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健康百寶箱

相揪吃「油桐子」半小時內集體送醫!這些植物別亂吃

公園、學校大多能見到樹木、鮮花等蹤影,地面上也總會散落各種果實,不懂事的孩子拿起來把玩,一不小心就誤食了有毒植物。最近正好是油桐花季,竟有一群國中生在校園內一起撿「油桐子」來吃,沒想到半小時後陸續掛急診!
相揪吃「油桐子」半小時內集體送醫!這些植物別亂吃

 

每年的4~5月正是賞桐花的最佳時節。油桐花會在4月開花,5月雄花掉落、雌花結子,果期則是在10月。而漫步在油桐樹林間,大量雪白的油桐花飄落,就彷彿下雪一般,也因此獲得一個浪漫的美稱叫「五月雪」。

日前林口長庚兒童急診醫師吳昌騰分享一個誤食「油桐子」的案例,前幾年秋天,正是油桐花結果的時節,一位國中生早上撿了油桐子到教室,好奇之下吃了一顆後,接著陸續有10幾位同學見狀也跟著吃,每個人吃的數量不等,約半顆至兩顆。沒想到半小時後,竟陸續掛急診,且症狀都是噁心、嘔吐、腹痛,所幸同學們吃的油桐子數量不多,給予支持性療法後都改善並出院。

吳昌騰醫師更舉例過去也曾發生小學生集體誤食油桐子事件,新竹竹北某間小學,有35位8~12歲的小朋友撿食油桐子,有些人說吃起來像花生或杏仁,有些人認為沒味道,平均吃了1~12顆不等,結果1小時內通通因出現嘔吐、腹痛症狀送醫。

吳昌騰醫師警告:「油桐子本身是有毒的,不可以吃!」

「油桐子」是有毒的!

油桐樹屬於落葉性喬木,喜歡生長在低山坡、山麓及山溝旁,到了秋天果實成熟,當油桐果實成熟掉落後,種植的農家採集後販賣,因為油桐子可以經過榨油取出桐油,做為工業用油使用,不過吳昌騰醫師警告:「油桐子本身是有毒的,不可以吃!」

「油桐子」致毒成份

吳昌騰醫師指出,目前所知,油桐子涵51%脂肪油(桐油),致毒成分是脂肪油的桐酸(eleostearic acid)和異桐酸(isoeleostearic acid)另外尚含有毒性皂甙 (Sapogenin glycosides) 或 Phorbol 可能會造成中毒。

延伸閱讀:賞花防過敏,掌握「二要一不」。

 

誤食油桐子的症狀及治療方式

吳昌騰醫師說明,一般誤食油桐種子在體內的潛伏期約45分鐘至3小時左右會出現症狀,其主要症狀為上吐、下瀉、腹痛、喉嚨乾痛、頭暈、頭痛、嗜睡及疲乏無力,通常2至3天後自然痊癒。

至於治療方面,油桐子沒有特殊的解毒劑,早期會給予洗胃,排除胃裡面殘留的桐油,並適當給予靜脈輸液加速毒素代謝,以體內維持水分和電解質平衡。

 

這5種植物孩子別亂摸,以免誤食

1.姑婆芋

誤食姑婆芋會造成嚴重的腸胃炎症狀,使食道和口腔可能產生灼燒感及疼痛感,甚至可能造成呼吸不順或阻塞

許多校園造景都能看到姑婆芋的蹤影,其根莖及葉當中及含有大量的草酸鈣毒素成分,是孩童植物中毒的第一名。誤食姑婆芋會造成嚴重的腸胃炎症狀,使食道和口腔可能產生灼燒感及疼痛感,甚至可能造成呼吸不順或阻塞。若不小心吃到姑婆芋,沒發現什麼症狀,可趕緊漱口;有疼痛症狀就必須盡快就醫,並使用止痛針等藥物來緩解症狀。

2.曼陀羅及大花曼陀羅

曼陀羅屬植物的花汁及莖葉都含有生物鹼,會影響中樞神經,孩童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潮紅、躁動不安、幻覺、甚至昏迷,必須施打解毒劑才有辦法清醒。

曼陀羅屬植物的花汁及莖葉都含有生物鹼,會影響中樞神經,孩童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潮紅、躁動不安、幻覺、甚至昏迷,必須施打解毒劑才有辦法清醒。

3.黛粉葉

黛粉葉經常種植於室內,其花葉及莖都含有草酸及毒性蛋白質,一旦接觸皮膚就會奇癢無比。

黛粉葉經常種植於室內,其花葉及莖都含有草酸及毒性蛋白質,一旦接觸皮膚就會奇癢無比。一般這種接觸性皮膚炎的治療方式,並無特殊解毒藥可使用,都是針對症狀治療,先清洗皮膚表面,減少刺激反應。

延伸閱讀:帶孩子種盆栽,竟可刺激五感發育,還能強化免疫力!

4.數株珊瑚

數株珊瑚的果實是非常鮮豔的紅色,很容易被孩子拿來當糖果或玩具把玩、誤食

數株珊瑚的果實是非常鮮豔的紅色,很容易被孩子拿來當糖果或玩具把玩、誤食,先前就有一名女童因為每天都會玩學校中的數株珊瑚,引發全身性過敏、起紅疹,請家長務必注意喔~

5.馬櫻丹

馬櫻丹的果實小巧可愛,一顆一顆的長得很像糖果,孩童容易因好奇而把玩或當作食物放嘴巴,不成熟的馬櫻丹果實可能會造成噁心、嘔吐、腹痛、昏睡及肝功能異常等中毒反應。

馬櫻丹的果實小巧可愛,一顆一顆的長得很像糖果,孩童容易因好奇而把玩或當作食物放嘴巴,不成熟的馬櫻丹果實可能會造成噁心、嘔吐、腹痛、昏睡及肝功能異常等中毒反應。

 

如何預防孩子誤食有毒植物?

1~6歲的孩子好奇心旺盛,看到什麼就往嘴裡塞,家長除了要特別留意動向以外,平時也能透過圖片帶孩子認識各種植物,告訴他們哪些可以碰、哪些不行。此外,有種植室內盆栽的家庭,盡量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以免發生危險。

延伸閱讀:落葉和花朵沒有用?不妨做成乾燥花讓孩子玩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