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草莓季一到,各地的草莓園都可以看到大批人潮,已經是台灣每年必有的盛況,不管是想品嘗新鮮草莓,還是體驗現場採摘,草莓季活動已是很多家庭每年必備的家庭活動之一。
草莓不僅僅是甜美可口的水果,它還蘊含多種對健康有益的營養素:
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可食部分之含量)」,常見的十大「高C」水果:
- 紅心芭樂:214.4 毫克
- 珍珠芭樂:193.7 毫克
- 釋迦:99 毫克
- 龍眼:95.4 毫克
- 黃金奇異果:90.1 毫克
- 木瓜:79.1 毫克
- 甜柿:75.9 毫克
- 橘子:74.8 毫克
- 綠色奇異果:73 毫克
- 草莓: 69.2 毫克
草莓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系統健康。對於有便秘問題的人群,草莓是理想的天然食物。但同樣的,若腸胃敏感的人,就不宜一次吃過多草莓。
草莓的熱量低,甜份不會太高,對於想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是理想的水果選擇。但僅限於新鮮草莓,若是其他草莓製品,例如草莓餅乾、草莓冰淇淋、草莓蛋糕等,還是減肥的大忌喔!
►這類人不適合食用草莓:
草莓雖然營養豐富,但對於嬰幼兒來說,食用草莓需要特別注意。家長可以依照以下幾點建議,讓嬰幼兒安全享用草莓:
嬰兒滿6個月開始進入副食品階段後,可嘗試給予草莓。因為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成熟,過早食用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消化不良或過敏反應。
在嬰幼兒初次嘗試草莓時,建議先給予少量,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一旦出現如皮膚紅疹、腫脹等過敏跡象,應立即停止並就醫。
草莓可能對嬰幼兒來說過大且容易噎住,因此需將草莓切成小塊或製成草莓泥,方便他們吞嚥。也可放到嬰幼兒果蔬輔食器中,方便嬰幼兒食用。
草莓本身味道比較偏向酸大過於甜,酸酸甜甜的滋味是草莓本身的特色,家長不用再額外添加果糖或蜂蜜,以免影響嬰兒的健康及牙齒發育。
怎麼洗草莓才會乾淨?
在清洗蔬果方面,農業藥物試驗所 建議用流動的清水浸洗或沖洗即可,不需浸泡鹽水、小蘇打粉,更毋須使用蔬果清潔劑。食前處理的原則是先清洗再去皮、去蒂頭和截切,避免蔬果表面殘留農藥由切口處滲入組織內。
▲圖片來源: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草莓比較嬌貴不好栽種,生長條件比較嚴格,尤其對氣候特別敏感,因此有固定的產季,並非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草莓。
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橫跨冬季、春季都是草莓的最佳採收期,台灣從北到南有多個草莓盛產的地區,以下是幾個知名的草莓產區:
內湖的草莓園以小型溫室園為主,提供有機或無農藥種植的草莓,可以親自體驗採摘的樂趣。果園多會收取入園費,入園之後除了採草莓,還會搭配其他活動,如:現熬果醬、現製草莓pizza、草莓入菜等,非常適合有小孩的家庭,能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大自然,體驗從田間摘到餐桌的過程。(更多內湖草莓資訊可以參考內湖草莓季。)
2.桃園草莓學校
草莓學校佔地很廣,目前是國內最大的草莓休閒農場之一,園區裡有達15種不同品系的草莓。園區內的草莓種植方式是以高架種植系統的方式,整個園區都落實循環農業的理念。雖然名稱是草莓學校,但除了冬季的草莓以外,還有其他果蔬可供親子體驗,包括農民生活體驗、食農教育、環境教育等,是一所堅持 「IPM友善種植」與「循環農業」 的特色農場。
農業冷知識
循環農業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取之於地還於地的概念,利用各種廢棄的莖葉、爛果,透過一些專業的技術分離出有機肥,循環再供農作物利用,愛護環境的新型栽種模式。
2.苗栗大湖
大湖的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合草莓生長,為草莓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種出了高品質的草莓。
自民國43年大湖鄉民引進草莓栽之後,草莓在台灣找到最適合生長的第一個家,那便是大湖。草莓季是苗栗每年的重要觀光盛事,當地不僅可以鮮採鮮吃,還有各式草莓製品,如草莓冰淇淋、草莓蛋糕、草莓果醬、草莓牛奶等,讓人們可以多元地享受草莓的美味。另外,還有草莓文化館,讓遊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了解草莓的栽培文化。(可上大湖旅遊網獲取草莓採收即時資訊)
后里區因為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適合草莓生長,當地的草莓農場規模也較大,因此成為了中部重要的草莓產區。這裡的草莓甜度高、水分足,口感非常細緻,是許多家庭和旅客冬季必訪的地點。來到后里,遊客不僅可以體驗採草莓和草莓料理diy的樂趣,當地鄰近景點還有后豐鐵馬道,可安排全家大小一天的行程。
南投國姓的草莓栽培也很有名,沿著台14線,有著「草莓迴廊」的美譽,南投的氣候條件適中,有豐富的水資源和良好的日照,適合草莓的生長,冬季時山區氣溫也夠低,草莓甜度也能提升。提到草莓,常常都噴農藥來防治蟲害,但南投國姓有一家「納豆無毒草莓園」,使用「生物防治法」來栽種草莓,噴的是有機的植物油,讓害蟲不想接近草莓園。
彰化也有草莓,彰化摘種草莓的技術多半使用高架栽培技術,讓草莓果實避免直接接觸土壤,減少病蟲害的風險。此外,當地農民也會使用溫室栽培,確保草莓在較寒冷的季節仍能有理想的成長環境。
草莓冷知識
你知道草莓的起源嗎?草莓種植在台灣大約有50年的歷史,最早是由日本引進台灣陽明山試種,但因為抗菌能力差,不曾達到經濟栽培,一直到民國46年,大湖鄉民對這種新興作物有興趣,才大量購入種苗,在大湖栽種。
想要讓孩子與自然更親近,與其在外面購買草莓,不如試著在家栽種草莓!以下是如何在家栽種草莓的步驟:
▲利用小花盆在自家陽台種草莓,和孩子一起體驗小小農夫樂
建議選擇抗病力強且適合台灣氣候的品種,以確保栽種成功率。可選「香水草莓」,比較好摘種,適合在家裡陽台試試看。
日前在thread上看到有網友分享,將來不及吃完就爛掉的草莓切下草莓籽放到家裡的盆栽裡,網友笑稱「以草莓種草莓」,沒想到開花、結果,真的種成功了。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不會長得太深,因此不需要太大的花盆,選擇適合家庭陽台或小庭院栽種。陽光、水分很重要,土壤則需選擇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並可添加少量有機肥料以增加養分。
將草莓苗植入土壤時,要確保植株的根部能完全接觸到土壤,並保持適當的間距。每天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過度積水導致根部腐爛。
草莓喜歡充足的陽光,每天至少需要6小時的陽光照射。因此,在家栽種時要選擇陽光充足的地方,如陽台或窗台。同時,草莓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5-25°C之間,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可能影響其生長。
孩子參與種植草莓的過程,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學習植物的生長知識。家長可以讓孩子幫忙澆水、除草、觀察植株變化,甚至可以讓他們負責每天記錄草莓的生長情況,增加他們的成就感。看著孩子小心翼翼地澆水、觀察葉子的變化,再到看到第一顆草莓結果,那種自豪感可不是在市面上買草莓能帶來的。
整理撰文/Ariel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