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戰「腎」毒奶粉 解構小兒腎結石

在北京奧運才剛風光落幕的九月天,好不容易在全球樹立的強國姿態的中國大陸,馬上就被「黑心毒奶」事件打回原形!隨著甘肅岷縣爆發14名嬰兒,相繼因食用問題奶粉而感染腎結石或腎衰竭後,「三聚氰胺」等毒物對寶寶腎臟所造成的危害、致病機轉,乃至於防範之道,都是父母親們的關心重點。醫師提醒您,不恐慌,細觀察,小兒腎結石,其實沒那麼可怕!
戰「腎」毒奶粉 解構小兒腎結石

 

PART1:三聚氰胺

俗稱「蛋白精」的「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種白色、無味的化學工業原料。

日常生活中,三聚氰胺常應用在製造美耐皿(又稱密胺碗)、建材與塗料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腎臟專科醫師黃心平表示,由於三聚氰胺無法完全溶解於水中,所以一旦進入人體,容易在腎臟裡沉澱,形成腎結石,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腎衰竭。

錯用三聚氰胺  謊稱超高蛋白質

黃心平醫師指出,三聚氰胺原本不被允許添加在食品中,但為了讓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看起來」夠高,於是有不肖的黑心商人,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蛋白精),創造出超高蛋白質的「假象」。

不可用於食物  吸收易致病變

黃心平醫師提到,三聚氰胺在加工過程中,常混有三聚氰酸,兩者結合會形成一個「略溶於水」的物質結構;不易被人體代謝的三聚氰胺,在進入腎臟的過濾系統後,微量毒物質雖然可被自然排除,但當吸收量越多,就越易在腎臟沉澱。

黃心平醫師表示:「門診中有一位台商之子,喝了4年問題毒奶,腎臟就出現了0.5cm的腎結石」,他強調,若腎結石病情趨重,會堵塞到腎小管,嚴重者甚至會有腎衰竭死亡危機。

問題牛奶當主食  結石感染風險高  

有別於母乳寶寶,對平日以牛奶當主食的配方奶寶寶來說,「開水喝太多,會導致喝奶量不足,寶寶容易有營養不良問題。

尤其是6個月以下,還未吃副食品的寶寶,成長所需營養來源幾乎全以牛奶為主,黃心平醫師指出,小小孩的腎臟,由於無法經常喝水幫助結石排出,所以只要一喝到問題牛奶,體內長期吸收,會比大人更容易面臨腎結石風險。

延伸閱讀:嬰兒誤喝成人奶粉 恐須洗腎

 

PART2:解碼腎結石

位於後腹腔,貼近腰際、狀如蠶豆的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一部份;主要負責過濾血液中雜質、維持電解質平衡;其後產生尿液,再經由輸尿管、膀胱排出體外。

黃心平醫師表示,在臨床診斷上,除非特殊尿路感染或先天代謝結構異常,嬰幼兒感染腎結石的比例,其實很低。

儘管小兒面臨泌尿系統結石的風險其實很小,但從大陸爆發三鹿毒奶的事件中,也重新喚起了大眾對於小兒腎結石的防治與重視。

到底腎結石的致病機轉、症狀、乃至於治療與防範究竟為何?本文分類說明,為您解惑。

位於後腹腔,貼近腰際、狀如蠶豆的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一部份

飲食清淡多喝水  有效降低結石

醫師強調,腎結石發病初期的「石頭」,幾乎小到「讓人忘了它的存在」。

如果結石體積不大,直徑<0.5cm,多半只要透過飲食調節,掌握營養均衡原則,不要吃太鹹、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減少食用如:波菜、濃茶、咖啡、可樂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另外記得要多喝開水,每日建議飲水量至少2,000~2,500c.c,即可加速結石排出。

成長孩童該進補?  均衡營養是王道

對於處在成長期的小朋友來說,「不挑食」就是最好的營養補品。

黃心平醫師提到,有些父母為擔心自家寶貝發育落後,從小就硬給孩子「進補」一堆鈣片與維他命,兒童的鈣質吸收,透過日常飲食即可大量攝取,額外服用鈣片,不但效用有限,還容易因體內鈣質過多,增加代謝負擔;另外,服用過多維他命D,因為會大量增加鈣質吸收,也會增加結石風險。」

延伸閱讀:亂補鈣惹禍?女童才1歲就腎結石!營養師:1歲前不該亂補營養品

 

挑選好奶粉  3建議

品牌多留意

不因貪小便宜而選購不知名的雜牌貨,最好以專業、信譽佳的奶粉品牌作為寶寶成長首選。

成分多留意

奶粉內容除了講求營養均衡外,若含有特殊配方,最好選購有明確標示臨床實驗證明的廠商。

外包裝多留意

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或問題產地的奶粉,購買時應特別留意外包裝是否標有營養成分、製造日期、輸出產地與保存期限等字樣。

黃心平醫師重申,小兒罹患腎結石比例其實不高,只要飲食習慣正常、食材來源無誤,寶寶就能輕鬆免除結石危機

 

黃心平醫師重申,小兒罹患腎結石比例其實不高,只要飲食習慣正常、食材來源無誤,寶寶就能輕鬆免除結石危機。

藉由「毒奶」事件,除了重新喚回大家對小兒飲食與腎結石疾病的重視外;想要讓小寶貝頭好壯壯,遠離「毒奶」威脅,建議家中有幼兒的新手媽媽,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哺餵母乳這項提供寶寶營養、免疫力的神聖使命,畢竟孩子的健康,是掌握在媽咪身上;除非情況真的無法允許,要不然,滴滴珍貴的母乳,可是協助孩子對抗「毒奶」的最佳武器呢。

延伸閱讀:【奶粉比較懶人包】教你在眾多選擇中挑選好奶粉

 

(詳文請見2008年十二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俐君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腎臟專科醫師 黃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