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情境:
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只要媽媽帶他出門碰到親朋好友,或是打電話與親朋好友聯絡,他就會搶著不斷地在大家面前重複背誦完整的三字經,或是十幾首唐詩,每次背完,媽媽就會很驕傲地讚美孩子,也樂於聽到別人對孩子的稱讚。
剛開始孩子會連著背誦一次、二次,親朋好友們也會基於社交禮貌給與孩子鼓勵與回應,對著孩子說「很厲害!」沒想到背完不到五分鐘,孩子又拉著大家聽他從頭到尾背誦第三次、第四次一樣的東西(同樣完整的三字經,以及十幾首唐詩)。
即使這個時候現場的其他人已經有些尷尬,媽媽仍陶醉在自己孩子的表現中,又繼續稱讚孩子,結果,三分鐘後孩子又展開重複一樣的行為,要求現場的人中斷原本的事務與話題,拉著大家聽他背第五次、第六次的三字經,以及十幾首唐詩……
孩子為何如此「渴望」得到稱讚?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心理學教授、美國紐約州臨床心理師陳永儀指出,上述情境中,年紀還那麼小的孩子,一直要所有人都要聽他重複背五次、六次一模一樣的東西?甚至還無法停下來?其實,這樣的行為顯示出孩子「非常渴望」媽媽跟外人的稱讚,人往往只會對自己無法時常得到的東西,會產生強烈的渴望,因此,媽媽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平常在家與孩子相處的時候,孩子做其他事情,媽媽都很少給與正面的回饋與反應,唯獨在孩子拼命背誦,或是在外人面前表現,聽到其他人也誇讚自己孩子那麼小就會背完整的三字經,以及十幾首唐詩的時候,媽媽才會感覺驕傲,覺得孩子特別優秀,才給予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