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宜屏
一輛公車約莫等於2.3輛轎車長、約16.3噸重,說是龐然大物一點也不為過。而對身高只有152公分、身形嬌小的兩寶媽吳佩蓉來說,駕馭這龐然大物只是日常!就連兩個孩子,都會忍不住跟班上同學、老師炫耀:「我媽媽是公車司機!」
作者: Fan
34歲的郭小姐與先生經歷三次的試管嬰兒療程,終於成功懷孕,但卻是同卵四胞胎加上一個單胎,對於身高不到155公分的她,肚子中同時懷有五個胚胎,感到既是害怕又驚喜,當她又從醫師那邊得知多胞胎的高風險妊娠,流產的可能及必然早產導致胎兒發育不全,讓她與先生焦慮不已……
作者: 許育禎
兒童的性早熟越來越常見,若兒童性早熟不僅會影響身高等,對成年後的罹癌機率也會有影響。性早熟和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除了甜食、油炸類零食等,牛、豬、羊等紅肉,以及速食餐廳裡見的香腸、火腿等加工食品也容易導致兒童性早熟的食物,專家建議兒童從小落實地中海飲食法則,除了可以避免性早熟,對身體也有很多益處!
作者: Fan
「我家孩子怎麼長得比同年齡的還要矮小?」這句話,道出許多爸媽內心的疑問,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後,看著原本差不多高的同學突然抽高,更是讓爸媽滿心擔憂。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謝秀盈指出,孩子的身高雖有8成遺傳至爸媽,但「睡對時間」也有幫助!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一位37歲男性,體重100公斤、身高176公分,在公司健檢時發現自己整排紅字,像是三酸甘油酯將近400,總膽固醇278,GPT、GPT的數值在120到150之間,還有輕微高血壓,收縮壓達到150。來到張振榕醫師的診所,自述說平常不菸不酒,很乖晚上10點鐘就上床睡覺,不解為何健檢滿堂紅?
作者: Fan
寶寶長得好不好,一直都是爸媽關心的重點。帶爸媽來解讀寶寶手冊上的生長曲線,孩子只要穩穩地成長,落差不要超過兩個級距變化,大多數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作者: 湯佳珮
長高方法有哪些?想要長高,要做什麼運動?要不要吃長高藥?長高食物與營養素有哪些?如何預測孩子未來成年後的身高是多少?這些都是爸媽很常詢問的問題。
作者: 周品攸
父母都希望孩子身高不落人後,拼命幫他補鈣,但你知道「缺鋅」反而會讓寶寶長不高,補進再多的鈣都沒用!一名10個月大男嬰因全身紅疹,且身高明顯矮人一截,經醫師診斷後,就是缺鋅惹的禍!
作者: 戴筠
Youtuber陳彥婷先前以一支《網美拍照技巧教學》影片爆紅。古靈精怪的她時常在網上分享搞笑又實用的小短片,與另一半「巨人」的情侶相處日常引發許多網友共鳴。兩人愛情長跑8年,終於在今年5月修成正果,同時升格準爸媽。懷孕後的彥婷搞笑功力不減,加上巨人不時「助攻」,讓攝影棚笑聲連連。想知道他們成為準爸媽後發生哪些趣事?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 戴筠
「看小花的大眼睛,跟她媽媽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佑佑真乖,不用大人陪就可以自己在房間玩玩具,和我小時候一模一樣。」父母總喜歡從孩子身上挑出與自己相似的部分。你知道女兒的智商會和爸爸比較接近嗎?身高也可能隔代遺傳?頭髮、皮膚、眼珠顏色較深,有較高機率會遺傳給寶寶?
作者: 周品攸
我們都知道補充鈣質、蛋白質可以促進生長,從2歲開始到青春期前,最好每天都能喝2杯牛奶,幫助骨骼發育,但除了飲食之外,最好可以搭配一些伸展、跳躍運動,刺激身高的成長喔~
作者: 香港01
說到增高,大家都知道多做運動是其中一個有效方法,但有沒有想過以依循中醫方法也能增高呢?香港中醫師倪詠梅指出,除了可刺激穴位,也可煲「轉骨方」湯,幫助小孩生長。
作者: 陳萱蘋
根據傳統習俗在寶寶滿月之後要贈予油飯、紅蛋給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以示慶賀,除了分享喜悅之外,關於滿月寶寶的大小事還哪些是爸媽應該知道的呢?
作者: 戴筠
隨著假日腳步將近,不少爸爸媽媽都想帶小寶貝到遊樂園瘋狂一「夏」。到遊樂園玩,除了要按照寶貝的身高、年齡選擇適合的遊具,其他安全防護措施也不可少。
作者: 戴筠
「花花,妳也帶孩子來做健檢?」「是啊,這次檢查北鼻的體重一下掉了兩個區間,醫生說寶寶腸胃吸收可能有問題,叫我過兩天再帶孩子來複檢,唉…希望北鼻沒事。」寶寶的健康與身高、體重、頭圍息息相關,但許多爸媽往往會忽視生長曲線的重要性。
作者: 編輯部
寶貝每天睡覺打鼾好大聲,翻來覆去睡不好,連帶著爸媽也一夜不成眠,長輩總是說,長大就會好了……真的是這樣嗎?但寶貝白天越來越沒活力,我該怎麼辦?
作者: 陳萱蘋
所有研究均顯示吃魚肉可以降低憂鬱及侵略行為,增加智力、視力。且魚含有的鈣質比肉類還要多,可增加身高發展。此外,愛吃魚的孕媽咪生下來的寶寶在前3個月感冒機會比較低,因此,吃魚還能增加免疫力。
作者: 陳萱蘋
曾有新聞報導指出,哺乳媽咪因鈣質補充遠少於給予寶寶的鈣質,因而出現「產後骨質疏鬆」,不僅下背痛,甚至身高也縮水。醫師提醒年輕媽咪可別再以為骨質疏鬆只會發生在年長的更年期女性身上,哺乳期也是骨質快速流失的階段,應儘早存骨本防骨鬆!
作者: 湯佳珮
寶寶的生長曲線圖,應該怎麼看?為什麼寶寶體重增加的速度會突然變慢?生長曲線圖的百分位落在50%最好嗎?數值比較低的寶寶,需不需要努力迎頭趕上?小兒科醫師教你簡單看懂生長曲線圖,並回答相關的常見疑問。
作者: 祁孝鈞
身為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得跟大樹一樣高,但其實孩子的發育只要在成長曲線內穩定成長都是正常的,父母不必過於擔心,小兒科醫師祁孝鈞也列出12項重點,一起來看看。
作者: Editor
寶寶0~1歲時期是成長過程變化最大的階段,除了身高與體重,一歲前的Baby會經歷極為重要的「翻身、坐、爬、站、走」等動作發展。針對這5大動作,其發展時間與行為模式為何?有哪些重點父母必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