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1歲男童遭機械車位重壓身亡,父親哭喊「對不起」撕心裂肺,5大守則防意外再發

台中一名1歲男童不慎遭機械式停車位壓傷,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事發當下,男童父親帶著3歲、1歲男童準備外出用餐,沒想到車位突然啟動導致父子雙雙受傷,其中1歲男童遭升降設備瞬間壓住頭部,最後傷後離世。
1歲男童遭機械車位重壓身亡,父親哭喊「對不起」撕心裂肺,5大守則防意外再發

 

這起悲劇不僅讓家庭陷入無盡悲痛,也再度引發社會對機械停車位安全機制與法規監督的高度關注。

 

週末溫馨晚餐前夕突釀悲劇 1歲男童遭車位夾傷不治

台中消防局和警方初步調查,當時男童的父親準備帶兩名幼子外出用餐,當他抱著小兒子準備上車時,機械車位卻突然無預警啟動,導致1歲男童和父親雙雙跌落車坑洞,男童不幸被機械車位設備夾住頭部,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

據了解,男童的頭部在跌落過程中遭到車位夾住,情況極為危急,現場民眾聽聞哭聲後趕緊查看,只見男童父親抱著重傷兒子奔出地下室,情緒近乎崩潰,反覆大聲喊著「來不及了」、「對不起」,場面令人鼻酸,雖然消防隊加派高級救護員於途中急救,男童送抵醫院後仍因頭部重創傷重不治。

警方後續調查發現,當時疑似有一位住戶未察覺上方有人,在不知情情況下操作了機械車位的開關,導致設備啟動。目前警方已約談該名住戶,依過失致死罪嫌方向進行調查。

機械車位是怎麼運作的?

在寸土寸金的地段,機械車位是常見的設備,但確實存在很多危險,包括設備老舊、安全配套不足、社區安全意識不全等,台灣的機械式車位有很多類型,比較常見的包括:

  • 升降式(立體堆疊型):每個車位有上下兩層平台,上層要取車,下層要降到地面,車位之間輪流升降,需要等位。
  • 橫移式(橫移+升降型):水平橫移和升降交替,像大型轉軸那樣等你的車輛降下來,這種機械式車位在百貨公司很常見。

其他依據《建築法規》描述的,還有垂直循環型、平面往復型、昇降機型、簡易昇降型、多段型、昇降滑動型等多種形態的機械停車設備,顯見台灣機械車位的使用密度頗高,安全知識卻還待加強。

 

社區式機械車位缺乏偵測與警示,便利反成家庭安全死角

機械車位的存在解決了寸土寸金地段的停車問題,但卻危險重重,1歲男童夾傷不治意外揭露了台灣許多社區機械式車位的潛在風險和法規執行落差。

傳統機械式車位一但啟動按鈕遭誤觸,就很難輕易停止,假設由民眾自行啟動,外面也無管理者辨識裝置,就更容易釀成悲劇,這起停車場意外就是在無明顯燈號也無語音提示的情況下被啟動,當有人未察覺有人在停車位裡面,事故發生時就來不及了。

不光只是大人有危險,對於身形嬌小、行動不定的幼童來說,機械車位更猶如一隻恐怖的吃人怪獸般,危機突發時,就會吞噬掉幼小的生命。

這起事件是個意外,也是敲響社會大眾的警鐘,機械車位的存在需要更完整的配套以及安全教育宣導。

 

提醒家長!停車場非親子空間,5大守則防範意外

事件發生後,不少家長深感不安,對日常所仰賴的居住設施產生疑慮,家長應提高警覺,特別在出入地下停車場、車位操作區域時,務必做好以下幾點防範:

1.嚴禁孩童進入車位區域

不管是不是機械式停車位,停車場都是高危險區域,更不是孩子可以跑跳、親子可以互動的場所,無論車子或車位是否正在啟動,家長都應該嚴格禁止孩童靠近車位周邊,尤其是學齡前幼童,不僅會亂跑還無法辨識危險,家長應該要全程牽牢孩童,不可放手一秒鐘,倘若在無人注意下闖入車位,後果將不堪設想。

2.多停留一秒就多一分危險

很多人都會覺得在車位上僅僅只是停留片刻,拿包包、放雨傘、抱孩子等,這些「片刻」都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一但有人在遠端或是不同樓層啟動設備,大人和孩子都可能會立刻陷入危險,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車位外」將物品放置或是取好,迅速離開危險區域。

3.多檢查一遍就多一份安全

機械車位不是簡單的設備,要將它看作巨型的工業機械,操作前要反覆進行確認,例如留意上下層平台有無異常物體或人員、控制面板的狀態或是安全燈號,若對設備有一絲的疑慮,千萬不要存僥倖的心態踏入,應該要當機立斷尋求協助,很多意外都是在於「我快一點應該不會怎樣!」,但不要試圖跟意外比快,意外總是來得特別快。

4.老舊社區更新設備,安全無價!

雖然多數機械車位建成時未配有感應器,但這不代表不能改善,現代新式的機械式車位可以加裝紅外線感測裝置,這可以感知人員或物體,必要時會禁止啟動,也可以加裝語音警告裝置,讓啟動時有語音可以提醒「啟動中,請勿靠近」,這些都是強化機械式車位的好方法,老舊社區可以納入社區更新計畫中,安全不是花費,生命無價!

5.從小教孩子車位不是遊樂場

許多家長習慣讓孩子在停車場內奔跑、玩滑板車,但事實上,停車場與道路一樣危險,尤其在機械車位周邊。

請從小建立以下觀念:

  • 「車位不能玩」、「地下室不是操場」。

  • 「只要看到車子,就要站遠遠」。

  • 使用繪本或實例教育,強化「重型設備=危險區」。

若社區有小孩,建議:

  • 設立兒童告示牌。

  • 社區內部辦理一次安全教育或家長說明會。

  • 管委會協助張貼警語標誌、增設護欄區。

 

機械車位的悲劇往往在「幾秒的疏忽」,卻造成「一生的遺憾」

一條寶貴的生命殞落在自己家的停車場,讓人痛心,也讓人警醒,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是設備設計不足與管理鬆散的結果,是我們每一位大人共同忽視的漏洞。

每一位家長、每一位住戶,都必須認清一點:機械車位不是停車格,它是一台巨大的機器,絕對不能大意操作,也絕對不是孩子該靠近的地方。

機械式車位並不是惡意的設計,但它是「重型機械設備」,一旦誤觸或設計不良,就可能釀成嚴重傷亡,尤其是兒童身高矮小、行動突發,一旦進入車位平台上方,可能完全不被偵測到。

因此,除了技術改進,最重要的是社區要有共識、設備要有標準、家長要有警覺,機械車位不是遊樂場,也不是放鬆聊天的地方,每一次啟動,每一個操作,都應像面對一台大型工業設備一樣謹慎,以防下一個悲劇的發生。

 

撰文/王佳琦

圖片來源/新聞畫面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