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旻君
隨著秋冬來臨,多種呼吸道傳染病蠢蠢欲動,加上近日氣溫開始下降,流感及新冠疫情恐提前升溫 [1]。在免疫負債效應影響下,當孩子受多重呼吸道細菌及病毒的攻擊,肺炎鏈球菌更容易趁虛而入,引發各種併發症,嚴重威脅兒童健康[2],因此家長更需要格外警惕。
作者: 實習編輯 張安萱
為了預防COVID-19的疫情擴大,並提升幼兒的疫苗保護力,疫情指揮中心根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的會議結論,宣佈開放「6個月至5歲幼童」可接種兩劑莫德納COVID-19疫苗,兩劑間隔4至8週以上。
作者:
作者: 林靜莉
定時預防接種是提升寶貝防護力最簡單的方式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規定,孩子在0~6歲時應施打B型肝炎等10種公費疫苗,若爸比媽咪希望給予寶貝更完善的防護力,則可另外施打輪狀病毒疫苗等3種自費疫苗。
作者: 黃碧桃
熱性痙攣是6至60個月的嬰幼兒,在無中樞神經感染、新陳代謝異常及癲癎發作病史,發燒時合併抽痙現象。約5%的兒童會發生。熱性痙攣常在各種感染時發生,而在某些疫苗預防接種,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水痘等疫苗後,都可能發生。近年來許多疫苗,可在嬰幼兒期同時接種,但同時接種時,是否會增加熱性痙攣的發生。
作者: 邱平
雖然爸媽都會照著「兒童健康手冊」去按時幫寶貝施打疫苗,卻常常搞不清楚疫苗的實際效用為何?什麼第一劑、第二劑?三合一、五合一…到底是什麼東東?打完是否會出現什麼副作用?家長還有什麼必須知道的注意事項?就讓專業的小兒科醫師為您解惑,一起來了解寶寶疫苗全攻略!
作者: 妘妘Ma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長大,從出生開始就對寶寶呵護備至,雖然家長大多知道定期健康檢查以及定期預防接種很重要,但還是有不少家長對於健兒門診與一般小兒科有什麼不同、早產兒該何時打預防針、感冒可以接種疫苗嗎……等種種問題或多或少有些疑問,因此,《媽咪寶貝》整理了一些家長們常見的疑惑,請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昭儀替我們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