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收納教育從家庭開始】小孩是收納的黑洞?收納有煩惱,廖哥來拯救!

收納真的是一個普世煩惱,有小孩的家似乎就無法和整潔畫上等號!不只是如你如我的媽媽們為此苦惱,連知名YouTuber老高與小茉近期也用一整集影片來討論「扔東西」。而小編在採訪廖哥後,整個信心倍增喔!馬上來看廖哥怎麼說!
【收納教育從家庭開始】小孩是收納的黑洞?收納有煩惱,廖哥來拯救!

 

借用老高的說法,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家裡現在是什麼樣子?是乾乾淨淨的呢?還是桌上、地上堆滿雜物呢?我想大部分人的家都經歷過一個過程,在剛搬進去的時候都是乾淨整齊的,但時間長了之後,東西就越來越多,到處都是,收拾完過不久又會開始亂。

 

家裡總是亂?原來是因為~

收納整理師廖心筠,因為個性豪邁、聲音低沉,大家都叫她「廖哥」,廖哥點出,家裡總是亂,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1.家裡的東西超過可以負荷的量,2.使用的收納方法不適合。先記住這兩點,接下來我們討論收納的步驟和行動時,也會再次提到。

必學!收納四步驟:集中、挑選、分類、歸位

舉例來說,如果你今天要整理帽子,就先把家裡的所有帽子「集中」,集中之後你會發現,有的帽子早就不戴了,有的已經壓壞了,有的太小了……,斷捨離之後,「挑選」後的帽子才是真正值得收納的物品。

如果沒有先集中,你只是今天整理這個抽屜,明天整理那個櫃子,你會發現很多重複的東西一再出現,到頭來你好像又得再整理一遍。

▲收納有四個步驟:集中、挑選、分類、歸位,跟著步驟做,收納更上手。

廖哥金句:「垃圾整理好,只是整齊的垃圾。」

我們總是把那些用不到的東西收在櫃子裡,結果你經常用的卻不在櫃子裡,都散亂在外面!廖哥指出,如果你的東西已經蔓延到外面,你應該要去整理的是櫃子裡面被封印的東西,以衣櫃來說,可能是你20年前的套裝,孩子小baby時期的衣服,把這些東西清出來,外面的東西就進得去了。

我們花太多時間在整理不需要的東西,把自己累個半死後,還用更貴的坪數來放那些用不到的垃圾!如果可以先斷捨離,根本不用那麼多收納櫃,不僅整理輕鬆,省下了錢,也省下時間。

沒有時間收拾?先求有再求好

現在多數的爸媽都是上班族,即使是全職媽媽,在家裡也要忙很多事,沒有時間收拾很正常,爸媽不用苛責自己。廖哥表示,家裡的收納先求有再求好,只要把東西「分類」到它該有的空間裡,比方說客廳的東西有在客廳,廚房的東西有在廚房,這樣就可以了。很多時候家裡看起來亂,原因是東西都跑到不對的地方,例如客廳裡有應該在廚房的杯子、應該在房間的衣服!「我看過很荒謬的是,廚房櫃子打開竟然有棉被!」廖哥提醒,先確保這些東西有在對的空間裡,整理就不難,之後比較有時間的時候,再把東西定位會快速很多。

▲如果你不喜歡摺衣服,廖哥說沒關係,你就用抽屜來收納,把衣服丟進去就可以!

想要一步到位,會永遠沒辦法開始!

「歸位」的時候,則建議依照自己的使用習慣去做聯想,比較輕的放上面,比較重的放下面,或是觸手可及的地方,可以放最常用的東西。像這樣以好找、好收、好拿為原則就對了。

你不用過於勉強自己或要求自己做太細,如果你不喜歡摺衣服,廖哥說沒關係,你就用抽屜來收納,把衣服丟進去就好。一格抽屜放上衣,一格是褲裙,長袖短袖也把它分開放,這樣就可以,不用摺也沒關係。簡單、方便,會提升願意收拾的動機。如果每一個人都追求完美主義,想要一步到位,那你永遠沒辦法開始。

收納NG行為:回首過去、放眼未來

過去,我們常常盲目的收納,明明是現在不用的東西,卻覺得這些東西都是回憶,或者擔心萬一我以後要用到怎麼辦,活在過去或是未來,為了保留這些東西買更多的櫃子來存放。

廖哥以前也曾經保存小時候各式各樣的信件或便條紙,像是別人寫給他的信,問她:「廖心筠你是不是喜歡17號!」「我現在連17號都不知道是誰了!」另外,更糗的一次是,廖哥穿著好幾年前買的破萬元的皮衣出門,走在路上有一個男生在後面叫他,廖哥還以為他是要搭訕,沒想到對方說:「小姐,你一直掉屑屑!」原來是皮衣因為放太久了沿路風化,超丟臉的!

收納OK法則:在當下活出你要的樣子

在成為收納整理師之後,廖哥更明白「當下需要最重要」。隨著時間、年紀的增長,會有適合與不適合你的東西,要把過去不適合的淘汰掉,你才有辦法在當下活出你要的樣子。

廖哥表示,當你活在當下,這個東西有沒有適合你,現在你需不需要,是非常明確的,用當下去抉擇,當下正是最重要的。

 

收納,從每天的生活動線開始

收納不僅是爸爸媽媽的事,也跟家裡的禍亂源頭~小孩息息相關。因此,收納方式要符合家人的使用習慣是一大重點!想要開始整理家裡,應該從何做起?廖哥建議,從一家人每天的生活動線開始,現在就來一步一步做檢查~。

▲比起美跟醜,家人覺得方便、好用更為重要。

Check!鞋子有回家嗎?

進門前,你們家人的鞋子脫下後都放在哪?明明有鞋櫃,卻還是放在地上?如果家人覺得開鞋櫃這個動作很麻煩,我們就要想想,是不是乾脆把門片拆掉,或者換一個可以直接把鞋子放上去的鞋架,會更符合家人的使用習慣。廖哥認為,比起美跟醜,家人覺得方便、好用更為重要。

Check!外套放在哪?

回到家後,外套應該要掛在衣帽架上,但是小孩通常做不到先把衣服掛在衣架上,然後再掛上衣帽架,他們都是丟在沙發上或地上比較多。所以廖哥家的做法是,準備兩個籃子,一個給姊姊,一個給妹妹。因此,大人的外套是掛起來的,小孩的就直接丟進籃子裡。

Check!書包怎麼收?

幾乎每天都要使用的書包,則建議用S勾,讓小朋友自己就可以把書包掛起來。

廖哥分享,他們家的小孩在幼兒園階段時,書包都是掛在客廳,孩子比較大之後,要回自己的房間寫功課,廖哥則幫他們準備隙縫櫃放書包。廖哥之前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小孩回到家書包都亂放,在學校就不會。結果發現學校裡有一格一格分好用途的櫃子,水壺櫃、書包櫃、鞋櫃……,所以就仿造學校的模式,這個是姊姊的,那個是妹妹的,還讓他們貼貼紙,例如是有橘橘紅紅的貼紙就是妹妹的,藍藍綠綠的則是姊姊的,有規定的位置之後,房間東西也跟著變得有秩序。

▲可以用櫃子或沙發的背來做阻擋,讓小朋友可以在櫃子或沙發的後面玩!

Check!客廳玩具散亂?

大家對於客廳玩具很亂這件事情都很苦惱,廖哥指出,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客廳沒有明顯的分區。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可以用櫃子或沙發的背來做阻擋,讓小朋友可以在櫃子或沙發的後面玩。小朋友不會喜歡很大的空間,他們就喜歡小小的,神秘的,就像秘密基地一樣。所以可以在後面那區,放一排矮櫃,鋪一個地墊,讓小孩把玩具收納在那裡。小孩子在櫃子或沙發的後面玩,再怎麼亂那也是後面的事,你一進家門,客廳還是有客廳的樣子。

用小孩的邏輯收玩具

提到玩具的收納,廖哥表示,大人常常會分太細,比方說樂高還分成武器或人物,小孩沒辦法這樣收。廖哥認為應該要了解孩子的邏輯,像她都會問女兒想要怎麼幫玩具分類?女兒跟她說要分軟軟的跟硬硬的,軟軟的就是娃娃,硬硬的就是車車那些,就按照小孩的邏輯來做,重點是他能分,放的回去就可以。以後若有收玩具的問題,你就可以問小孩,地上這個鍋子是要收哪裡呢?因為他知道,就會立刻變成小幫手,收玩具就不會再是媽媽的苦差事了。

 

收納好習慣,從小練習起

廖哥的女兒在3歲時就會跟其他小朋友說,如果你們要整理的時候,可以把東西分成大大的、小小的,還有瘦瘦的,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瘦的就放桶子裡。廖哥說這就是聯想收納法,也是他平常教女兒的整理觀念。

▲小朋友要看得到衣服才會想穿,你如果把他的衣服都收在櫃子,他就只穿外面那幾件!

提供適合孩子使用的收納方式

很多家庭都是媽媽在幫小孩收衣服,因此小孩三不五時就會找媽媽問「我的制服呢?」、「內褲在哪裡?」廖哥家則絕對不會有這種事發生。

廖哥家裡,小孩房間的衣服是用開放式衣架掛起來的,廖哥認為,小朋友要看得到衣服才會想穿,你如果把他的衣服都收在櫃子,他就只穿外面那幾件!

衣架一邊是姊姊的,一邊是妹妹的,另外還有一個專門用來裝制服用的紅色籃子,「小孩跟我說,因為制服很重要,他想要放在紅色的籃子裡。」所以大家就知道,要找制服的時候就是去紅色的籃子裡面拿。換季的衣服則用透明的袋子收在衣架上面。他們都會自己拿、自己收,不需要大人的幫忙。跟孩子溝通清楚,建立收納規則之後,大人小孩都輕鬆。

▲當玩具櫃滿了,或是蔓延到地上,就代表超過它可以控制的量,就是需要斷捨離的時候!

給孩子的收納教育,不嫌早!

在孩子1歲半的時候,廖哥就會引導孩子收東西,雖然這個階段的小小孩還不能完全理解大人在說什麼,但他會模仿你的動作。廖哥會拿著一個籃子,把玩具丟到籃子裡,配合每次丟玩具進去的動作就發出咚的聲音,然後就會一直聽到咚、咚、咚、咚……,小孩看到動作、聽到聲音,不自覺地就被制約了,也會跟著把玩具丟到籃子裡。之後,每次聽到咚咚咚的聲音,小孩就會開始收玩具,自然而然養成玩具玩完要收拾的習慣。

廖哥提醒,當孩子的玩具櫃滿了,或是玩具蔓延到地上,那就代表那些玩具超過它可以控制的量了,就是需要斷捨離的時候。

大人小孩都要學會,斷捨離!

大概在小孩2歲半的時候,廖哥進一步教孩子斷捨離。小孩的玩具一定有常玩的跟不常玩的,可是如果你問小孩你有那些玩具不要了?小孩一定回答你「都要」!

所以廖哥的做法是,把小孩不常玩的玩具用透明的袋子裝起來,放在一個小孩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地方。過一個禮拜後,廖哥跟小孩說,「你每天都有看到這一袋玩具,可是你都沒有玩,對不對?」「如果這些玩具你沒有那麼喜歡,那我們可以把它送給別人。」「如果你還有想要的,現在開放讓你選三個回來!」孩子聽到會覺得你對我真好,然後趕緊選三個起來,並且很珍惜那三個玩具。

其他的玩具廖哥就會把它送給別人,並請收到的家長幫忙,讓小朋友拿著那些玩具拍照,讓孩子知道,你沒有在玩的玩具,送給別人後他們很喜歡,而且很謝謝你與他們分享你的玩具。

 

乾淨的家會有好事發生

當我們開始整理雜物,只留真正需要和喜歡的東西,不僅空間變寬敞,心情也變輕鬆。簡單有序的環境,能提升專注力和創造力,讓我們更容易抓住生活中的好機會。擺脫不必要的束縛,迎接新的挑戰和美好事物。學會斷捨離,讓生活回歸純粹與美好,是邁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

▲開始整理雜物,只留真正需要和喜歡的東西,不僅空間變寬敞,心情也變輕鬆!

整理之後,清爽的不只是房間

「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房間?」有一回廖哥去協助一個高中生進行房間收納,先是問了對方這個問題。孩子說:「我想要有一個可以認真讀書的房間。」沒想到躲在門外的爸媽聽到立刻衝進來說:「老師,我告訴你他整天都在打電動,不可能念書啦!」此時,廖哥心裡的OS是,當孩子有正面向上的態度時,父母怎麼會這樣潑他冷水……

在把父母請出去之後,廖哥跟孩子說:「如果你想要有一個乾淨的環境,現在就把你覺得不符合的東西丟出去。」在孩子把他不想要的東西都丟出去後,他的爸媽開始邊撿邊說,「這不是你小時候做的陶瓷作品,這麼可愛你真的要丟嗎?」「那本是你以前很喜歡的書……」結果原來是爸爸媽媽無法斷捨離!

後來,在協助爸爸媽媽把那些捨不得的紀念物都拍照,可以用的東西整理好準備轉送給別人後,哥哥非常滿意他的房間,並跟廖哥聊到,床底下發現的一份過期報紙,那是一份清華大學的榜單,他說他想要考清華大學。後來,廖哥跟孩子的媽媽分享這件事時,媽媽哽咽的表示,自己竟然不知道孩子的目標,只會一直罵他愛打電動,一直覺得他做不到。

事情過了大約兩年,有一天廖哥收到那個媽媽傳來簡訊分享,他們家哥哥考上清華大學了!廖哥也替他們感到開心,同時更堅定了「乾淨的家會有好事發生」的信念。

紀念品保存法

家裡有小孩的各種作品,不知道該怎麼收?廖哥建議用空間限制數量的方法,比如家裡有一個櫃子是專門放小孩作品的地方,當櫃子滿了,就要檢視裡面的東西,有些作品如果沒那麼重要,就可以選擇把它淘汰,但是淘汰前,廖哥習慣先用錄影的方式,請小孩介紹這個作品的故事或由來,把這些紀念影片存成檔案,以後想要看的時候還是看得到。

 

▲一天清掉一樣東西,好像沒做什麼,但清著清著就上手,也能分辨什麼是需要與不需要。

一日一捨,用不到的物品斷捨離

因為看過很多人在斷捨離上卡關,於是廖哥把原子習慣運用在斷捨離的行動上,把斷捨離的任務拆解成最小單位,以一天清掉一樣東西,一年就可以清除365樣為概念,在社群平台上舉辦「一日一捨」的行動,每天建議大家清掉一樣東西,例如:丟掉過期的清潔劑,捐出很久沒使用的絲巾或圍巾等,類似這樣的建議,讓你漸漸習慣斷捨離,慢慢地你會發現,好像沒做什麼,但清著清著就上手了,也比較能分辨什麼是需要的與不需要的了。

「不要丟別人的東西,先從整理自己的做起。」廖哥建議,爸爸媽媽不要老是看小孩(或另一半)的東西不順眼,可以從自己先開始,進而去影響家人,讓其他人跟著漸漸動起來。

不要的東西如前男友,請用光速斬斷它!

另外,你不需要的東西若還是好的,網路上有很多捐贈的管道,例如「分享愛免費結緣」、「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等,透過捐贈的方式,把在你家用不到的雜物,讓它去別人家發揮更好的價值。

就像廖哥所說「不要的東西都是你前男友」,用光速把他送出去,在誰家都可以不要在我家就好,用祝福的心把它送走,不要再管它的下落,把時間精力拉到「當下」,你就能過上清爽人生。

 

採訪撰文/江睿毓

諮詢/《姐,整理的是人生》作者、收納整理師 廖心筠

圖片來源/廖心筠、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