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孩子太宅、不愛運動?念體育系的心理師、三寶爸張榮斌分享4招,輕鬆培養運動好習慣

親子一起愛運動,好處多多,這論調由張榮斌口中說出,特別權威,張榮斌是全台唯一一個「念體育系又念心理系」的臨床心理師,本身也是三寶爸,他強調,若希望孩子動起來,最好的方法是父母以身作則,開始「起而行」。
孩子太宅、不愛運動?念體育系的心理師、三寶爸張榮斌分享4招,輕鬆培養運動好習慣

 

很多人都聽過「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種說法,但其實,科學研究早已發現,人們的身體狀態與腦部功能,是高度相關的,身體愈好的人,心智發展通常也會愈好。

運動可以改善過動、提高專注力、讓情緒更穩定等等,也都已被證實。換言之,動得多,不但能讓孩子學習狀況更好,還有種種好處,堪稱教養特效藥。

 

儘管如此,在台灣,運動量不足是個長期且普遍的問題,台灣孩子更一直是「亞洲最胖」的,平均身高也輸給日本;若想改善這個窘境,從家庭端著手,是最直接有效的。

「運動帶來的好處非常多,可說是最強處方箋!」臨床心理師張榮斌在工作中,常鼓勵病友多運動,而他本身也熱愛運動,還是三鐵玩家,更在當了三寶爸之後,也帶著孩子一起運動。

張榮斌的背景非常特殊,他在大學時是讀輔仁大學體育系的,雙主修心理系,自輔大臨床心理系碩士班畢業後,從事臨床工作至今。

他常在網路上分享所思所感,吸引數萬粉絲追隨,日前還出版《又是在人間美好的一天》一書,帶領讀者透過心理師的敏銳視角,來看待生命中的各個議題。

 

中學時迷惘不愛讀書,因緣際會考進體育系

身為全台唯一一個「念體育系又念心理系」的心理師,張榮斌最常被問到的,就是當時為什麼會讀體育系?

他坦言,自己在高中時,常無所事事、到處鬼混,那時正逢「末代聯考」,大學錄取率約七成多,他的成績大約就在錄取邊緣,很可能會考不上大學;後來,有老師看不下去了,跑來找他,問他是否要考慮練田徑、走體育方面的升學管道,可以提高勝率。

起初,張榮斌還有點叛逆,不想理會老師的提議,「但當我真的跟朋友們一起去練球,就發現如果我願意投入的話,『專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感覺還蠻好的!」

以往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他,第一次很認真做的事,就是練田徑,最後聯考筆試與體育術科加總,也真的考得還不錯;原本,父母希望他填師範學院,未來能當體育老師,不過,張榮斌覺得自己對當老師並沒有太大的興趣,歷經一番家庭抗爭後,選填輔大體育系。

 

全台唯一「念體育系」的心理師,受病友歡迎

進到大學後,張榮斌還是有點迷惘,但決心要找出人生的方向,於是開始接觸各式課程,選擇雙主修心理系,「念了覺得蠻有趣的,心理學能幫助我們更瞭解人性、人內心的運作機制,而且身心是連動的,運動、生理的健康,有助於心理層面的自尊、自信發展。」

有興趣,就有念書的動力,他後來考上臨床心理系碩士班,當時每年全國錄取總額僅約六、七十名,拿到碩士後,又以全國第四名成績考取臨床心理師執照,「跌破所有老朋友的眼鏡」。

非典型的求學經歷,也成了張榮斌執業後的養分,他在醫院服務時,常鼓勵病友多動一動,有時也會變身運動教練,親自教大家運動;而且,相對多元的背景,也讓他的用字遣詞比其他心理師更「接地氣」、更親民,成了意想不到的優勢。

 

請育嬰假帶小孩,是貨真價實的神隊友

雖然在職涯上從體育轉心理,但運動已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還玩起了三鐵。當了爸爸之後,張榮斌想多參與孩子的成長,目前正請育嬰假中,在帶還是嫩嬰的老三,可說是貨真價實的神隊友。

當然,他也常帶孩子一起去騎自行車、跑步、爬山等等,希望讓孩子自然而然的養成運動習慣;他強調,運動對現在的孩子更顯重要,因為能有效解決3C成癮的問題,還能讓孩子專注在當下、體驗「心流」。

而且,親子一起運動,還能增加共同的話題,張榮斌舉例,自己跟二女兒都喜歡騎自行車,兩人就會聊裝備、聊路線、聊比賽,「她甚至曾叫我早上五點就帶她出門騎車!天矇矇亮時,就與女兒一起御風而行,是很珍貴的回憶。」

 

想陪伴孩子養成運動習慣,掌握4原則

儘管有不少父母理解運動的重要性,也想帶著孩子多動一動,但知易行難,要落實在生活中並不簡單,張榮斌分享,若要讓孩子開始運動、愛上運動,不妨試試以下幾招:

 

1、提出有趣的邀約,讓孩子願意出門,就是好的第一步 

張榮斌的大女兒目前小學四年級,二女兒則讀小學二年級,相較之下,大女兒比較沒那麼愛運動,他的方法,就是轉換說法,想辦法「包裝」約大女兒外出運動的說詞。

「比方說,我想約大家週末去爬山,但如果直接說『我們去爬山,好不好?』,她可能會拒絕,所以我會說『我們去山上野餐,好不好?』,增加她參與的意願。」張榮斌強調,只要孩子願意出門,就是很好的第一步。

而「一般活動」能帶來的效益,雖不如運動,但總比「不動」好,張榮斌若有需要外出時,也盡量邀孩子同行,上街買東西、逛逛大賣場都好。

培養孩子運動習慣

 

2、過程中適當安排玩樂的橋段,增加續航力

運動會累,在過程中,如何增加孩子的續航力至為關鍵,張榮斌分享,口頭的鼓舞、激勵,是最基本的,也可以適時在中途安排小休息,甚至增加一些玩樂元素,提高孩子繼續下去的意願。

例如,當孩子爬山爬到很喘時,他會說:「前面有一家很好吃的豆花喔!」、「我們等一下到土地公廟時,可以來玩泡泡!」之類的話,讓孩子轉換心情。當然,在出發之前,大人得先做點功課,稍微安排一下行程。

除了「運動穿插玩樂」之外,也可以「玩樂穿插運動」,例如去公園、去露營時,不只玩既有設施,也能自備黏巴球組、樂樂棒球等,親子同樂。

 

3、興趣比運動表現更重要,不給負評、手足間不比較

現在的父母都很有責任感,難免會希望孩子的運動表現愈來愈好,但張榮斌提醒,孩子的興趣是才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其次。

他建議,關於孩子的運動表現,別給負評,手足之間也切忌比較;若想教孩子技巧,記得心平氣和,大人要保留多一點彈性,視孩子的個性與反應,隨時調整作法。更別忘了,運動有非常多的種類,假若孩子不喜歡這種,那換別種亦無妨。

像他的大女兒,喜歡跑跑跳跳,比較不喜歡有精準規範的運動,二女兒則傾向在單一運動項目好好的表現;他便在週末安排全家出遊、讓大女兒有機會運動到,也在平日帶二女兒去騎車、讓二女兒在自行車方面精進。

 

4、引導孩子留意「自己的改變」,更深刻感受運動的好處

運動對身心帶來的改變,細微卻真實存在,父母別忘了引導孩子去好好感受,「比方說,我會跟女兒說:『這次來爬山,好像沒有上次那麼喘耶?』、『你有沒有覺得,這次好像比較簡單?』之類的話,讓她明白,投入就會有進步。」

當孩子理解了「運動會讓我們的身體變好、會幫助我們長肌肉」之後,張榮斌還會進一步延伸,對孩子說明,大腦也如肌肉般,會愈練愈好,無論是知識的學習、情緒的控管等等,都是投入就會有進步的。

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自己「起而行」,開始運動,變成孩子的榜樣,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甚至愛上運動,就是給孩子的最棒的禮物,一生受用。

照片提供:張榮斌

延伸閱讀:每天10至15分鐘居家小運動》做對這3種運動,提升孩子專注力

 

*本文轉載自未來Family原文網址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