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滿月新生兒黃疸仍未消退 醫通過這一點揪出膽道閉鎖症

新生兒有黃疸是很普遍的現象,但如果寶寶滿月後黃疸症狀仍然存在,就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近日,一位新手媽媽抱著滿月不久的嬰兒去接種疫苗時,就被醫師發現孩子黃疸症狀,經過詳細排查,才發現是膽道閉鎖惹的禍!
滿月新生兒黃疸仍未消退 醫通過這一點揪出膽道閉鎖症

(照片提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

新生兒滿月仍有黃疸父母須警惕

日前,一位新手媽媽「小真」抱著剛出生1個多月的嬰兒接種疫苗。然而細心的醫師卻發現寶寶黃疸症狀頗明顯,媽媽懷疑「是餵母奶引起」,但醫師比對排便顏色後,察覺狀況有異,趕緊安排抽血及膽道攝影等檢查,意外揪出小寶寶有膽道閉鎖的問題,建議安排手術治療。也提醒家長,若發現寶寶滿月時仍有黃疸,應儘速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有些疾病,只有次專科才能檢查!一次搞懂14個兒童次專科在看什麼

新生兒黃疸如何區分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紅血球相較成人更多,因此紅血球代謝後產生的廢物更多,加上肝臟還未發育成熟,導致其中一種名為「膽紅素」的代謝產物堆積在體內,引起皮膚和眼白泛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十分常見的問題之一,最主要的症狀表現就是皮膚和眼睛鞏膜變黃,根據黃疸出現的時間點、黃疸指數上升幅度以及黃疸持續的時間,可將新生兒的黃疸歸類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類。

1. 生理性黃疸

通常在出生後的第2或第3天才開始出現,於第4至第5天達到高峰,第7到第10天就會逐漸消退。

2. 病理性黃疸

通常出生後兩天內就會出現,持續時間可能會達2周以上,嚴重者會導致膽紅素通過腦血管屏障,造成腦損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包括母嬰 ABO、RH 血型不合、新生兒有先天溶血性疾病(如蠶豆症)、母乳哺餵、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等。若是由哺餵母乳引起,大部分寶寶在哺餵母乳多日後,黃疸症狀會逐步減緩並自行消失。

膽道閉鎖易被忽略 最好能在45天內完成診斷

鄭詩橤醫師指出,膽道閉鎖引發的黃疸出現的時間點和母乳引發的黃疸在時間軸上有重疊而容易被忽略。而亞洲人較西方人更容易有膽道閉鎖的問題,建議父母若觀察到寶寶滿月時仍有黃疸的狀況就要盡快就醫,接受詳細的排查。因為如果能在寶寶出生後45天內完成診斷,且在60天內接受手術治療,能得到較佳的預後。國健署也提醒家長們,若延遲治療,術後膽汁排出的機率會下降,而膽汁累積在肝內,容易導致肝硬化,嚴重者甚至需要換肝。

延伸閱讀黃疸、膽道閉鎖... 無聲器官的警訊!寶寶肝膽胰脾照護守則

家長可從皮膚與糞便顏色觀察黃疸情形

鄭詩橤醫師建議,寶寶出生後,可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等光線充足的地方觀察皮膚及糞便顏色,同時利用健兒手冊內的大便卡(p20)比對寶寶的糞便顏色。尤其出生後的60天內,若寶寶的皮膚呈現黃疸現象,眼白也呈現黃色,就需要更仔細比對大便的顏色。

▲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講解如何觀察寶寶分辨顏色

她提醒,正常的大便顏色為黃色或綠色,也就是大便卡上的7至9號,若寶寶有膽道閉鎖因膽汁無法順暢地被排出,大便的顏色會偏灰白色,亦即大便卡1至6號。如果寶寶在滿月時皮膚仍有黃疸的狀況或大便顏色偏灰白色,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黃疸寶寶的居家照護法

衛福部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的《認識新生兒黃疸》中提供居家照護黃疸寶寶的方法:

1. 讓寶寶喝到足夠的奶水(建議母乳為主),出生3天後,小便的尿布1天至少有6~8次是濕透且顏色清淡。

2. 無論是母乳或配方奶,奶水本身含有水分,不需要額外補充開水。此外,也不建議讓寶寶喝葡萄糖水、退胎水、八寶粉等。

3. 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觀察黃疸情形,如果寶寶手背、腳掌膚色變得與臉一樣黃、嘔吐、嗜睡、大便呈灰白色,應盡速就醫檢查。

4. 自行在家讓寶寶曝曬陽光或照一般的日光燈無法改善黃疸情形,且若沒有做好保護措施還會對寶寶的眼睛造成傷害,曝曬更會導致體溫升高、曬傷等問題。

延伸閱讀日光燈可以降低新生兒黃疸嗎?

資料來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衛福部國健署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資料來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衛福部國健署

照片提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