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當小小孩進入幼兒園時,每個人的識字與閱讀能力並不相同。但其實,孩子剛開始進入學校時,數字觀念與數學能力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愈早開始接觸數學,就像越早接觸閱讀一樣,有助於未來的學習發展。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的教授羅伊(Meredith Rowe)跟研究人員麗奇(Kathryn Leech,後來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很好奇,為什麼那麼小的孩子,就會有數學能力的差距。難道父母也會在家跟孩子聊數學,就像陪孩子閱讀、認字一樣嗎?
於是他們展開調查研究,觀察與錄下大波士頓地區、背景不同的主要照顧者,怎麼跟孩子玩與對話,分析他們的互動內容。
結果果然發現了他們好奇的答案,真的有父母、保母在生活中,就會對小小孩、甚至嬰兒使用數學相關的詞彙,像是提到數字、比較多少與大小、或是排序,即使寶寶根本不懂那是什麼意思。而隨著年齡漸長,家長或照顧者也會在跟孩子的互動中,使用到更多數學詞彙。
研究團隊也發現,不同社經背景的家庭與照顧者,都有人使用這樣的詞彙跟孩子對話。這打破了數學好不好跟家庭社經環境有關的迷思,因為關鍵在有沒有陪孩子玩或聊數學的觀念。
但可惜的是,他們發現,大人跟男孩玩數學的時間比跟女孩玩數學的時間多,而擔心「男生數理比較好」、「男生對數學比較有興趣」這類的刻板印象,從小就開始累積。
麗奇特別提醒父母們,雖然數學之路也是愈早開始愈好,但並不意味要花大錢投資。這些數學對話或玩的方法,並不需要特別的玩具或教育、上補習班,只要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就可以寓教於樂,累積孩子的發展。例如:
資料來源/哈佛教育學院
延伸閱讀:古今中外都愛!跟嬰兒牙牙對話好處多多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親子天下提供)、Photo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