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兒童誤用抗生素狀況,比想像更嚴重!一名2歲男童發燒,阿公將先前吃剩的感冒藥減量後讓孫子服用,沒想到他全身起紅疹、噁心、嘔吐、食欲下降、活動力變差,緊急送醫後發現藥物含有抗生素安莫西林(Amoxicillin),趕緊住院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檢查後發現孩子感染的是EB病毒,病毒引起的感冒,用抗生素無效,還可能有副作用,多為皮疹、腸胃不適、倦怠、食慾變差等,而男童正是亂用抗生素引發的延遲性過敏反應。
吳昌騰醫師強調,在臨床上,兒童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通常是由病毒所引起,並非細菌感染,此時使用抗生素,不但對改善孩子病症無幫助,反而可能發生抗生素不良反應的風險,甚至影響腸道菌叢平衡。
吳昌騰醫師提醒,兒童不是「縮小版大人」,用藥與成人大不同,減量也不能確保是安全劑量,切勿擅自拿大人的藥餵孩子吃。
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常見兒童疾病,包括:泌尿道感染、細菌性肺炎、蜂窩性組織炎,以及特定細菌引起的扁桃腺炎、中耳炎等。
此外,抗生素誤用、劑量不夠或療程太短,除了可能有副作用外,沒殺完的細菌發展出抗藥性,可能導致病患未來無藥可用。
吳昌騰醫師分享,曾有一名孩子因泌尿道感染發燒,藥吃完了燒卻沒退,後來才發現是阿嬤未配合醫囑餵藥,有時一天只吃一、兩次,甚至忘記服藥再補吃,導致療效不佳外,更可能使體內細菌產生抗藥性,造成病情反覆發作。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2020~2015年間「抗生素不良反應」統計數據,國內共通報2354件抗生素不良反應,12歲以下兒童占154件,平均約15件就有一件是兒童,其中,不良反應通報最多的成分是「安莫西林」,占55%。
吳昌騰醫師叮嚀,若忘記給孩子吃抗生素,應諮詢醫師如何調整劑量和服藥時間,以確保每日總量足夠。
而孩子如果有把藥吐出來的狀況,在服藥後半小時內發生,需補餵同等的劑量;若是半小時後,藥物可能已吸收,則不需補餵。後續藥物不夠也要回到原診所或醫院請醫師再開立藥物,重點是「劑量要夠,天數要夠」。
整理撰文/游資芸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