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宜屏
乳癌是臺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接受治療切除乳房同時,也有重建乳房外觀的需求,手術前一定要知道乳房重建/整形手術 7 大不良反應、 1 大風險!
作者: 邱明瑜
台南市一名自德國返台的25歲男性,因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皮膚出現紅疹以及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前往就醫,6月 24日經研判通報為台灣首例猴痘確診病例,此一案例出現,不少民眾開始擔心猴痘與自己的距離似乎更接近,除了疾管署加強衛教宣導,不少醫師也呼籲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這個步驟,就能加強防護,降低感染猴痘的風險。
作者: 邱明瑜
日前知名冰淇淋品牌哈根達斯(Häagen-Dazs)進口的兩批香草冰淇淋,被驗出含有極微量的「環氧乙烷」農藥殘留,其實,不只哈根達斯,今年五月時,韓國的SAMYANG火辣雞肉風味泡麵,以及去年底GODIVA所生產的六款冰淇淋以及雀巢旗下的兩款雪糕同樣都因為被驗出含有「環氧乙烷」而下架銷毀,但環氧乙烷是什麼?究竟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作者: 周品攸
朱芯儀選在3月8號婦女節這天公開自己罹患乳癌的消息,讓各界震驚,她在影片中表示,自己在去(2021)年11月發現胸部形狀不對勁,就醫檢查後發現已經是乳癌第二至三期,且目前癌細胞擴散到淋巴,正在積極治療中。面對自己的疾病,朱芯儀選擇用正面的態度迎擊,也想藉此呼籲:沒有什麼比身體健康重要,請把自己擺在第一順位。
作者: 優活健康網
提到身體最繁忙的器官,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大腦,還有一個器官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腦,那就是腸道。腸道掌管全身的營養吸收,因表面積最大,接觸最多外來細菌,使得淋巴組織也最為發達,有著人體70%至80%的免疫細胞,是人體免疫的最強關卡。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血液不是單打獨鬥,它需要與全各處器官、組織密切合作,例如心、肺、腦、腎、腸胃、肝、淋巴、骨骼等, 才能因應身體各處發生的供需失調、疾病、病菌入侵, 血液本身的健康也需要大家一起協同幫忙,這就是魚幫水、水幫魚。
作者: 湯佳珮
什麼是川崎氏症?誰比較容易得到川崎氏症?症狀與影響分別有哪些?川崎氏症較易與哪些疾病混淆?曾經得過川崎氏症,就永遠不會再次得到了嗎?一旦得過川崎氏症,治癒後也必須持續追蹤?
作者: 陳思庭
物理治療師與通乳師最大的差異性在於,我們是國家認證的醫護人員。通乳師並不具醫護專業背景,而物理治療師是受過國家正規教育,並完成臨床一年實習,最後還得通過國家高等考試,才能稱獲得物理治療師的證照。不管是解剖生理,肌肉走向,軟組織處置,淋巴引流等等,這些都是經過國家的認證,因此在處理乳房組織時,我們的專業是有國家背書的。
作者: 林嬪嬙
寶寶持續五天高燒不退,且陸續出現疹子、草莓舌、眼白發紅、淋巴硬塊、手腳浮腫等症狀,小心得了「川崎氏症」!「川崎氏症」對嬰幼兒會有什麼威脅?家長該如何警覺?又需要有哪些必知的觀念呢?
作者: 陳俊仁
作者: 徐弘治 醫師
在臺灣已屬少見的德國麻疹在今年首度發現本土感染的病例,由於德國麻疹病毒會通過胎盤,感染胎兒而造成流產及多種嚴重的先天性胎兒畸形,因此孕媽咪要特別小心!
作者: editor
從小被曬傷,長大後皮膚細胞演變為癌細胞的機率也會比較高?膚色白的人較易罹患皮膚癌?嬰幼兒竟然也可能罹患血癌?本期的癌症衛教文章,將帶媽咪來瞭解三種常見癌症:皮膚癌、血癌與淋巴瘤。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三種癌症的預後情形皆可樂觀以待。
作者: editor
每一個嬰兒誕生後,就準備探索這個萬千世界。父母都希望給新生兒最好最完善的照護,所以新生兒感染是最重要的課題。而巨細胞病毒是常見的一種新生兒先天性感染,能對巨細胞病毒有詳盡的認識,才可以進一步保護脆弱的新生兒。
作者: editor
我們的體內都有免疫系統,當身體遭到外來病菌攻擊時,這支「免疫大軍」就會勇敢地與敵人對抗。如果免疫力足夠,就能擊退病菌;如果免疫力不足打了敗仗,我們就會生病。2歲以下的寶寶免疫力尚未發展成熟,生病的機率較高。希望寶寶的身體強健,平時就要營養均衡,才能提升寶寶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