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2020)年首3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屏東縣萬丹鄉30多歲男性、屏東縣南州鄉50多歲男性及台南市歸仁區40多歲男性,近期均無旅遊史,平時活動地以居住地及工作地為主。3人發病日分別為5月30日、6月6日及6月9日,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及意識改變等,目前仍在住院治療。3名個案居住地周邊分別有豬舍或水稻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居住地周邊進行捕蚊燈懸掛及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衛教宣導。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3例確定病例,個案居住地分別為屏東縣2例及臺南市1例;2016至2019年全國同期(截至6月19日)確定病例數分別為7、7、18及11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但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疾管署指出,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在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若不慎遭感染,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無菌性腦膜炎等;嚴重者則會出現意識改變、無法辨別人事時地物、全身無力、腦神經損傷、輕微癱瘓,甚至昏迷或死亡。
延伸閱讀:防治登革熱,正確觀念不可少
提醒爸媽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尤其家中若有嬰幼兒更應避免出入高風險環境,以下提供預防方式。
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父母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打預防針,才能避免感染。
日本腦炎病媒蚊多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地,吸血高峰期為黎明與黃昏時段,應避免於此時出入該地區。
延伸閱讀:跟日本腦炎、登革熱說掰掰 睡覺不被叮!寶寶室內防蚊三步驟
平時應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服裝、長袖衣褲,或是噴灑政府核可之防蚊液,包括含有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劑,才可避免遭病媒蚊叮咬。
延伸閱讀:7招防蚊術,讓寶寶無蚊過夏天!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