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增多!兩週內收治6名嬰兒病患 醫籲防疫勿鬆懈

近來防疫管制鬆綁,好發於秋季至春季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又蠢蠢欲動,從9月下旬至10月初短短2週醫院已收治6名嬰兒病患。由於呼吸道融合病毒病程進展迅速,對嬰幼兒形成極大威脅。醫生也因此呼籲照顧者做好自身防疫,保障小朋友健康。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增多!兩週內收治6名嬰兒病患 醫籲防疫勿鬆懈

(※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

新冠疫情鬆綁 憂兒童進入「免疫負債」階段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醫師指出,台灣自2021年爆發COVID-19疫情後,因為政府宣導與全民配合勤洗手、戴口罩,已連續15個月沒有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個案。

但如今隨著防疫政策鬆綁、疫情解封,今年官方報告的首例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病例已在9月出現,而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也於9月下旬至10月初2週內,收治了6名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而住院的小嬰兒,年齡介於2-3週大。包括出生35週的早產兒與出生體重小於2500公克的低出生體重兒,其中更有2位因呼吸窘迫,被收治到新生兒加護病房接受呼吸器治療。目前在醫院悉心照料下已健康出院。

然而逐漸攀升的RSV病例不免讓醫師感到憂心,因為新冠疫情開始後流感病毒感染大量減少,小朋友這兩三年間幾乎沒有接觸過流感病毒,若流感病毒反撲,擔心台灣兒童將進入「免疫負債」階段。

延伸閱讀注意!寶寶「呼吸道融合病毒」增2成,症狀易與流感混淆

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對嬰幼兒威脅大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單股的RNA病毒,好發於秋季至春季,是造成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最常見原因。不過台灣位處亞熱帶,四季溫度分界不顯著,所以一年四季都會出現。此病毒主要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潛伏期約為2-8天,會在人類呼吸道細胞繁殖並破壞,造成發炎反應,使細支氣管水腫並發生黏液阻塞。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千個嬰幼兒因感染RSV而住院,90%年齡介於兩歲以下。其病程進展迅速,只需2~3天的時間,就可能從發燒發展為嚴重的呼吸窘迫,進而演變為肺炎或支氣管炎,十分棘手。

RSV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

邱政洵醫師也說明,RSV的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包括發燒、流鼻水、咳嗽、呼吸急促、餵食困難、肺部痰液增加,或是呼吸時會聽到「咻咻咻」的喘鳴聲。由於嬰幼兒的呼吸道相對狹小,因此容易因為增多的痰液,導致小氣道阻塞,進而發生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甚至出現發紺或呼吸暫停。

2大類寶寶感染RSV後易衍生重症

一般健康的寶寶若感染RSV住院,平均住院天數約需5到7天,但對於肺部發育未完全的早產兒,或是免疫功能不全的小寶寶,例如先天性心臟病或神經肌肉疾病,就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嚴重者將造成呼吸困難,住進加護病房和重症的風險相對非常的高。醫師也表示目前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還沒有特效療法,治療通常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氧氣給予、化痰等。因此更應該注意防疫,保障孩子安全。

後疫情時代,高危險族群寶寶建議施打RSV單株抗體,以降低感染風險。(照片提供/江明洲醫師)

施打疫苗、勤防疫是更安心

後疫情時代大家已逐漸恢復正常生活,洗手、戴口罩政策逐步放鬆,讓醫師憂心台灣兒童恐進入「 免疫負債」階段。因此,醫師建議高危險族群的寶寶,例如未滿33週或合併慢性肺病的早產兒,以及符合條件的先天性心臟病童,施打RSV單株抗體,以提供良好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風險。健保署已於4月擴增RSV單株抗體的健保,提供未滿33週的早產兒,從出院時開始,每個月施打1劑,共可施打6劑。

此外,由於嬰幼兒個案多數是大人傳染小寶寶,江明洲醫師也呼籲家長,防疫不能鬆懈,照顧家中嬰幼兒必須勤洗手與消毒,同時避免帶嬰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合;小朋友若有哥哥姊姊,也都要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入秋小心「諾羅病毒」發威!傳染管道、預防消毒先複習

資料來源/長庚醫院、衛生福利部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