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下班後避開兩大溝通地雷,心平氣和做夫妻、當父母

下班後的家中,太太正把今天工作的滿腔怨氣對先生訴說,但先生卻只是埋首在電腦前打電動、充耳不聞,眼看著一場衝突就要爆發。雙薪家庭的夫妻下班回家後,還要面對家事、照顧孩子,重重壓力累積之下,便容易產生衝突。 對於上述情境,心理學家發現了引爆親密關係怒氣的地雷,更找出扭轉惡性循環的解方。
下班後避開兩大溝通地雷,心平氣和做夫妻、當父母

 

忙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心,終於回到家。結果,小孩吵吵鬧鬧,另一半裝作若無其事地躲進房間,自己心裡想著晚上還要加班完成的工作,誰不會抓狂,忍不住想要大罵、甚至殃及無辜的家人?

是否覺得這樣的場景似曾相似?以工商人士為主要讀者的《華爾街日報》,在一篇「當工作壓力導致家庭上演緊張戲碼」的文章後,引發來自員工、主管、先生、太太不同角度的論戰。

無論是什麼身分,都有一肚子苦水。這篇文章引述美國德州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管理學教授卡爾森的研究,指出這種工作上的「壓力外溢效應」(the spillover effect),會讓人回家後忍不住對配偶、小孩提高聲量、怒氣爆發,再不然就是完全忽視他們,躲在自己的小世界,只想與世隔絕靜一靜。

他們在去年針對389對夫婦的研究發現,不管是哪一種反應,都會造成惡性循環:第二天回到辦公室時,更無法集中精神,傷害生產力。於是,回家又更生氣或是更冷漠。

這種狀況,在對工作充滿熱情、一心想要成功的人身上,會更嚴重,更傷害家庭關係。

延伸閱讀:工作家庭兩頭燒……別把職場低氣壓帶回家

2種心理慣性,易導致親密關係衝突

值得留意的是,這並非完全是工作的錯。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臨床暨計量心理學家提門斯(Adela Timmons)的研究發現,其中有很多戲碼,來自人的2種心理慣性。

第一種是「照料和結盟反應」(tend-and-befriend response)。例如,在遇到壓力時,忍不住想找人說說,尋求安慰。這種狀況比較會發生在女性身上,但結果常常會引發更多的爭論。

第二種是「戰或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這是男性的典型。但往往會讓配偶覺得,丈夫根本就不在乎,而傷害彼此的關係。

提門斯指出,了解這二種心理的差異,就比較容易幫助上班族回到家後,能夠盡量心平氣和地相處與照顧孩子。當太太想傾訴時,老公卻只想打電動時,或許彼此就能該了解這是不同的紓壓方式,試著找出其它的平衡點。

延伸閱讀:老公照顧小孩常見的4種情形!別崩潰,老婆這樣跟老公溝通

夫妻間適度溝通與紓壓,不再每天玩踩地雷

適度溝通與紓壓,不再每天玩踩地雷

首先,夫妻可以開誠布公地談,希望彼此怎麼回應。例如,雙方要在心情不佳、或是忙碌時,願意說出來。在這樣的時候,是希望對方當聽眾,讓自己吐吐苦水就行,還是希望對方給自己多少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回復心情。或者,是否希望對方怎麼幫忙、給建議,或是提供實際的協助。也有人會希望,可否自己出去走走,或跟朋友聊聊,消化完再回家。

在異常忙碌疲憊的時候,也可以改變作息。例如,回家前先提早下車走一段路回去,或是先到超市、便利店逛逛緩衝。

還有些夫妻會先約定,下班後輪流照顧孩子,讓另一半去做跟工作完全不相關的事,像是瑜珈、閱讀、聽有聲書、運動,藉此紓壓,來隔絕工作症候群。

另外還有一些要避免的地雷。像是,不要一回家就不分青紅皂白,一股腦地對另一半和小孩狂倒情緒垃圾。當對方抱怨時,別心不在焉或頻頻打斷。也別以為另一半跟你減壓的方式相同,或急著評論彼此的事情,在對方不見得聽得進去時,硬要給對方很多建議,甚至希望對方買單。

更重要的是自制與自我建設。紓壓是必要的,但不要允許自己持續沉浸在負面情緒中,一直怨天尤人或遷怒於人,把全家搞得烏煙瘴氣,誰都不敢談笑。

延伸閱讀:婚姻中,夫妻倆最不願意承認的一件事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