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游資芸
(2025.06.30更新)有個消防員媽咪,平時住宿舍,與寶寶遠距離相處,靠著擠乳,把寶寶餵到7個月以上;也常見全職媽咪靠著親餵,寶寶出生後連奶瓶都沒碰過…… 瓶餵或親餵,選擇權在妳,但是方法,專家教妳──「瓶餵轉親餵」與「親餵轉瓶餵」正確作法!
作者: 王佳琦
台灣近期腸病毒疫情急速升溫,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為5例,其中有四人已不幸病逝,均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致死率高達八成,疾管署首度修正母乳哺餵建議,呼籲疑似感染腸病毒的媽媽應暫停哺乳,以保護新生兒性命安全。
作者: 游資芸
沒想到才賴個床,就塞奶!洪小鈴經歷產後大魔王關卡,剛生完時沒經驗,很容易面臨又累又痛的塞奶過程,這是每個哺乳媽媽的痛啊。
作者: 阿包醫生
近期在粉絲團分享幾件育兒不可思議的事件,引起不少爸媽熱烈反應,很多過時、錯誤的養兒法紛紛被拿出來討論,以下阿包醫生也列舉幾件過時、錯誤養兒法與應對方式,讓爸媽拒絕錯誤養育法且不尷尬!
作者: 游資芸
一般過敏主要分成鼻子過敏、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前兩者常在孩子較大發作,而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在4至6個月發生,無法哺餵母奶的過敏寶寶要如何挑選配方奶呢?
作者: 游資芸
如何照顧小寶寶的支氣管?每對爸媽都十分關心!營養師分享,1歲前吃副食品當成介紹食物就好,別要求寶寶吃到多少食量;另母奶轉換配方奶時,選擇羊乳配方奶孩子,發生過敏案件比率較低。
作者: 林宜屏
孩子出生一個月後,媽媽就不再餵養母乳,之後只餵食米糊,孩子營養不良,竟導致嚴重低鉀血症、多重器官衰竭。到底寶寶何時可以吃副食品?國民健康局與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表示,媽媽最好是純餵到 6 個月,若有困難,也至少要餵到 4 個月。
作者: 江睿毓
「我還想餵,你居然不想喝了嗎?」Apple感到一陣莫名的失落,老公卻輕鬆地說:「這不是很好嗎?」但Apple心中難掩被兒子「嫌棄」的感覺。這種心情,只有媽媽懂。 成為媽媽的Apple,深刻體會著育兒的艱辛與甜蜜,就像訪問的過程般說著說著就哭了、又笑了,育兒的日常每一天都充滿挑戰與感動。
作者: 周品攸
孩子都已經1歲了,還在用湯匙餵他吃飯嗎?很多家長怕孩子自己吃飯吃得髒兮兮,又沒效率,往往直接一匙一匙地餵,結果等孩子上幼兒園,還不會自己吃飯,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作者: 游資芸
楊千霈過去產後罹患「媽媽手」,痛到要用類固醇、戴護具治療才痊癒,產兒科護理長告訴妳,如何正確抱寶寶的方法,讓你跟楊千霈一樣想多抱抱寶寶時,也不必擔心手腕會受傷!
作者: 陳萱蘋
泡奶的水溫該怎麼抓?配方奶泡好保溫可以放多久?泡濃一點是不是能讓寶寶更營養?遇到奶粉結塊還能不能繼續喝?嬰兒喝羊奶粉的好處?對新手爸媽來說,嬰兒配方奶粉的沖泡總是充滿疑惑,整理配方奶的5個QA,幫助新手爸媽更快掌握寶寶餵奶技巧。
作者: 張瑜芹
哺乳時期乳房多少會感到脹痛不適,別讓乳腺炎參一腳,乳腺炎的疼痛真的很折磨人,同時也會影響哺乳,嚴重時,甚至會引發頭痛、發燒等症狀,媽咪們在照顧寶寶前,還是要先照顧好自己。
作者: 實習編輯/田景智
屏東是一個擁有壯麗自然景觀和豐富文化資源的地方,也是一個非常適合家庭聚餐的美麗城市。在屏東,親子餐廳不僅僅是品嚐美食的場所,更是提供全家人共享歡樂時光的理想選擇,今天整理了幾家屏東的親子餐廳,一同來看看吧!
作者: 林宜屏
母乳是上天送給寶寶的珍貴禮物,能增加寶寶的免疫力。每年8月份第一週為國際母乳週,主軸「為所有人提供母乳哺育支持」,希望從醫療機構、家庭、社區、職場等四大方面,能全面做到讓整個城市都變成媽媽的哺乳室!而藝人許維恩也分享親餵的好處,就是寶寶身體棒棒、少生病!
作者: 編輯/蔡麗麗 ,商品整理/劉妤韓.林暐倫
當媽媽預備生產,在準備待產包時,清單中一定少不了奶瓶,它是寶寶出生後重要的哺餵工具,只是目前市面上的奶瓶種類那麼多,不同口徑、不同材質,甚至是不同容量,該怎麼挑?來看看爸媽們最在意奶瓶哪些細節,小編也精選一些挑選內容供參考!
作者: 高旻君
你家也有偏挑食的孩子嗎?每到吃飯時間就讓人好頭疼,面對小孩挑食,家長需要用對方法,千萬不要強迫餵食,以免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兒科醫師提供5招小孩挑食、偏食的解方,讓孩子營養更均衡、成長更順利。
作者: 編輯部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開始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呵護,同時也開啟了一段甜蜜負擔的旅程,先從哺餵母乳開始,就是一個新奇的挑戰。
作者: 江睿毓
很在意身型的媽媽,毛心潔醫師提醒,保持供需平衡是大重點!也就是說寶寶需要吃多少,媽咪就餵多少。哺乳期間跟寶寶保持供需平衡,不論親餵或是擠奶,都遵守這個原則,後續脂肪回填就不會差太多。此外,做運動把胸肌練起來,胸型也會更好看!
作者: 編輯/高語芩,商品整理/彭宇希.張芷瑄
哺餵母乳,是媽媽與生俱來的天賦,親餵寶寶時,也讓多數媽媽形容是最美好的時刻!只是礙於現實考量,部分媽媽計畫回歸職場或其他因素,無法時時刻刻待在寶寶身邊,吸乳器將會是媽媽的最好夥伴。媽媽們不要覺得壓力大,選到一台適合的吸乳器,一樣能將母乳完整收集,讓寶寶攝取到專屬於母乳的珍貴營養。
作者: 游資芸
媳婦與公婆同住衝突永遠不中斷!離婚律師呂秋遠提出良心建議,婆媳或公媳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根本不在於「彼此尊重」,而是在於「不要同住」!「真要與婆家同住,先生就得承擔所有敗戰責任。」
作者: 林宜屏
疾管署提醒,近期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國內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現蹤,7 月大女嬰中鏢!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 3 月下旬開始上升,於 5 月底至 6 月中達到高峰,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正確洗手,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作者: 湯佳珮
寶寶為什麼打嗝打不停?聽說寶寶比大人更容易打嗝?寶寶打嗝打不停,應如何緩解?相反地,如果喝奶拍打嗝時,寶寶都不打嗝,該怎麼辦?拍打嗝必須至少拍到何時?親餵母乳就一定不需要拍打嗝嗎?來聽聽看醫師怎麼說。
作者: 林宜屏
3 月 20 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之本。牙齒,不但影響咬合,也會影響臉型跟語言發展!親餵母乳,是建立寶寶正確吸吮習慣最好的方式!對於寶寶的一口美牙更是有大助益唷!
作者: 陳萱蘋
母乳是寶寶成長的最佳營養來源,但當有特殊情況而無法哺育母乳時,可以使用嬰兒配方奶代替。新手爸媽餵食寶寶前除了務必選購經衛生福利部查驗登記許可之嬰兒配方食品之外,還有哪些應該要知道的細節呢?
作者: Fan
恭喜《嬰兒與母親》1月號封面人物熊熊(卓毓彤)平安產下愛女 Hania!熊熊特別將生產過程製作成影片記錄下來,過程中,老公Mars用心呵護,時不時安慰著焦慮又害怕的熊熊,相當體貼。而產後一週的熊熊,也發文表示,自己已經順利從餵母乳之路畢業。
作者: 阿包醫生
長期吃糖會怎麼樣?美國布魯克林學院的教授斯克拉法尼,在學生時期曾針對老鼠做一項嗜糖實驗,他餵老鼠吃超甜麥片,老鼠吃得非常快,爾後他再將超甜麥片放在明亮的籠子中間,測試老鼠會不會跑過去吃,結果,天生討厭開放明亮空間的老鼠,竟然克服恐懼,向超甜麥片直衝,並狼吞虎嚥吃光!
作者: editor
螞蟻可以自己決定要生男生女?可以舉起比自己體重重20-50倍的東西?年紀越大負責的工作越危險?一出生就決定好未來職業與體型大小?以上這些都是日常可見的螞蟻,不為人知的神奇技能,想和孩子來趟寓教於樂的旅行,絕對要來煙波湖濱館探究,這些比你想像還要科學的螞蟻們!每天都有超真實親子互動生態體驗,週五週六更特別邀請台灣養蟻達人「螞蟻帝國」,帶著大小朋友從實驗室研究角度出發,零距離觀察螞蟻並進行大力士測試、上手體驗、餵食實境秀…等各種實驗,還加碼贈送螞蟻磁鐵書,讓親子帶回家在玩的互動中持續學習。
作者: 林宜屏
母乳是最省錢又最能增加寶寶免疫力的天然超級食物!不少新手媽媽也都願意親餵,但是該怎麼讓寶寶順利喝到奶水?如何知道寶寶餓了或吃夠了?要怎麼增加奶水?新手媽媽最想知道親餵母乳的那些事,這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