經常在吃完後嘔吐、愈吐愈嚴重、而且嘔吐物從來沒有看到過綠色膽汁,應盡快就醫檢查。

狀況2.巨結腸症

王壯銘主任說明,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先天結腸腸壁少了一段神經節細胞,就是所謂的巨結腸症。患有巨結腸症的寶寶,會出現便祕症狀、大便延遲,而且便祕與腹脹等症狀可能會愈來愈嚴重。一般新生兒大多在出生48小時內會解便,如果超過48小時都沒有解便,可能是異常的表現,應做進一步檢查。檢查方式為測量肛門壓力…等,但是依缺損的結腸神經節長短,又會有不同嚴重程度的影響,如果缺損的程度較短,症狀通常比較輕微,往往比較難立即診斷出來,甚至可能到4、5歲才被發現。一旦確診,應以手術治療。

 

 

狀況3.腹股溝疝氣

王壯銘主任指出,簡單來說,寶寶的腹股溝疝氣是因為腹膜鞘突沒關閉或關閉不全,形成像隧道一樣的通道,腸子經由這條通道掉出來,就是腹股溝疝氣。在寶寶哭鬧或用力時,腹壓增加,腹股溝會腫起來。在多數狀況下會自動恢復、或有經驗的醫師可以用手將掉下來的腸子推回,但少數會卡住、推不回去,由於卡住的腸子會壞死,不可不慎。

有些父母以為「寶寶有疝氣,但是腸子只是鼓起來一點而已,沒什麼大礙,可以等寶寶的年齡稍長後再做手術」,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由於無法預測腸子何時會卡住,應盡快做手術。建議當父母幫寶寶換尿布時,一旦發現腹股溝兩側不對稱、或是陰囊比較腫,應盡快就醫檢查。

 

狀況4.腸套疊

王壯銘主任解釋,簡單來說,腸套疊指的是腸子與腸子套在一起塞住,好發於1~2歲的寶寶。可能為感染腸炎,使得淋巴結腫大,進而造成腸套疊。症狀是間歇性腹痛,腸子套住時寶寶會哭鬧、無法安撫,甚至冒冷汗,腳也常會縮起來。少數嚴重者會解血便(草莓便)。確診方式為照腹部超音波,一旦確診醫師會由肛門灌空氣、或水、或鋇劑治療。如果腸套疊無法灌通,應手術治療。如果4、5歲以上才發生腸套疊,要更加小心,必須尋找原因,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腫瘤等等原因所致。

 

王壯銘

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系學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所博士

經歷: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過敏科主任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

詳細完整內容請見107年9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 王壯銘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0955-628825

梳化/徐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