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孩子有「情緒障礙」?可能是爸媽的管教方式出問題!

情緒障礙

現今的情緒障礙孩子變多了嗎?

這幾年,情緒有障礙的孩子變多了?盛行率變高了嗎?吳四維醫師表示,那以前的情緒障礙孩子真的比較少嗎?或者可能只是以前從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那有哪些可能是造成情緒障礙的孩子變多的原因呢?

說法1、醫療單位的適當轉介  

現在看起來的數據較多,一方面是醫療或公衛單位介入較深,一旦發現孩子有這類問題,就會主動告知可尋求協助的資源,且政府對於6歲以下的早期療育投入許多資源,從前或許也有這樣的孩子,但沒有得到適當轉介,另一方面是隨著醫療接受度的提升,爸媽也較有意願帶孩子來接受治療。

說法2、戶外活動與人互動減少

還有另一個說法是與現今的社會環境有關,孩子的肢體活動或語言發展,都需要戶外活動及人際互動的刺激,生活在都會區的孩子,平時的活動空間不足,活動量時常沒有得到適量的抒發。

又加上現在爸媽孩子生得少,除了在幼兒園可以接觸到同儕外,平常與其他小孩互動的機會相對較少,這些都是可能導致孩子情緒發展不夠健全的因素。在這種情形下,語言與動作發展也都容易出問題,因而間接影響情緒發展。

說法3、人工甜食、環境毒素充斥 

目前研究發現,甜食(人工添加的糖)會影響孩子的神經系統發展,然而,日常生活之中隨處可見糖果、飲料的出沒,實在是防不慎防。

還有環境毒素較多,雖然無法直接證明其影響力,但像是農藥、塑化劑,都被認為會影響神經系統原本的正常發展,但因無法完全避免,所以只能相對地減少攝取這些東西。

情緒障礙

綜合發展評估找出問題源頭!

若爸媽發覺孩子有情緒障礙問題,吳四維醫師建議先尋求「兒童心智科」的協助,且最好是「兒童發展聯合評估」的門診,這是針對6歲以下兒童做的語言、動作、認知及情緒發展的綜合評估單位。

因為採取全面性的評估,爸媽可能會更加瞭解孩子的問題,以便得到更多地幫助。吳四維醫師指出,也許孩子的情緒問題是來自於語言發展,因此如果語言發展能夠進行,情緒問題或許也就能夠改善;如果是因為爸媽處理方式不良,治療師也會教育爸媽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根據原因來治療處理

當孩子進入治療之後,一般處理的方向為何?吳四維醫師表示,若是語言方面的落後,就會給予語言訓練;如果是動作方面的問題,就會接受物理或職能的訓練;假如是認知功能不佳,將請爸媽加強認知訓練,或是就讀幼兒園也能有所幫助;倘若為孩子的情緒問題,將分成兩部分,一是教育爸媽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二是針對孩子的個別行為治療。

及早治療有助於改善

倘若能夠及早就診、診斷及治療,是否有益於改善情緒障礙呢?吳四維醫師說,當然是如此!一方面,倘若時間拖得越久,孩子的情緒反應就會變成是一種習慣的行為,這時候才來改變,就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及更長的時間。
像是如果是語言能力不佳,孩子卻一直都沒有得到幫助,可能會影響的是信心與自我價值,不敢與人講話,或是不敢面對挑戰,對於孩子的人格成熟是會有影響的,所以,越早開始治療對於改善的效果當然就越好。
不過,吳四維醫師不會跟爸媽說「6歲」(或某個歲數)就來不及了,而是希望爸媽如果發現孩子有些問題,儘早至醫療院所就診、診斷,會得到較多的幫助。

情緒障礙

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情緒障礙!

通常幾歲會開始出現情緒障礙?吳四維醫師表示,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情緒障礙!就算只是1歲寶寶也可能有情緒障礙,吳四維醫師曾遇過爸媽離婚的寶寶因為監護權的關係,一星期有2天要待在媽咪家,另外5天得住在爸比家,可能因為環境變動,在媽咪家鬧了2天之後,回到爸比家,住了幾天慢慢地要習慣了,又要到媽咪家,這也可以說是「情緒障礙」--因為環境變動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經由多方面的瞭解之後,吳四維醫師對於這位小小孩的建議是儘量減少環境變動,或是到媽咪家時讓寶寶帶著平時習慣的被子或玩偶,才不會讓寶寶感覺突然間什麼都不一樣了,寶寶比較容易適應新的環境。

別把身體疾病當成情緒問題

雖然任何年齡都可能會有情緒障礙,但可別把身體問題當成是情緒問題了!像是1、2歲的孩子莫名其妙且頻率很高地哭鬧,爸媽自己也找不出原因,不知道該怎麼辦?吳四維醫師表示,1、2歲孩子較少會有語言或其他方面的落後,因此要考慮身體是否有其他問題,以尋求醫師協助。如因腹痛、腸絞痛或過敏不適而大哭大鬧,也都可能讓爸媽以為孩子有情緒問題。

照顧情緒障礙兒的3重點提示

看完上文,爸媽對於「情緒障礙」都有了基本的瞭解,對於照顧情緒障礙兒的爸媽,吳四維醫師提供3點重點提示!(其實教養一般孩子也要注意這3點)

point1、耐心

處理與孩子有關的問題,爸媽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吳四維醫師提醒爸媽要培養、訓練自己的耐心。

point2、語氣

除了耐心,態度也要「溫柔」,當爸媽安撫孩子的情緒時,使用較和緩的口吻會比嚴厲方式還要好,否則爸媽急忙忙地對著孩子談話,雖然是說正確的事情,但孩子還是感覺爸媽很恐怖,這樣的溝通效果就會有限!

point3、觀察

察覺孩子的情緒問題有無因果關係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爸媽能夠多觀察孩子,進而發現因果關係,便可從降低「因」來減少後面的「果」,不良行為也會跟著較少出現。而多觀察的原因在於爸媽可能沒有辦法確定是哪一個因素影響著孩子,因此建議多觀察。

吳四維醫師強調,大部分的孩子都沒有長期的情緒問題,除非孩子本身有其他的合併症(如發展遲緩、自閉症),就會需要醫療幫忙,否則只要爸媽給予孩子適當的回應,基本上都能改善孩子的問題,不如爸媽所擔心的那麼難處理!

情緒障礙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 吳四維

攝影/Super Cute 寶寶/親子寫真專業攝影

梳化/羊羊

演出/mom:沈仙媛、dad:張明智、baby:Mia、Max(照片與內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